

我们去的时候,村里的老人正在上百年的柿子树上摘柿子……

拍摄场所:山东
文登 甘泉寺
拍摄主题:昆嵛山 甘泉寺 秋天
秋染甘泉寺
多次去昆嵛山,却没有去过甘泉寺,在一个秋天的日子里,我们终于踏进了这片神秘的土地。
甘泉寺遗址位于昆嵛山东麓,界石镇于家产、刘家产、吕家上口三村交界处。
据光绪板《文登县志》记载:“甘泉寺在城西三十里,古名广润院。有宋治平二年赦赐广润院碑。又嘉佑二年起建大殿碑铭,又嘉佑八年八角题名碑。又明嘉靖三年重修碑,是碑已名甘泉寺矣”。“嘉靖三年,重修甘泉寺碑,庆远府知府致仕福山,初贤撰略曰:文登甘泉寺未详创于何时,宋以来已有旧名,盖古刹也”。“国初经于七之乱,毁于兵,楹础缺讹,栋宇倾讫,三五残僧,朝夕谋,香火不继。康熙庚寅,寺僧照忍,力为募化。经营五年,自正殿、廊庑、山门、客舍、禅房,各讫阙工,寺乃完整”。
沿曲折山路,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甘泉寺。我们去的时候,几个老人正在采摘一颗百年老树上的柿子,远远地看见我们,急忙拿了分与我们品尝,甜中带涩。一个老人从旁边石磨上取了一个熟透的柿子,再尝,却是甜蜜入心,仿佛一下子打开了蜜罐子。
秋色中和老人闲聊,老人自豪道,在中国的寺院中,以泉命名的位数不多,且寺依泉建、泉润寺胜、寺护泉源、寺泉双盛。历史上多有关于甘泉寺的记载,清道光年杂记《废铎呓》称:“寺居昆嵛山之东麓,为邑中第一名胜。四山合抱,群峰森然内向,由天井座观峭壁绝岩,下临欲坠,四时各有奇景,不可殚述”。《启堂随笔》曰:“甘泉寺嵌岩幽壑,怪石长松,绿林修修,清泉滴滴,空山梵唱,宝榻幡高,令人有尘外意”。其景美寺盛可见一斑。清代著名诗人吕肇龄有诗一首:
西山旧有名僧舍,此日登临籍短筇,
未了根尘千丈海,无边净悟一帆风,
云垂半覆溪间竹,月挂偏留屋外松,
自信半生病疏散,题诗多在梵王宫。
又清诗人林锺岱诗一首
仄径入寒林,四围暮山紫,怪石矗嵯峨,古涧泻石髓,
松楸响萧萧,老树缠葛蕉,古刹隐白云,乱石合抱里,
著屐陟其巅,苔藓蚀殿陛,昂首一长顾,峰峦落眼底
边吃边聊,几个老人便和我们聚拢在了一起,陡然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亲切。这个时候,却突然感觉,刚才是一路急急寻来,却忘记领略这一路的风景。现在,甜从心来,再倾听这样的往年轶事,静下心来,发现,原来自己早已染上了这满山的秋色。
远山含黛,近树透黄,不多的几户人家,被红黄相间的树林环绕,宁静而优美。几枝柿子透过墙外,红红的柿子一下就把甘泉寺的秋天点缀的无比诗意而绚丽起来。况且,远处山野人家墙上挂的刚刚收获的玉米,金灿灿地,仿佛秋色中父亲的微笑。那一串串红辣椒,也许更象征了这个秋天里火红的日子……
无论远看,或者近观,甘泉寺的秋天都像是一副多彩的山水画,而我们,山寺,以及这样古老的房屋、石磨、柿子,皆成了这幅古画里的点景,甘泉寺也因此焕发出了薄薄的生机。
走进甘泉寺的秋天,我们的生命因此而镀上了这金灿灿的秋色,我爱甘泉寺的秋色,愿这秋色永驻!



看着树上金灿灿的柿子,老人边摘边开心滴笑了……

看起来村庄不大,只有很少几户人家的样子……


老人摘来熟透的柿子让我们品尝,吃起来真的感觉像在喝蜜糖一样。


古老的磨盘,丰收的柿子,构成秋天里的回忆……







多么像一幅岩画……




寻访昆嵛山,这里曾是秦始皇三次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地方……

昆嵛山下迷人水杉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