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旅游者几天的园林跑下来,问其观感,几乎都是一个感受:“好像都差不多,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曲径幽深,精致,秀美。”其实,这只能说,他看过苏州园林了,并不能说他能感受苏州园林了。因为这些园林匆匆看过确实很没意思,应该先把园林的历史沿革弄清楚,再大致地看过一遍,然后细细看那些局部,你就是发现几乎每个地方都会让你惊艳的,可以说它的每一块砖头,每一块石头,每一座亭子,每一扇门窗,每一张桌子,每一把椅子,每一棵树木,每一株花草,都是为了体现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修为而存在,慢幔地走,静静地看,细细地品,不时坐下来抬头望望,心情才会变得观景品思,神通古人。
在赞叹之后,我不禁要问,这些园林的设计者是谁?这些门窗桌椅的制作者是谁?没有人告诉我。记得以前学过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也只是提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而在这里,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园林的主人是谁,某某皇上来过这里,但园林的设计者,和家具的制作者,根本就无从知晓。为什么会这样?谁能回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