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甘正传》画面编辑分析

(2009-11-06 16:44:18)
标签:

杂谈

《阿甘正传》画面编辑分析

作者:没回家的春晚

 

《阿甘正传》是美国电影的一个经典之作,在第六十七届奥斯卡奖(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共获13项提名,最终摘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六项大奖。由上面的事实可以看出,影片不只在剧本和演员等非技术上的杰出,在技术层面上也是不遑多让的。作为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电影,在画面的编辑方面也别具特色,在对事件纪实流畅的基础上,也蕴含了很大的诗意。

 

画面编辑的基本原则首先该是叙事的流畅。《阿甘正传》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以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位移来完成故事的整体的叙述。影片的时间跨度是很大的,这里的大一方面是个人性的,就是阿甘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为保持画面风格的一致性,个人的成长无法构成其改变的因素。而另一方面的大是源于影片的历史性。

 

故事的跨度是很大,阿甘在由小到大的过程中经历了数位总统和文化先锋的盛衰生死,而且这些人都与阿甘本人有着直面的接触。当阿甘和这些人物出现在同以画面里,为了完成构图的真实性,自然需要高端技术将历史的录像和当代的人物拼凑在一起。这样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凸显历史的真实感触和尘封感受,所以在画面色调上下功夫,重要特征就是将整个画面弄成黑白双色的混合。这明显是受纪实片美学的影响,因为电影的缘起就是纪实片,而纪实片的首要原则便是真实,随着历史的推进,真实由原则变为美学诉求,使艺术类型的电影在谋求真实性和还原历史的时候,画面的黑白混合成为重要的表意策略,《辛德勒的名单》《鬼子来了》都是如此。

 

空间的位移也是画面编辑的考虑因素,为将空间的地域风格清晰表达出来,在不同的地域发生的故事运用不同的画面效果来呈现。最明显的莫过于阿甘在美国时,画面多采用美国电影惯用的长镜头和遥拍,突出城市与绿草,并且多用带有清丽色调的画面,将美国社会的繁华和宁静同步表现,也是其进步的暗指;而到了越南,因为无法用太多篇幅交代越南的整个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因此而生发出来的情绪心态,画面所展现的就完全与美国时期的不同,在镜头上多是近镜头,直接拍摄人物的头部特写,不再是原来的中景构图,而对自然景物的拍摄也是近距离的,尤其是在植物的拍摄上几乎要贴在景物本身拍摄,和在美国时期对树与草的远距离拍摄形成反差。

 

原因在于越南时期的故事是战争,并且越南的自然描述就是酷热和潮湿,人物处在其中是与在美国时大相径庭,因为战争而显现的焦虑,因为气候而显现的暴躁,除了通过人物语言外,画面也是可表达的因素。对人物和植物的超近距离采用,可以在视觉上形成一种逼近和压迫的效果,这种直观反射到心理便是剧中人物的内心感触,通过这样的画面编辑,可以有效传达处人物的心理世界,并能和观众达到一对一的互动。

 

画面编辑完成叙事功能后,要做的就是传达意境了,即表述之后要表意。这是美学上的要求,是高于真实这一层次的,诗意的明确表达才是画面编辑的至高境界。

 

在此首先要提到的是影片首尾呼应的一个意象运用,就是飘荡的羽毛。这个羽毛显然是创作者刻意为之的,但绝没有使用过滥,只在开头和结尾处出现。开场羽毛飘,到阿甘面前,然后是阿甘的讲述开始。这样既推进了剧情的导入,也令整个开场富有很高的美学感受,从而奠定整个影片的情感基调。因为影片重在讲述阿甘的一生,主人公是颠沛流离的,往返于不同的地方,羽毛的飞扬暗示主人公不确定的空间存在。而影片的意义还在于阐释不同人生价值的碰撞,阿甘在结尾处的独白可以看见这一点,羽毛的无根正是体现了人生的无法预设,存在无数的可能,羽毛成为明显的表象。

 

而羽毛的“拥有者”鸟也是片中的常见意象。最高出现的鸟是鸽子,是黑人听众乘车离开,而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坐过来的时候,一群鸽子从阿甘的身后飞走。这个画面也许是巧合,但恰与阿甘当时的心境切合,他是在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自己的故事,心态是平和的,而鸽子一直都是和平的象征,用鸽子的出现正可以体现阿甘当时当地的心境。但鸽子的飞走,也暗示阿甘未见到珍妮的不甘。

 

鸟第二次出现是少年阿甘去珍妮家找她,她领阿甘逃到庄稼地,祈祷中有“成为鸟”的愿望,这时一群鸟飞走,这是体现珍妮谋求自由和安宁的物化表达,她急于冲破生活牢笼的心态通过画面语言得到展现。

 

鸟最后出现是阿甘在珍妮墓前独白后,离开时一群鸟正在树间飞鸣,这里的鸟与鲁迅《药》中的乌鸦是同一策略,都是死者精神存在与消失的特征,鸟的飞翔和鸣叫,正是珍妮虽死,却一直活在阿甘记忆里的绝好证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