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2011-03-27 12:20:57)
标签:

苏州

园林

拙政园

江南

水乡

建筑

美图

王会堂摄

杂谈

分类: 我影世界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风格疏朗,创造的山水亲和喜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是中国最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同时,在中部花园山水处理上的伟大成就,“一池三岛”的格局成为了后世园林创作的范本。被世人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 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从画到园,前后历时16年。历史上几经兴废,园主几经变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相传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有关大观园的许多描写都与拙政园的园景相吻合。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拙政园名字源于晋代潘岳的文章,“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自嘲地说,自己才学浅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行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只配回家作一农夫,从此不理朝政,享受隐退林泉的雅兴。就象这座“兰雪堂”的名字,取自诗句“清风洒兰雪”,表达主人洁白自持、潇洒大方的志趣。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北厅的楹额"卅六鸳鸯馆"是清代状元洪钧墨宝,南厅的楹额"十八曼陀罗花馆",是清代状元陆润庠佳作。馆,是宾客聚会的地方,宽敞而幽静,四通而八达。鸳鸯是美满姻缘的代名词,曼陀罗花是延年益寿的吉祥物。据印光法师编撰的《阿弥陀经注释》中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每天都普降曼陀罗花。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拙政园

   拙政园由两条游廊分成三部分: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明代王心一买下后取名为“归田园居”。曾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保留的建筑很少。如今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贵树种和典型的古典建筑。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又称“复园”,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简雅而铺张、敦厚而轻灵的风格,在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花木园艺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西部是清代主人张履谦重修的,称“补园”,色彩上有了蓝色的装点,风格上带有明显的清代时尚特征。

  园中绝大部分的建筑都与水相邻,面对水面或者挑起凌空于水面之上,它们的名字也都得灵感于流动着连接着园中各处的水,把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致描摹得精彩绝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