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测光表 世光758D使用经验谈(转)

(2010-09-06 14:11:31)
标签:

测光表

世光

758

使用

技巧

文化

分类: 我影世界

测光表 世光758D使用经验谈

 

测光表我用过世光 558与 758,两个测光表我都用过半年以上,最后买进 758D, 有用的不同之处:

1. 758D 支持三组 camera 设置, 558只支持一组。好处是, 我在 758 上设置三个不同胶卷类型的 camera 设置, camera 1 是 trix 400 黑白卷的曝光设置,该设置胶卷宽容度为 9 档,中灰点设置在4档左右(偏向暗部),相当于说区域测光法里将 V 放在 VI 区,符合黑白胶卷对暗部测光,对亮部显影的普遍规则。  camera 2 设置是普通 5档设置,中灰设置在 2.5档中间位置处(这是默认设置)。 camera 3 设置是反转片测光,是4档设置,中灰设置在2.5档,相当于按亮部测光,暗部有 2.5档,亮部有 1.5档范围。

2. 758D 支持多点平均测光,记录点达到 8 点以上,并且支持设置中灰点,在使用反射光点测时,可以动态测不同明暗部相对于中灰点的 EV 差值。  这对于区域测光法设置中灰点及测量画面各部分明暗光比特别有用。

3. 758D 支持USB接口,从电脑设置三个相机设置参数,并可以与数码相机数据对接,来精确设置测光参数设定。( 这个功能就是 758D 中标注 D 的原因,但我没有用过,因为我的数码相机已经出掉了,只留下胶片机了)

4. 测闪光与环境光光比。 这个很强,虽然我用得少,但用过几次,印象深刻。

   在影棚中玩灯时特别有用。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细微功能上的差别,因为少用,这里就不说了。

补充一下:  关于 camera 设置中的设置,是我自己的经验,仅作为参考,特别是反转片的数据,大家要依据不同反转片来设置。网上可以查询到不同反转片的宽容度,好像 RVP 50 是 3.5档, kodak 100VS 是 4.5档,RDP III 是 4 档什么的,我经常用 kodak 100G / RVP 100F , 设置是自己的经验值,并依据不同主题及光线情况在测光后稍为调整。

 

 

有朋友就会问:

有几处不是很明白:拿你的camera3的设定来说,您说:camera 3 设置是反转片测光,是4档设置,中灰设置在2.5档,相当于按亮部测光,暗部有 2.5档,亮部有 1.5档范围。

按我的理解是不是指把测光表的动态范围设置到从-2ev到+2ev,然后设定曝光补偿为+0.5ev,即您说的中灰值设置在2.5ev档?

如果不是,那不知道应该如何设置呢?

回答如下:

1. 关于安塞儿.亚当斯的  zone system 区域曝光法( 这是国内通称的译法,其实非常不准确,亚当斯的 zone 系统包括想象、测光与曝光、显影处理、及放相处理几个部分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我记得在这坛子里有个帖子非常好的解释了关于测光与曝光处理部分,请 知道的朋友提供一下 连接URL

2. 关于亚当斯的 zone system , 对于测光与曝光,基本上是用点测光(接近 1度入射角的反射光测光方法)来测定取景框中不同明暗部分的光值( EV 值)作为区域法曝光依据,来确定中性灰(也就是 18%灰,在 zone system 中是 V区)的明暗在底片上的位置,从而确定曝光时底片上的明暗分布。请注意一下,由于亚当斯时代用黑白胶片,曝光宽容度达到 9档,所以,V区正好在中间区。同时每一区域,正是一个 EV 值 ( 758D测光表是可以以 EV 值方式显示测光量的)

3. 现在,说一个实例

(取景框中)画面是一个 6X6 的正面居中大头人像如大卫石膏像,布光是伦布朗光(单灯硬光线),这时候,额头是最高光亮,眉弓下方是浅阴影,鼻子下方是比较深黑的蝴蝶形阴影( 所以,伦布朗布光法也叫蝴蝶光),背景为浅灰色布。

用测光表入射光测光,分别测不同明暗部分得如下数据:

额头是最高光亮  11EV  ,眉弓下方是浅阴影 9EV ,鼻子下方比较深黑阴影 6EV, 阴影边缘是 7EV, 脸部其他地方分别是 9.5EV     10EV  10.5EV ,背景为浅灰色布中部 7EV, 靠取影框边上是 5EV

那么,这画面,用黑白胶圈拍摄,与反转片拍摄,应该如何确定 中灰点???

这时想在底片上保留高光额头有可分辨的细节纹理,不是死白( 特别注意,这是我想象最终底片上应该出来的效果),如果胶卷宽容度为 5档 , 那么可以定中灰为  9EV

----> 也就是说,7EV 以下(包括 5EV    5.5EV  6.5EV ) 这些部位全部变成死黑

如果胶卷为 trix 400 黑白,宽容度为8档到 9档( 用 D23按标准显影或用 hc-110按 H类显影),可以定中灰为 7.5EV 或 7EV

-----> 也就是说,按标准显影与标准放相,标准中反差相纸(用放大机放相纸),基本上可以得到眼看到的大部分细节, 5.5EV 处与 11EV 处均有细节纹理,不是死黑或死白

如果胶卷为 RVP 50 宽容度为 4档左右,则定中灰为 9.5EV

------> 这时 7.5EV 以下的部分全部是死黑,没有任何细节。

那么,对应我的 758D 设置就是 camera 2 ( 默认设置)    camera 1 与 camera 3 , 我只要用多点测并保存多个点测点的数值,最后按一下多点测平均按钮,就可以得到上面我分析的 EV值,同时,对应的光圈大小与快门速度也同时显示出来。( 这时,我就可以修改快门速度来选择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对应同一个 EV 值)

关于动态范围设置,最方便的方法是,使用 758D 的设置软件与 USB 连接线,从电脑上进行配置。请查看一下你的 758D 随机光盘吧。

http://img.bimg.126.net/photo/fw_HomjvKPqvclDVyVr0WQ==/4258434922656777535.jpg

手工操作如下:

请注意,在每一个 camera 设置中,设置单个ISO 与设置所有 ISO 是不同的。您可以设置某几个常用的 ISO也可设置所有 ISO 的动态范围

1. 正常关上 758D 电源

2. 同时按压电源键与 AVE/EV 键( 与电源键平行,在电源键与转盘之间) ,通过双按键开机进入 camera exposure profiling mode 相机曝光习惯设置状态

3. 选择 camera 相机,按下 MID.TONE 中灰调 与 ISO 1 按键来切换不同的 camera 设置

4. 设置测光模式,按 mode 模式键与转盘来选择测光模式

5. 设置测光方式( 入射光测光或反射光测光)

6. 设置 ISO 值

7. 设置 clipping point(-) 下截止点( 我称之为死黑点,上面图一中的趾部), 按压 AVE/EV 键的同时,转动转盘

8. 设置 clipping point(+) 上截止点( 我称之为死白点,上面图一中的肩部), 按压 ISO 2 键的同时,转动转盘

9. 设置 dynamic range(-) 下动态点( 我称之为有细节深黑点,上图一中最佳密度范围的下线) , 按压 MID.TONE 键的同时,转动转盘

9. 设置 dynamic range(+) 上动态点( 我称之为有细节高光点,上图一中最佳密度范围的上线) , 按压 Memory Clear 清除记忆 键的同时,转动转盘

10. 拷贝以上设置到所有 ISO值,按压测量键一次即可( 注,这一步不是必须的,请按自己需要来选择操作与否。 对于我来说,我在 camera 3 中只设置 ISO 50 / ISO 64 / ISO 100 / ISO 200 / ISO 400 等几个我常用的胶片,并且是设置不同的动态范围)

11. 按压电源键,将测光表正常关机。

OK, 你再次正常开机时, 测光表就可按你的测光设置来工作啦。

特别提醒: 对于反转片,特别是不同的反转片,建议在设置后,一定严格的测试验证 ,你的设置是否配合你的需要,能在曝光中得到自己满意的底片。如果不是,那就需要多次验证与调整了。

经验之一:  特别注意,在你以后用测光表时,一定要检查测光表与你相机中使用的胶片类型,ISO 值是对应的,确保测光习惯设置是正确使用,而不是搞错了。我曾用黑白测光模式来让反转片曝光,结果浪费了很多精力,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经验之二:  建议测光时,将测光显示改为显示 EV值模式 ( 按着 Mode 模式键不放,按压 AVE/EV 键即可切换到 EV 显示模式)  , 在 EV 模式下,测光表主显示屏左边显示快门速度,右边显示 EV 值,而最下方则显示 EV 刻度尺,在多点测光并用测光点记忆功能时,特别有用,非常清楚地对应着图二中的曝光曲线上不同的测光值( 这就是对A.亚当斯 zone system 分区曝光法最直观的应用了,可惜没办法用文字说清楚,要是有视频记录我使用这方法的过程,大家会对 zone system 分区曝光法的科学性感觉到惊叹!!)

经验之三:  电池电量!备用电池!!  测光表是我所有摄影器材中唯一使用电源的,一定要保障充足电量与持续电量,才不会对着美景跳脚!!! 呵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