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会堂视界
会堂视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967
  • 关注人气:11,5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2009-12-04 19:11:12)
标签:

河南

内黄

颛顼

帝喾

二帝陵

人文

始祖

王会堂

旅游

分类: 我影世界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

      二帝陵是4000多年前上古时代“五帝”中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两个帝王的陵墓。位于我的家乡河南内黄县,从县城出发,沿着新修的旅游路约30公里到达三羊庄村,这是一座占地350亩的人文风景旅游区。

    颛顼帝喾陵,又称二帝陵,百姓俗称高王庙。陵冢始建于汉代,庙始建于唐代,以后历代均有修葺。对于颛顼帝喾的祭祀,北宋以前没有记载,从明代中叶开始,祭祀活动已成定制。二帝陵内已发现的古代碑碣168通,已发掘113通,其中御制碑98通,民祭碑12通,标志碑3通。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颛顼帝喾塑像

 

    二帝陵墓四周有围墙,称“紫禁城”。史书记载,二帝陵建筑宏伟,碑碣林立,松柏蓊郁,历代帝王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农历三月二十八为颛顼帝诞辰日,民间祭祀大戏喧嚣,人声鼎沸,香火缭绕,热闹非凡。但因年代久远,陵区地处黄河故道和紧靠硝河,河水多次泛滥,风沙肆虐,到清朝同治年间,陵墓和建筑群全部被黄沙掩埋于地下。陵园内,松柏参天,庄严肃穆,透出了帝王陵园的沧桑与威严,一年四季前来寻根拜祖的海内外华人、华侨络绎不绝。公元2000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颛顼、帝喾二帝陵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颛顼、帝喾是上古“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中的二帝。颛顼帝为上古“五帝”中的第二位帝王,本姓姬,又名颛畜、颛玉、玄帝、黑帝、北方之帝,是轩辕黄帝的孙子。颛顼帝的父亲名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仆(又名女枢)为妻,在若水(今四川省泸水之打冲河)生下颛顼。因最初建侯国于河南杞县的高阳,故号为高阳氏。12岁时,追随伯父少昊金天氏学习政事,20岁继金天氏帝位,迁都于帝丘。颛顼在位78年,终年98岁。

    帝喾为上古“五帝”第三位帝王,姓姬,名帝俊,因为在辛地(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辛里)开基,号称高辛氏。他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族侄。据史载,帝喾1 5 岁时即辅佐叔父颛顼,学习治理国家,3 0 岁时继承颛顼帝位,建都于亳殷,称帝7 5 年,1 0 5 岁去世。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二帝陵山门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原山门遗存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棂星门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祭拜殿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殿内的壁画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槐树下的古道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颛顼陵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帝喾陵

     颛顼陵居东,帝喾陵居西,两陵相距60米。颛顼陵南北长66米,东西宽53米,高约26米;帝喾陵略小且居后两米。据专家分析,这种长辈陵冢大、晚辈陵冢小;长辈陵位趋前、晚辈陵位趋后的殡葬方式,正好印证了颛顼帝“长幼有序”的道德伦理。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碑廊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拜谒华夏人文始祖---二帝陵【20图】

    现代书法大家题写的碑林

 

   颛顼帝喾是五帝时代的著名帝王,颛顼所进行的宗教改革,统一了人们的思想,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颛顼宗教改革的后果,使宗教代替巫术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改革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秩序的调整。对帝颛顼的功绩和历史地位的研究,将有助于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颛顼帝喾还是原始宗教和各种祭祀仪式的制定者,又是远古时期原始天文历法的创造者,在农业进步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成就,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同黄帝一样,颛顼帝喾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颛顼帝喾二帝在内黄的史迹甚多。颛顼、帝喾死后葬于内黄县城西南30余公里处的梁庄乡三杨村西北鮒鰅山。二帝陵附近还有二帝庙宇残迹,在二帝陵范围之内,发现有大量元、明、清时期的碑刻,为确证二帝的陵寝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根据文献记载与碑刻互相印证的结果,至少自唐代开始,今内黄县境内便已开始了对二帝的公祭典礼。至元、明、清时期,从二帝陵区碑刻透露的信息中可以看到,祭祀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