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会堂视界
会堂视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967
  • 关注人气:11,5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古寻幽爨底下(一)【6图】

(2009-11-24 19:30:07)
标签:

北京

京西古道

川底下

古村

历史

文化

王会堂摄影

旅游

分类: 我影世界

访古寻幽-爨底下(一)

   

    车队离开沿河城,由008县道转上109国道过斋堂镇晚上八点多钟到达爨底下,农家院入住吃饭。

    川底下村,实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解放前属宛平县八区,现属斋堂镇所辖。全村现有人口29户,70人,土地280亩全村院落74个,房屋689间。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三合院。现保留最古老的是建于明代的石砌大墙,有500多年的历史。

     据考证,辽代时这里设有暗口古道,宋兵攻辽军由此出奇兵直抵燕京。明正德年间守口千户李宫,调来民工兵卒重修古道,用于军事。到了清朝,古道的军事地位减弱,成为北京沟通外界的商道。     访古寻幽爨底下(一)【6图】

 

访古寻幽爨底下(一)【6图】

 

川底下村地处偏僻,整个村庄建筑在海拔650米的山沟北坡上。

 

访古寻幽爨底下(一)【6图】

   古时是京城去往河北、山西、内蒙古的驿道。如今古驿道的一条支线穿村而过,

是河北怀来县通京师的道路。

 

访古寻幽爨底下(一)【6图】

访古寻幽爨底下(一)【6图】

访古寻幽爨底下(一)【6图】

    

     川底下村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整个村庄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坐落在北侧缓坡之上,依山而建,层层升高,村上一条蜿蜒东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村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

     川底下全村独一姓氏,村民全姓韩。据说明代初年,山西人韩甫金、韩甫银、韩甫仓哥儿仨,为使本族发达富足,从千里之外移居到此,靠经商、驮脚、留宿聚攒财富。经过几百年岁月风霜,韩氏后裔香火不断,到2000年已繁衍到了第17代。现居住在村里的有108户,500余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