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影世界 |

在儿时的记忆中,豫北老家每逢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供门神,红红火火的春联加上威风八面的门神,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世上本无神鬼,可是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善良的人们只有寄托鬼神驱邪扶正,这充分体现了人们期盼过太平日子的强烈愿望。
老人有说法,贴门神不能说贴,得说供门神,所谓“供”,就是买两张门神画像分别贴在两扇大门上。门神即两个武将,金盔甲胄一持鞭,一执锏(剑);一黑脸浓须,一白面虬髯。


这是杨柳青年画版的门神像,兵器给换了。
门神二字最早见于《礼记•丧服大记》。郑玄注:“释菜,礼门神也。”就是说在唐之前已有敬门神之俗,桃符上有神像以驱邪之俗也早在唐代以前就形成了。但经过唐代,门神的内容和形式有了丰富和完善。到五代,桃符内容有了新的变化,向春联演变,门神方获得独立地位。宋代,除夕之夜宫中仍有扮门神驱鬼的习俗,而在民间则悬挂门神像。百岁寓翁《枫窗小牍•下》云:“靖康以前,汴中家户,门神多番样,戴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东京梦华录》也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足见宋代春节悬挂门神之盛。


这是河北武强年画版的门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