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汉服婚礼:婚礼诵诗——《蒹葭》与《无题》

(2009-05-18 11:34:49)
标签:

汉服

婚礼

诗经

情感

分类: 随笔与资料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凄凄”(“凄”是“萋”的假借字)、“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变成霜。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即水的对岸。方,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游走,这里指陆行。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迂回弯曲。

沚(zhǐ):水中的沙滩。

之:代“伊人”

 

为什么选择《诗经·秦风·蒹葭》?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其305篇目作品大体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之间,某些作品可能还利用了此前商朝的蓝本,最后由孔子编辑校订,至汉代被纳入五经行列,从而对中国语言和文学发展施加了永久的影响。这种影响之深刻,超过了当代绝大多数人的想象。一般人对如此古老的典籍可能都先入为主地认为诘屈聱牙、难以理解,可是我一开始认真阅读《诗经》原文就万分惊奇地发现,《诗经》中的许多原句至今仍然鲜活地生长于现代汉语口语之中,甚至会不时成为大众流行语。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社会上风行一时,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句话竟然是直接出自两千七百多年前的《诗经·王风·黍离》呢!正因为《诗经》如此经典,如此古老而又鲜活,所以,我们决定在这场汉服婚礼中加入诵诗环节时,我立刻想到要在《诗经》中选择一篇。

《诗》三百中爱情诗歌为数不少,出自《秦风》、也就是秦地歌谣的《蒹葭》赢得了我们的青睐。虽然当时郑、卫之地歌谣中爱情诗更多,但我不喜郑、卫民风浮荡,好似今日之法国、意大利;秦地民风坚忍不拔,《蒹葭》这种艰苦奋斗中的爱情显然更符合我们两人的思想趣味。

不仅如此,这首诗的艺术造诣也非常高明,声韵优美摇荡,意境空灵,甚至带有哲学化的文学意味,因为诗中的“伊人”并无确指,可以是男,可以是女,也可以是自己追求的某种事业,某种其它的目标。正是这种诗意的空幻虚泛大大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以至于千百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简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日书信中的套语,从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直到几乎是根据《蒹葭》直译的琼瑶剧《在水一方》主题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回应。所以,我们选择了这首诗,希望表达我们的追求,并与到场的诸位至爱亲朋分享这首诗的声韵和意境。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