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讲你吾知”系列6 史上最牛逼的不近女色的科学家:牛顿老师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选修 |
史上最牛逼的不近女色的科学家:牛顿
罗辑思维第二季第38期(节选)--评说牛顿的视频部分
一、孤身一人走完了伟大的一生
牛顿,旷世天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炼金术士、小心眼儿、世界末日预测者。时至今日全人类最多只有2~3位科学家勉强具备与他争夺第一头衔的候选资格。
1643年,牛顿老师出生在乡下的小村子里。他是个遗腹子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5斤,没吃过DHA和RHA配方的奶粉。亲娘改嫁后跟文盲姥姥度过无聊的童年,没有任何的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启蒙,7岁上学以前脑子里空空如也,牛妈妈对他的期望仅仅是认识点字然后回家务农。但是牛顿上中学后已经熟练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然后被推荐进了剑桥,20出头就当了卢卡斯教席的终身教授。
牛老师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孤独的一生。一辈子没有朋友,也没有结过婚,更没有亲近女色的任何记录,只是据说少年时曾经暗恋过斯特莉小姐,他孤身一人走完了伟大的一生。牛顿是科学的化身,他年轻时的全部精力都用于科学研究,根本就挤不出任何时间浪费在结婚、生子上面。
牛老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生性孤傲,自恃高才,瞅谁都是傻逼,当然不会真心跟傻逼交朋友。同时在他眼里人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傻逼和巨傻逼两种,所以他对女色没兴趣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牛顿老师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
牛顿老师贡献大。如果17世纪就有诺贝尔奖的话,他至少能获得4届物理学奖,具体奖项分别是发明分光计、构建力学体系、发明反射望远镜和万有引力。另外,为了表彰他在炼金方面的造诣,再送他一届化学奖。他还鼓捣出了流数术,所以菲尔兹数学奖也要给他。要知道,他的这些发现基本都是在26岁以前获得的,30岁以后牛顿就开始玩票了,成天琢磨上帝和炼金,顺手的把以前的发现整理成书。
你能想象到他在当时的欧洲是如何的一呼万应,敢跟他叫板的只有莱布尼茨和大主教贝克莱。
1727年牛老师逝世后,被安葬在英国最高级别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英国给他举行的是国葬,送葬队伍绵延几里,为他抬棺材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全英国的名流以给他扶柩为荣,全欧洲的名流蜂拥伦敦。来自法国的傻逼文科生伏尔泰在国葬现场大受刺激,回去就写了首诗,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平民能获得比王公贵族更大的荣耀,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就在牛顿下葬的同年,地球的另一端,伟大的雍正皇帝正在下诏驱逐传教士。南怀仁送给先帝康熙爷的各种科学书籍和实验器具,早就被清廷贵族们扔到了一边。贤臣们叫着:“其所云人之知识记忆皆系于头脑等语,于理实为舛谬。”——西洋人竟然说知识存在于人脑里,这话太他妈扯淡啦!
所以当一百多年后,殖民者把按照牛顿力学设计的炮弹扔向中国海岸的时候,我们除了痛心疾首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三、牛顿老师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16世纪的欧洲,爆发了一场跨越英吉利海峡的学术战争。这是科学家和数学家的战争,也是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战争。
英国战士洛克在和莱布尼兹的辩论中没有占到上风,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是,很快,英国最重量级的选手要上场了。
这个人就是牛顿。牛顿的第一身份是科学家,自然在哲学上更倾向于经验主义。牛顿热衷于做实验,他的成就也都来自于做实验,因此他有一句名言“我不发明假说”。潜台词就是,理性主义者们那些坐在屋子里空想出来的假设,哥们我是不同意的。
莱布尼兹不是把洛克给灭了吗?牛顿是洛克的好朋友。洛克赏识牛顿的才华,依靠他的社交关系提携过牛顿。一看好哥们被莱布尼兹欺负了,牛顿二话不说,哥给你报仇!
牛顿说到做到,只不过……他赢得可有点不光彩。
牛顿和莱布尼兹都是数学家。牛顿灭莱布尼兹,就灭在了微积分发明权这件事上。
现代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两个人独立发明了微积分,所以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叫“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用两个人的名字合在一起表示的。
但当时没人知道真相。人们只知道牛顿和莱布尼兹都发表了自己的微积分论文,而牛顿的完整论文要比莱布尼兹发表得晚。按照咱们今天的习惯,学术发明权的问题很好解决。谁先发表的论文,哪怕早发表一天,谁就应该拥有发明权。而莱布尼兹的论文比牛顿早了足足三年。
莱布尼兹在1684年10月发表的《教师学报》上的论文,“一种求极大极小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在数学史上被认为是最早发表的微积分文献。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也写道:“十年前在我和最杰出的几何学家G、W莱布尼兹的通信中,我表明我已经知道确定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方法、作切线的方法以及类似的方法,但我在交换的信件中隐瞒了这方法,……这位最卓越的科学家在回信中写道,他也发现了一种同样的方法。他并诉述了他的方法,它与我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他的措词和符号而外。”但在第三版及以后再版时,这段话被删掉了。
当时牛顿的声望、权势都比莱布尼兹强,再加上很多英国人出于民族主义支持牛顿,所以两个人在学术界大吵了一番架。无非就是指责对方某年某月看过自己的笔记,某年某月我给你的信中透露了我的微积分思想之类。
架吵了很久,莱布尼兹向在学术界有巨大声望的英国皇家学会申诉此事。
不久,英国皇家学会经过详细认真的调查后庄严宣布——牛顿才是微积分的发明者,莱布尼兹是个大骗子。当时的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就是牛顿,而且是他本人起草的这份调查报告。
不仅如此,据霍金说,当时大部分为牛顿辩护的文章都是牛顿自己匿名写的。对手的声望本来就极高,再加上有英国皇家学会的支持,对手没事还使两招阴的,莱布尼兹的处境可想而知。
牛顿的学霸行为还造成了另一个后果。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符号比牛顿的更简单易用,当时整个欧洲都采用了莱布尼兹的符号,包括我们今天用的也是莱布尼兹的。而英国出于民族主义,坚持使用牛顿符号,使得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科学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100多年后,英国实在绷不住了,才放弃了难用的牛顿符号,改用莱布尼兹的。这100多年的死要面子给英国学术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牛顿能在和旁人的斗争中节节胜利,归根结底,靠的是他在力学上的伟大成就。别人对牛顿什么都能质疑,唯有学术上,谁也打不过他。
但就算是牛顿这么强的对手,莱布尼兹仍旧给了他一次反击。
牛顿最伟大的成就是发现万有引力。但牛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能说明相隔万里的星球之间到底是怎么产生引力的。连牛顿本人都不相信,相隔这么远的星球在没有任何媒介的情况下还能发生力的作用,他说“在我看来,这种思想荒唐至极”。
这也不能怪牛顿,因为直到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力的原理才有了令人满意的解释。
聪明的莱布尼兹立刻发现了这一点,攻击牛顿说,你如果不能解释物体之间到底通过什么媒介产生的引力,那么你这理论就是一番空话。
莱布尼兹这反驳又准又狠,牛顿真没法招架。
牛顿和莱布尼兹之间的对战告一段落。但以牛顿的成就,他对哲学的影响绝不只是搞搞辩论那么简单。
四、牛顿老师的一生都给了“神”
我们知道,牛顿的力学定律非常简单,就三句话,初中生就能学会。
但是这简单的三句话,却可以解释从小到一块石子大到一个星球,宇宙中一切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而且以当时的观测条件,预测的结果是极为精确的。就算是向来被人们当做神的群星,牛顿说它们下一步该出现在哪,它们就出现在哪。
学会了这几条公式的人就可以指着天空说:星辰万物,皆服从于我。再庞大复杂的世界,也敌不过几个数学公式。
牛顿也是个虔诚的教徒,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的第一句话就表达了自己对上帝的信仰。在他的力学中,像“第一推动力”等地方,都给上帝留下了位置。正因为他的成就和卖力的信仰,所以牛顿在生前就很受教会推崇,死后还被葬在了最高级别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
就算牛顿是个虔诚的教徒,他也不会满足于常规的宗教生活。人们发现,牛顿一生中把很多精力花在了神学上,足足留下了150万字的手稿。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解读《圣经》密码。所谓解读密码,就是通过跳字、断句之类的方法,从书中读到隐藏的内容。在我们看来这种解读行为有些荒诞,但是牛顿虔诚地认为,他的物理学定律和《圣经》密码一样,都是上帝留给人类的神秘线索。研究《圣经》密码和研究物理学一样重要。
而且牛顿还通过复杂的公式计算出了世界末日的期限——2060年。
晚年的牛顿除了升官发财再无其他骄傲之处,而且官迷心窍,没退休一直干到85岁寿终。当然他并没闲着,除了写神学著作,还一心扑在化学事业上,在家里盖了窑子,拿出年轻时搞物理的劲头玩命试验。但这次他的出发点就错了,总是希望从黄铜和煤渣中提炼出黄金。要知道化学反应只能改变分子并不能改变原子,能给原子做变性手术的只能是核反应。他违背了化学定律里的物质不灭原则,所以虾米了。
五、“总结”牛顿老师的一生
牛老师的一生可以用两段悼词总结。
一段是他的墓志铭:伊萨克牛顿爵士,安葬在这里。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与形状;彗星轨道与海洋的潮汐。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光线的各种不同的折射角,颜色所产生的种种性质。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之光。
另一段是英国诗人写的: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注】以上内容改编自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和熊博网《牛逼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