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抓好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系列谈

(2022-06-14 10:52:50)
分类: 城市发展


政策适当靠前发力 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感言·特别策划·抓好助企纾困政策落实)

《人民日报》( 20220614日    11 版)

 

  稳经济,要让市场主体真解渴、早受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各项政策如何靠前发力?各类机构如何发挥合力?为加快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还有哪些工作亟须完善?围绕这些问题,本版推出“抓好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系列特别策划,约请多位行业专家进行探讨。

  ——编  者  

 

  今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订单减少、回款压力加大,尤其是中下游小微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压力。

  包括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惠及市场主体的政策适当靠前发力,让市场主体尽快感受到政策“暖风”,能够有效为中小微企业纾解困难,保生存、求发展,既是稳经济,也是稳就业。

  一是实施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以公平、直接、有效的方式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提振信心。今年以来,国家实施了33项税费支持政策,包括2022年出台的13项政策,以及延续实施的20项政策。组合式的税费减免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也有利于增强小微企业的盈利修复能力。

  二是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财政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等方式,强化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与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协同发力,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三是用好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如提高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为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活动提供便利等,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获得的采购合同份额。支持大型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利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支持产业链中的大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健全大中小型企业共生发展的生态。引导大型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及时采取扶持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通过增加有效投资,支持扩大消费需求,引导供给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引导市场主体预期改善。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金,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民间投资。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补短板、强弱项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增加公共消费,支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数字经济、新经济发展。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感言·特别策划·抓好助企纾困政策落实)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0日   第 12 版)

   5月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呈现边际改善态势。巩固这一难得态势,还要抓住重点、健全机制、降低成本、扩大需求和深化改革,进一步畅通循环、稳定市场预期

  近段时间,受疫情多点散发、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等因素交织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加快建立工作机制,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多措并举打通卡点堵点,推进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

  从最新情况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5月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呈现边际改善态势。巩固这一难得态势,还要抓住重点、健全机制、降低成本、扩大需求和深化改革,进一步畅通循环、稳定市场预期,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

  一是抓住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园区,细化清单管理。重点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需要进一步细化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保障其释放以点带链、以链带面的龙头作用。宜优先聚焦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例如集中资源优先保障基础工业产品、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生活物资、卫生防疫应急等重点行业,稳定经济社会大局。

      二是深化政企协作机制,健全跨区域联动机制。特殊时期,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除了国家层面保障货运畅通外,一方面要强化政企协作,深入重点企业、行业和园区,倾听市场主体关切,收集供需卡点堵点,及时动态更新清单,提前防备断链断供;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政府服务,建立非常时期的应急渠道,健全跨区域联动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断点。

      三是降低市场主体综合成本,补充资金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除了打通重点企业“大动脉”外,还必须畅通“毛细血管”,激发中小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对症下药,着力稳市场主体,抓紧落实国家已明确的政策。

  四是扩大需求,稳定市场主体预期。良性的经济循环要求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不但要从供给侧发力,还要加大政策调节力度,靠前发力挖掘内需和外需潜力,拉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例如,在投资方面,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加快专项债发放和使用,扩大使用到新基建等领域。

  五是加快审批服务进度,让纾困政策尽快见效。要聚焦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直达机制,精简流程、材料和压减周期,尽早让市场主体受益。加快投资下达进度,更要在守住安全底线前提下,用好承诺制、容缺制、远程视频办理等方式,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释放政策红利。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本报记者王政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