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江西南昌优化营商环境出真招见实效
(2022-03-28 15:13:59)
标签:
外地营商环境 |
分类: 城市发展 |
我看江西南昌优化营商环境 出真招见实效(经济聚焦)
2021年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1.77%,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8日
核心阅读
靠前服务、做细做实,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改革审批监管模式、优化政策环境……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南昌市正为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俯下身子查问题,低头虚心找经验,对标先进不断补齐短板……南昌市积极打造优质软环境、铸就发展硬实力,着力为企业发展破难题、解新题。
查问题,攻难点,先啃“硬骨头”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只有把市场主体的问题摸清了,解决起来才有针对性。”去年3月,一场“企业大走访 问题大收集”专项行动在南昌展开,覆盖了全市45万余户市场主体。
边查摆问题,边解决问题。由于回款慢、缺乏流动资金,去年上半年,位于青山湖区的东申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揣着不少订单,却运营艰难。青山湖高新园区领导走访时了解到相关情况,在现场拿方案,通过政银合作融资平台为企业放贷80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截至去年底,南昌“企业大走访 问题大收集”专项行动走访问题办结率达99.9%。
项目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是企业反映较多的堵点、难点问题。重大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时间紧,在坚守红线、底线、安全线的前提下,南昌县探索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审查、模拟审批、监管前置、补齐出证等审批监管模式,助力大项目落地见效。
为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南昌市推进改革,解决办理建筑许可“老大难”问题;开设“办不成事”窗口,专治企业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打破部门阻隔,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2021年初,南昌市提出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方便群众办事,把南昌市建设成为区域性营商环境新标杆。为此,当地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齐出动,任命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用水用气等18个专项指标部负责人;梳理出124项任务清单,条分缕析,列出具体举措,把责任压实到专人,并给出办结时限。
提效能,转作风,靠前服务企业
从两个工作日压缩至半个工作日,再到3小时内,南昌市不断优化企业开办的全链条流程。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政银合作……线上“一网”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开办,网办率达90%以上;线下“一窗”实现一站式开办“零跑腿”。
简环节、缩时间、减材料、压费用……提升服务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效能,南昌市打通“信息孤岛”,搭建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一张网”,供电、供水、燃气等服务“一键办”。目前,平台共上线网办事项1136项,全程网办事项608项,审批事项可网办率达91.7%。
去年9月,南昌市开展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市县区领导班子成员去一线倾听声音、靠前服务,为企业解糟心事、揪心事,办暖心事、爽心事。截至今年1月,该活动走访问题办结率达98.9%。
作为危困企业生命周期的最后环节,依法破产能规范市场主体退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9家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申请破产。去年2月,南昌市中院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出台企业破产处置政府法院联动统一协调机制。5个多月后,4000余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1亿多元资产得到处置。“通过政府法院联动,2021年结案30多件。”南昌市中院法官张宗华说。
优环境,夯基石,建章立制管长久
为保障惠企政策落地,南昌市设立惠企政策奖补资金专用账户,企业免审即享;还出台133条涉企资金兑现政策,2021年共兑现市级奖励资金9.8亿元。
去年以来,南昌市各部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制度、文件200多份,涵盖项目建设、投融资、用地用工等各方面。此外,在全市设置99家营商环境监测点企业,聘任99位营商环境监督员,持续收集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2021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1万余户,同比增长11.77%;新增登记注册企业4.8万余户,同比增长19.07%;外资企业新增177户,同比增长51.28%;756个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41.56亿元。
全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召开
2月7日,虎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瞄准一流标杆,找准主攻方向,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营商环境大提升,充分激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能新活力,为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提供坚实支撑。
会议指出,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和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江西发展新方位、新阶段,把握发展新态势、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双“一号工程”是在全省改革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突破性的关键工作、头等大事,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之思路、举措的升级版,是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再提档。我们要以“第一等”的站位,准确把握推进双“一号工程”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是形势所需、使命所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是固本之举、浚源之策,必须整体把握、统筹谋划,乘势而上、协同而为。
会议指出,数字经济是时代发展大潮中最具创新性和成长性的新经济业态,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爆点。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切实以“第一等”的举措,加快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会议强调,要精准深耕产业赛道。按照“精细化、专业化、赛道化”思维,找准主攻赛道,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开放合作,抢占数字产业化制高点,全面提升数字产业规模能级。要切实强化数字赋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赋能制造业、服务业、农业转型升级,塑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新优势。要加快建设应用场景。统筹谋划场景建设,推进供给多元应用,加快应用示范推广,全域构建与数字化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以场景优势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要着力营造数字生态。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数字基建,积极培育数据市场,加速壮大人才队伍,努力打造“雨林型”数字经济生态,构建技术、资本、数据、人才集聚发展、协同支撑的良好格局。
会议指出,营商环境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体制变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我们要以“第一等”的标准,全面打响“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争当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让江西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现代治理的“范本”。
会议强调,要以公平公开提升“办事不用求人”成色。着力在权责“清单化”、政策“透明化”、竞争“公平化”上下功夫,大力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机制,坚决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加快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要以良法善治夯实“办事依法依规”底板。严格规范行政行为,适度施以包容审慎执法,坚持公平公正司法,切实加强产权保护,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要以改革创新擦亮“办事便捷高效”招牌。深入开展“将心比心、终端检验”活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大力推行“一网通办”服务,全面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办事流程优化、审批部门协同、政务服务集成。要以真情服务增强“办事暖心爽心”感受。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视企业家如同自己人,视企业事如同自己事,在情感上做到真心,在行动上做到贴心,在交往上做到公心,构筑崇商重商安商暖商的服务环境。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第一等”的力度、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气魄、担当实干的姿态,自觉围绕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谋划推动工作,切实把其作为“一把手”工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汇聚推进双“一号工程”的强大力量。要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去堵点、解难题,强化大局意识抓落实,强化攻坚克难抓落实,强化组织机制抓落实,强化担当作为抓落实,扎实推动双“一号工程”取得实质性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咬定“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推进双“一号工程”。要把握大势、明确方向,一往无前勇争先。找准“坐标”、咬定“目标”、树立“航标”,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加快推进建圈强链、赋能增效,实现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从“点上突破”向“线上延伸”、从“表层修复”向“系统集成”、从“局部改善”向“整体跃升”转变。要精准发力、精耕细作,一鼓作气求突破。拿出针对性强的硬招实招,集中力量抓重点、全力以赴攻难点、持之以恒强弱点、勇于探索创亮点,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奋力书写“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精彩,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争创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要众志成城、苦干实干,一抓到底见实效。切实以“铁肩膀”担当“硬任务”,坚持上下齐心,注重统筹兼顾,做到久久为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断开创双“一号工程”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