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9.黑洞与类星体争辉
(2025-06-24 22:56:05)5139.黑洞与类星体争辉
2025.6.24
黑洞很可能是一种视觉现象,源于正物质星球偏负电荷光子相对过剩,辐射太空以后部分转化为反光子,被正物质星球和人类视野排斥,显示为黑洞,而非光子都不能外泄。因为正反光子是电中性物质,具有类似中子的穿透力和稳定性,结合光速,不可能被任何星球引力束缚。
我认为:不同物质形态的星球对相反物质形态在微观尺度可能具有排斥性。所以,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现由不同物质形态组成的原子和分子形态。
设正负电子形成的正负偏电荷光子比例相同,正物质星球必定偏负电荷光子相对过剩,反物质星球必定偏正电荷光子相对过剩。辐射外太空以后,部分与巨光子结合转化为离子形态的氢元素、氦元素,部分拥有核外电子以后转化为正反光子。正反光子不会与巨光子结合转化为化学元素,在星际磁场中相对稳定,我们才能看到所谓的宇宙边界。
正反物质形态的生物在不同物质形态的环境形成,对不同物质形态的光子可能有不同的敏感度和排斥性,不同物质形态的星球可能也有类似现象,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部分星球表现为黑洞,另一部分星球表现为类星体,尽管它们的辐射强度相同,或者类似。前者为主的星系看不到核心,后者为主的星系看不到二级恒星,表现为异常明亮的孤独主星。所以我说:黑洞与类星体争辉。
黑洞不是洞,而是密度非常高的星系主星。不仅与系统内的二级恒星交流正负电荷和宇宙射线,还与对偶星系的主星交流正负电荷、宇宙射线,所以亮度非常高,只是我们看不到。因为不同物质星球辐射相反物质宇宙射线,包括不同物质形态的光子。所以,一方表现为黑洞,一方表现为类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