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8.从惰性气体到核心结构
(2025-05-16 00:30:21)5118.从惰性气体到核心结构
2025.5.15
分析《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0族元素都是惰性气体元素,具有非常低的熔点和沸点,及化学相容性。因为在各自周期,它们都是最后一个元素,没有其他元素产生的可能。因此,也难于其他化学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可是,在前五周期,它们又是其他化学元素的中间形态,中间层次的最后一个元素结构,转瞬之间就会变身下一个周期和新层次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拥有非常高的化学活性。
最为奇特的是第六周期开始,会发生降阶现象:由于在第四层次出现了三十二个架构的情况,原来形成的第五周期表层结构,会转化为第六周期第四层结构的一部分,好像被压缩了一样!当然,包括其中的0族元素结构。而“氦4”架构,可能是所有高端核素的核心内核!
化学元素的形成与重力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不同重力环境区间形成不同周期化学元素是客观规律。外太空只能形成氢元素与氦元素,所以是宇宙射线和原始星球的基本成分。地球表面大气层最高形成第二周期元素,初期甚至有部分第二周期元素(氧元素以后的两个元素)形成于地表以下的狭窄区间,以至于微乎其微!恒星表面是否会形成部分第三周期元素,我不清楚,因为不可能深入实际考察,不排除这种可能。
重力环境改变可能产生微磁场变化,导致不同化学元素产生,目前还是我的猜想,将来可能会有定论。通过阿尔法裂变可以初步判断:即使原子核内的同一层次,两个“氘”结构也会自发的转化为“氦”结构。所以,元素表层“氦”结构的数量可能制约阿尔法裂变的深度。人工完成类似转化,可能是多此一举。如果类似转化会有能量释放(宇宙射线中有百分之十的氦元素),外太空就不会那么寒冷了!
以上应该是物质形成的第二十八个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