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7.物质形成的第六、第七定律
(2025-03-04 06:09:23)5077.物质形成的第六、第七定律
2025.3.4
前文《5076.宇宙是正反物质形态对偶聚集形成的》提到了物质形成的五个定律,细细想来应该还有两个定律:核外电子共轭与相对缺位互补,及一定条件下的极值现象可能制约原子和分子现象的形成。
陶瓷工艺其实是一种热处理工艺,为什么热处理可以改变和相对稳定某些物质形态?既然有强作用力存在,为什么物质可以分割,改变存在形态?存在三相临界点?为什么不同化学元素同时存在,又可能有相对稳定的形成区间?原子、分子与化合物形态的形成一定还有制约条件。核外电子共轭与相对缺位互补可能形成不同的分子与化合物形态,是物质形成的第六定律。
“高温无磁”是一种物理现象,并非完全无磁,可能部分消磁,产生离子现象。超过临界点,可能瓦解原子和分子结构,产生核裂变与化学元素的重组,也就是各种物质形态都有燃点、熔点、沸点。离子形态越深,核外电子共轭程度可能越强,陶瓷会越是坚固,合金的熔点可能相对提高。而核外电子相对“缺位”越深,化学活性可能越好,有更多的化合物形态,导电性能也会改变。所以,物质形成第六定律可能是化学的基础。
分析宇宙射线与放射性现象,就会想到不同化学元素的形成和相对稳定弹性区间,就会想到重力环境与物质形成的极值现象。电子、光子、不同化学元素,可能都是一定条件下极值现象的体现。星球、星系,原子和星球层次,可能也有条件制约,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要逐一寻求依据,才有科学基础。不同物质形态可能是一定条件下极值现象的体现,应该是物质形成第七定律。
所谓定律,是相对稳定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类的主观认定,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和完整性,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