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015.文明的新陈代谢和周期性毁灭

(2024-12-17 08:24:57)

5015.文明的新陈代谢和周期性毁灭

2024.12.17

星球和星系一旦诞生,就不会停留在原始形态。首先,会发生元素重组,很可能是大爆炸,将核外电子形态的氢元素、氦元素转化为光子,重新组合成为离子形态的氢元素和氦元素,利用大爆炸产生的梯次重力环境形成不同的高端化学元素,转化为多元素、多层次星球。超过五周期核素,就会产生对偶星球,形成新的系统。

例如:银核是正物质星球,一定会有对偶反物质星球,重组成为两个庞大的对偶星系。银核表现为黑洞,对偶星球就会表现为类星体;银河系的二级恒星是反物质星球,类星体的二级恒星系统就是正物质星球;类星体超级明亮,二级恒星系统就是黑洞。因为正物质星球辐射反光子被我们和我们的星球排斥,被反物质星球吸引,相对集中;反物质星球辐射正光子,被我们和我们的星球吸引,相对集中,我们看到的宇宙主要是反物质世界。由于初始系统非常庞大,二级恒星系统也非常庞大,初始太阳就有五个对偶层次,九周期元素,四颗对偶行星。伴随银河系的成长发育,太阳系和它的行星也在成长发育,先后有了四颗类地行星和两个小行星带,四颗巨行星也有了自己的系统。

系统内的星球成长发育相对均衡,就会发生周期性的新诞生星球的元素重组,并且相对集中,显著改变太空环境,毁灭原来的文明。

即使没有周期性的超新星爆发,也就是大爆炸,星球的成长也会带来重力环境的改变,诞生新的元素和星球新的层次。

例如:原始地球可能类似水星和月球,没有大气层,或者只有第一周期元素的大气层。有了外地核之后,对偶形成了月球,也有了拥有氮元素和氧元素的大气层,产生了生物圈。进一步成长,还会拥有氟元素、氖元素在地球表面的形成区间,显著改变大气成分,毁灭地球文明。所以,新陈代谢和文明的周期性毁灭是客观规律。星球并非越大越好,个头和位置适宜最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