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2.化学元素形成的规律性
(2024-02-16 03:59:53)4832.化学元素形成的规律性
2024.2.16
分析《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元素形成的规律性:不同周期其实是该周期元素结构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核心层次的相对一致性;元素形成承前启后的连贯性;第六周期开始,各周期元素形成的相对独立性,等等。
核外电子构型反映核内质子分布,说明核内质子具有偏电荷属性,同电相聚是客观规律,也是化学元素形成的基本物理作用力。核外电子的一致性说明正负电荷对偶聚集也是客观规律,也是基本物理作用力,正反物质形态(两种偏电荷)不能形成统一的化学元素。结合原子量分析,中子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并且有递增趋势,重氢构成所有高端核素的基本架构,质子、中子对的交叉组合可能是所谓强作用力的主要来源,电磁作用力对于化学元素的形成可能必不可少(巨光子及巨光子组合可能产生电磁作用力)。阿尔法射线的存在说明“氦4”架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两个“氘”架构在原子内可能自发的组成“氦4”架构。贝塔射线的存在说明“氚”架构可能有相对的不稳定,过多的中子可能导致核裂变。
我先后两次分析了所有化学元素的内部结构,发现前五周期元素可以通过连续核聚变依次形成,第六周期开始中间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不可能从第五周期元素连续形成,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所以判断前五周期的五十四个元素可能构成所有星球的第一对偶层次,以后每一周期的三十二个元素可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元素结构的改变,可能影响星球结构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