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8.物质从离子向核外电子形态转化的思考

2023-11-08 06:18:18

4788.物质从离子向核外电子形态转化的思考

2023.11.8

核外电子的相对独立性说明核内结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能发生保持结构相对稳定的运动,例如星球内部层次之间的相对运动,独立架构的自旋等。离子形态的物质可能是气体形态,一旦拥有核外电子可能转化为分子形态,可能是气体形态,也可能是液态和固态。0族元素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气体形态,因为很难产生分子形态。说明分子形态依靠核外电子共轭,或者相对缺位互补。部分离子形态不能改变原子的相对独立性,可能形成较深层次的核外电子共轭与核外电子相对缺位互补,热处理与陶土变陶瓷的结果是很好的证明。

高温无磁,说明高温可能影响电磁作用力,产生离子现象。但是超过临界温度会引发核裂变,发生燃烧和爆炸。据说氢气的燃点是摄氏570度,在摄氏一亿度高温的托卡马克装置内还能够存在吗?即使发生了核聚变,也不会形成氦元素就会停止,而是连续聚变到与重力环境相适应的化学元素。并且,3”都不可能聚变为4”,一旦发生核裂变,可能全部转化为光子,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环境中只能聚变为氧元素。而氢元素的形成是吸热反应,氧元素的形成需要很多氢架构,只有吸热反应,没有放热反应,聚变能从何而来?

所以,我认为人类追求聚变能的努力是瞎忙乎,只有科研意义,不会有清洁能源,严重倒挂投入产出比!

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原子的离子形态是偏电荷形态,核外电子形态是电中性形态,核外电子共轭与部分离子形态是部分偏电荷形态。只有偏电荷形态产生同电相聚作用力,引发核聚变,产生电子、化学元素和星球。正负电荷对偶聚集作用力产生光子、核外电子与星系,所谓强作用力可能是同电相聚作用力与电磁作用力共同形成的。任何物理作用力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可能存在极限,只有相互联系,不会无限扩大,以至于整个宇宙成为一个奇点。所以,可以假想,不要瞎想!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