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688.核聚变的路线图

(2022-12-01 00:51:03)

4688.核聚变的路线图

2022.11.30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分析所有化学元素的内部结构,方法非常简便:质子和中子的差别非常小,只有一个偏电荷光子,或者一对正负电子的差别,相对于原子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量可以看作质子、中子数量之和;元素序号是按照元素的质子数量排列的,并且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质子、中子对的形态存在,第一周期元素的五种形态涵盖了基本形态;所有化学元素,其实就是质子、中子对的不同形态,而核外电子构型反映核内质子、中子对的分布。所以,通过四则运算就可以粗略分析所有化学元素的内部结构。

通过简单计算就可以知道纯质子形态在氢元素以外的化学元素结构中是不存在的,3”4”构成所有化学元素内部结构的基本单元,3”属于特例,计算其它三种形态在某一层次中的分布,就可以基本掌握所有化学元素的内部结构和演变过程。

所以,《元素周期表》也是核聚变的路线图。

只有通过分析才会发现并不是所有化学元素的内部结构都是承前启后,依次形成的:第六周期开始由于中间出现了三十二个质子、中子对的结构,核聚变的连续性出现断层,初始元素不是前一周期最后一个元素的五层结构,而是始于镍核的四层结构,此后所有周期元素都可能存在类似现象。结合地球结构,我认为前五周期元素可能构成所有完成元素重组星球的初始层次,在地球包括大气层、地壳、软流层到下地幔。外地核可能由第六周期元素形成;内地核可能由第七周期元素形成。

分析不同元素的形成原因,我认为重力环境可能是决定性因素,同电相聚是一目了然的客观规律。这就形成了核外电子与离子类型化学元素的区别:前者只能发生化学反应,后者才能发生聚变反应;只有离子形态的化学元素才能发生连续核聚变,到与重力环境相适应的物质形态。这也是万有引力的否定:核力也有相对性,目前我们身边环境自然形成的化学元素只能到氧元素为止。当氧元素后面的两个化学元素依次在我们身边形成时,大气成分会显著改变,生物圈可能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