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台工作時,因為自己的學歷比較同期任何人都來得低,所以做什麼事都拚盡,不怕辛苦,不怕吃虧,所以永遠都很晚收工,(其實不知道的是,那時候我收工比人晚,是因為在電視台偷看很多舊片,學到的東西多得很)
那時候一個大學裡讀傳理系的學生畢業出來,充滿理想,開口就是自己的威威史,曾經在那些地方拿了個什麼獨立影片獎,詳細真的記不清楚。那時他被派到跟我同組,起初以為要帶著他熟悉這裡的環境,那知他根本不在意這些,他說:<這裡只是我的踏腳石,很快就要讓人看看我的厲害,這些瑣碎事由你來做吧!>雖然他入職時比我做了多年後的工資還要高,但他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我來做。
大家都是愛電影之人,閒時都會聊聊城中上演電影的感覺,但從未聽過他讚許電影,只聽他在大堆大堆的批評,這套燈光不好,那套手法不濟等。我看電影,多數是先找出可欣賞的地方,可學習的地方,所以很多時都跟他談不攏。幾個月後,他懊惱著為何做不了在電視台的<簡單工作>,經常錯漏百出,又受不了氣,而且他一直眷戀著過去的輝煌戰績,堅信自己的一套,於是離開電視台,正式向電影大舞台進發。
十年人事,期間聽不到他在電影圈任何消息,直至一次我當演員的時候,終於給我碰上了--他當上了場記;起初我們有點尷尬,後來我們聊起來,他問了一句頗難為情的問題:<你為何可以在電影圈裡干得那麼好?>我想了想,答:<可能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當演員,也從來都沒有輝煌的過去,而且我到現在都是在學習的心態,不是去佔據的心態吧!>然後他跟我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以前不知道,現在當了這一行,才知道原來沒我想的那麼容易!>我答:<我跟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努力!>
及後知道原來他也寫過幾個劇本想當導演,但當中像有兩場經典場面令投資者卻步,一場是說拍空凳子三十秒來反映主角的寂寞;另一場是幫另一位導演度劇本,他說主角極度傷心,在家裡聽著以往跟愛人一起的情歌時,想起了很多以前的片段而嚎啕大哭,但他忘了主角是一位又聾又啞的人。
看到他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好運,在電視台工作認識了霑叔,所學的畢生受用,他說做電影要堅持,但要有正確的方向才堅持,方向錯誤,再堅持下去只會越來越錯,永不翻身,永遠抱接受心態,批評幫不倒你,反思才是上策,不要怕錯,錯而能改,就如失敗後可以改正過來,才是成功之路,永遠看別人的錯誤,你永遠都會活在錯誤中,紙上談兵之所以是貶詞,是有其原因的--多謝霑叔!
前一篇:香港的電影不再拍給香港人了
后一篇:造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