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發覺香港人不懂分辨好與壞,對與錯!
與友人到灣仔吃晚飯,記得有一家十分正宗的印度菜,便大伙兒一起去品嚐,到了門口,發覺又結業了--這已經是這三年內第五家我們覺得好吃而結業的餐廳。
大家一直分析著為何又一家結業;東西不好吃?不會,以前到這家餐廳都常見很多人讚不絕口,連印度人都覺得正宗!
加租?不會吧!現在開了一小家小書店!地方就腳,吃的好,那是什麼原因?朋友甲一矢中的:包裝!
樓下的一家日本壽司店卻水洩不通,用一些咬下去有”根”的平價內地劣質魚生做壽司!真不明白,開餐廳的大前題,不是要先有好吃的,才有好的包裝加強生意嗎?為何現在人都不選擇好吃的,而是先吃裝潢、包括,那就夠了!東西好吃嗎?不管了!
有朋友說:追女仔怎地也不能去印度餐廳!
對!日本餐廳的情調怎也好過印度餐廳!說起來動聽得多!但他們忘卻了到餐廳的本質,因為連女孩子都覺得重要是餐廳有沒有包裝,東西好吃否?不管!所以有時候帶一些少跟我去吃的朋友,到一些鮮為人知,包裝不夠的餐廳吃飯,總是令他們驚為天人!沒辦法,因為他們仍是著重表面的包裝!從來未為自己舌頭的感受著想。
去餐廳,是為找好吃的;是為找情調的,找包裝的,應該去九龍塘,或者山頂!
我是怎麼對待自己的舌頭?到灣仔譚臣道悅香酒家,試一試他們的雞,可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