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创设?

(2007-09-03 21:01:21)
标签:

证券/理财

 创设,是指权证上市交易后,有资格的机构发行与原有权证条款完全一致的权证的行为。创设机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权证供应量,以平抑权证的过度需求导致的权证价格高企需要指出的是,创设与券商发行备兑权证有一定的区别。创设是对市场中已有权证的发行,创设而来的权证,其条款、证券简称、交易代码都与原有权证一样。打个比方,如果某券商创设了5000万份武钢认购权证,那么,武钢认购权证(简称武钢JTB1)就好比进行了一次增发,其流通盘增加了5000万份,而不是设立了一个流通盘为5000万的,“武钢JTB2”;而如果是券商发行备兑权证的话,那就是创立了一个新权证,证券简称、交易代码都会与原有权证有所区别。
根据有关通知,创设权证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以创设1000万份武钢认购权证为例,
   首先,券商要在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开立一个专用账户,并存入1000万股武钢股票用于履约担保;
   第二,券商要向交易所提出创设申请,并提供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出具的其已提供行权履约担保的证明,交易所审核后会通知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在该券商权证创设专用账户生成1000万份武钢认购权证;
   第三,生成的1000万份武钢认购权证当天并不能交易,必须等到第二天以后,券商才能在二级市场上按照市价卖出。券商创设有利可图吗创设使券商能够“创造”权证,那么,在此过程中,券商有利可图吗?对于券商来说,创设是有成本和收益的。其成本是需要承担用于抵押的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以及资金成本;而收益是高价卖出权证得到的资金。利润则是二者之差。下面举例说明。
假设,创设权证时武钢股份的价格为S元,创设的权证卖出时,认购权证价格为X元、认沽权证的价格为Y元,年利率为5%。
(1)对于创设认购权证而言,以5%的利率借入S元,从市场上以S的价格购买一股武钢股份,质押给中登公司,然后创设一份认购权证,在市场上以X的价格卖出。
若一年后G武钢价格S‘高于行权价2.90元,则冻结的G武钢被用于行权,创设人的损益为权证的收入X元加上以2.90元卖出G武钢的收益(2.90-S)元减融资成本0.05S,共计(X+2.90-1.05S)元;若到期时G武钢价格S’低于行权价计(S‘+X-1.05S)元,当G武钢S’跌破(1.05S-X)元时,创设人将发生亏损。
 允许券商创设权证被市场认为是管理层向券商的一种利益输送,被认为是一种拯救券商之举。不过,从11月28日券商正式推出武钢创设权证以来的情况看,券商对于创设权证的冲动也并非象一些投资者所想象的那样热烈。虽然在11月28日券商一时性起推出了11.27亿份武钢认沽权证,但在随后的日子里,券商创设权证的热情呈现一种退减之势。从首日创设权证数量的10亿份计,到随后的亿份计,到最近几日的千万份计甚至百万份计。如12月5日,仅有国泰君安创设武钢认购权证1000万份;12月6日,仅有国元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两家共计创设680万份武钢认购权证;12月7日创设权证的数量为武钢认沽权证1000万份、认购权证2650万份。而今天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12月8日武钢创设权证的数量为负数,其中认沽权证注销4500万份,认购权证创设2500万份。为此,有细心的分析人士统计后认为,在创设权证推出的这两周里,本周券商创设权证的热情比上一周下降了90%。

  应该说,券商创设权证的热情退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是否是券商对创设权证的利益不为所动呢?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券商创设权证的热情退减的呢?可以这样认为,在当前的股市里,显然没有什么比创设权证更能给券商带来利益的了。而之所以出现券商创设权证热情退减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条。

  首先是券商自身的实力有限。目前全国符合管理层所要求创设人条件的创新类券商仅仅只有13家,而这13家券商的实力总体说来还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经过了最近几年的大熊市后,就是这13家券商也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因此就目前来看,这些券商所能拿出的资金还是很有限的,而能用之于创设权证的资金也就更加有限了。从上交所关于创设武钢权证的通知来看,创设认沽权证,需要用足额的资金作抵押;创设认购权证,需要用等量的武钢股票作担保。而11月28日一天推出11.27亿份武钢认沽权证就耗去了券商35亿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留给13家券商创设权证用的资金也就更为有限了。根据截止12月8日券商创设权证的数量看,目前创设武钢认购权证71560万份,创设武钢认沽权证10.58亿份,合计占用资金约在53亿元左右。因此,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还指望券商创设出很多的武钢权证出来,明显并不现实。

  其次,就权证创设来说,券商也需要边走边看,以便争取更大的利益。11月28日券商之所以一下子推出了11.27亿份武钢认沽权证,是因为当时武钢权证连续涨了三个涨停板,武钢权证股价处于高位,按其当时的价格,券商有厚利可图。然而,伴随着这批认沽权证的出台,武钢权证的价格也大幅下降,券商的获利水平也随之下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券商创设权证的热情下降也是很正常的。更何况在武钢创设权证推出后,深市的三只权证也上市了,深交所也出台了权证创设制度。这就为券商创设权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于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券商当然希望能让自己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利益。只是由于深交所方面目前暂缓权证的创设,作为券商来说,自然也只能等待时机了。这也决定了券商不可能再在武钢权证创设上大动干戈,继续投入重兵了,除非武钢权证的价格再次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第三,创设权证制度暴露出的问题也促使管理层要慎重对待。比如,自武钢权证创设以来,市场就对武钢权证创设的合法性问题表示质疑。武钢权证是一种股改权证,而股改权证是股改对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其发行人仅限于公司大股东,而且权证的发放是获得股东大会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但创设权证显然不符合这样的条件。另外从技术层面来看,武钢权证的创设数量问题也受到市场的质疑。截止12月8日,在市场上流通的武钢认购权证达到11.90亿份,认沽权证15.32亿份,二者合计27.22亿份,超出了武钢股份目前23.7亿股流通股份。也就是说,一旦行权之时,持有武钢认沽权证的投资者很有可能因为买不到武钢股票而难以行权,这对于持有武钢认沽权证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而这种灾难正是由于权证创设制度的不完善所带来的。因此,面对这样一些质疑与问题,管理层也需要对权证创设制度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在此之前,管理层对权证的创设保持一份慎重也是必然的。而作为券商来说,在这种环境下创设权证,也需要看交易所的脸色行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