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 开题报告
(2016-01-19 11:13:16)
标签:
解决问题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贾雪锋 |
分类: 教育杂谈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重难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以内,(可加页)。 《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课题的设立和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中“解决问题”环节有了很大变化,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但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与传统应用题学习相比,使用新教材后,总体上来说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方面”的能力不升反降。教师在学习新课标后,认识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更加关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考虑,开始改革课堂教学,但结果却不理想。一方面,数学课堂教学活跃了起来,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变得更加不会解答问题了。特别对于农村孩子而言,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问题: 二、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社会急需大量的具有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解决问题因其本身的特点,强调创造能力和应用意识,顺应了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趋势。
|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和研究很有必要。
3、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把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变为外显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解题思路。
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困惑,提供教学策略,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前期将采用课堂调研、理论分析、学生调研等方法对课题研究的侧重方向进行分析调整,中期将采用统计法、对比法、案例分析、目标评价等方法对研究过程进行检测归纳,末期将采用课堂调研、学生调研、案例分析、观察法等方法对课题研究进行归纳 |
整理,进而得到科学的结论,在确保研究过程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尝试探究出比较适合的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目标为: 1、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养成审题的习惯。
对于解决问题教学,最为重要的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都是学生解题的基本“骨架”或称数学模型,注重平时教学的提炼总结,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一学段重视教给学生联系运算意义,把解决问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在二学段解决问题教学中,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问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有利于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加强问题的探索性和开放性,使不同的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实践中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在自主活动时,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培养检验的能力,养成检验的习惯。
七、课题的组织分工及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由组长贾雪锋负责召集和总体材料汇总,与组员集体讨论,制定课题研究年级详细目标,同时负责课题申报、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文本上报。黄翠萍负责初期研究问题汇总、课题中期报告整理和课型展示。陈宝玲负责协助贾雪锋、黄翠萍搞好课题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的材料分析和整理,并在末期进行课型展示。王丽红负责协助黄翠萍搞好初期研究问题汇总,并在末期进行课型展示,同时负责研究过程中各成员交流材料的收集和保存。张凤涛负责协助贾雪锋搞好课题研究年级详细目标的制定、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材料分析与整理工作。课题组成员各自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定期交流。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2)调查摸底,确立课题,制订好方案,确定人员 |
分工,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1月—2016年4月)本阶段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2015年1月—2015年3月) 1、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做好组织机构落实和指导等工作。做好实施的起步工作。
结合研究目标,召开开题会议,切实把理论的模式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调研“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改进教学环节及策略。完善评价体系。
对课题研究阶段性所反馈的课堂教学和评价分析等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下一步具体解决方案,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5月) 八、课题研究经费保障 课题组成员是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各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非常支持,能确保研究所需经费及时到位。经费的80%用于课题实践和调研,20%用于外出学习和专家指导。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