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故事里的事儿 |
我是先看的剧再看的书,对比下来,不由感叹编剧真的是手下留情了,至少为曹七巧的女儿长安留了一点喘息的余地,张爱玲笔下的金锁只怕是只有断子绝孙才能破除了,不过我挺喜欢话剧里的处理,没有丢失原著紧箍咒一样的金锁,也恰到好处地淡化了令人窒息的绝望。
戏剧上半场是曹七巧的故事,基本还原了小说里的前因后果。开场是三爷替天生残疾的二爷迎娶麻油铺的曹七巧,昏黄的灯光,刺耳的喜乐,鲜红的嫁衣,冷清的迎娶,错位的相见,和一句略带凄婉回响的台词,也是第一句台词"人呢?人呢?"等待曹七巧的是天生软骨病连坐都坐不起来的丈夫,正值青春的她被娘家的哥哥买给了一个活死人做老婆,名义上光鲜是个正房二奶奶,但是因为出身低贱处处被冷眼刁难,整个姜家没有一个人向着她,她像一匹敏感的困兽在干嚎,然而困住她的也许是姜家,但给她套上金锁的却是她自己,她像祥林嫂一样翻来覆去地怨诉自己的悲剧,像泼妇一样口无遮拦地挖苦姜家的虚伪,像疯子一样丧心病狂地折磨她可以折磨的人。说实话,我并不同情曹七巧,相反,我有点同情姜家。看起来曹七巧是弱者,但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她以退为进咄咄逼人的逻辑简直就是一个紧箍咒,把她的人性和温柔一点点消磨殆尽。有那么几处真心,比如求三爷说"别叫我二嫂,叫我七巧",比如分家时对着三爷的质问失魂落魄地自语,比如分家后听到三爷主动叫她七巧时的羞涩慌乱,这些都在她歇斯底里中扭曲成跳梁小丑般的讽刺。演七巧的演员我看不清长相,但是完全演出了曹七巧从人变成鬼的感觉,身影越来越枯槁,站着像一个纸人,躺着像一滩落叶;声音也越来越魔性,轻声时让人背脊发凉,咆哮时让人头皮发麻,直到最后她谢幕的时候我才惊叹演员的声音原来这么正常这么好听。
如果说上半场我还对曹七巧有那么一点同情,那下半场我对她简直就是憎恶至极。我不知道在书里恨她多一点还是在剧里更恨她多一点。因为先看的剧,所以我很喜欢长安的,剧里的长安虽然在母亲的阴影下她自而敏感,但是骨子里却是无奈而善良的。穿着绿色的旗袍,撑着绿色的雨伞,本来为了保留自己在心爱的人心目中美好的印象,不惜自己咬牙斩断这段爱的萌芽,然而这场雨让他们彼此更近一步,也让长安鼓起勇气去挣脱母亲强加于她的枷锁。看到这般美好时,我心里在恐慌,就和之前看半生缘曼桢和世钧定情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知道这一切美好都是最后的温暖,看着充满希望的人一步步走向绝望而不自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虽然分了家,但是时隔境迁,曾经姜家的人也归于平淡,只有曹七巧时时不忘曾经的伤痛,不忘身上的金锁,不忘那销魂蚀骨的紧箍咒,当所有人都为长安可以重获新生而雀跃时,曹七巧彻底疯了,女儿越幸福,她就越恨自己当年的苦,她不许别人比她幸福,哪怕是自己的女儿也不行。如果说之前她逼长安裹脚,去学校吵闹可以勉为其难地解释为她对女儿关心的方式不对,那她在长安订婚宴上的举动真的让人咬牙切齿,换作是我,真的想杀人的心都有了。她是故意的,故意在长安未婚夫面前用尖利刺耳的声音得意洋洋地说出长安抽鸦片的事情,看到童先生震惊受伤的表情,七巧获得了变态的快感。不仅是戏里面的那些人,连我都震惊了,我看不到一点母亲的爱,即使她刻意强调自己怕女儿吃亏的初衷,她是认真地想彻底毁了长安。如果说她之前对三爷的勾引是出于无法得到的爱,对姜家的羞辱是出于耽误人生的恨,我都可以有一点谅解,但是她对长安做的一切真的是不可理喻,她不仅自己给自己套上金锁,还想给长安,给长安的下一代(如果有下一代),世世代代都留下金锁的诅咒,这个女人疯狂到可怕!
然而之所以说编剧手下留情,是因为剧里长安还算是个正常人,甚至有点可爱。书里面的长安简直活脱了一个年轻时候的曹七巧,这意味着她把自己也锁了起来,迟早有一天,她对身边的人,对这个世界也会变充满了扭曲的恨,金锁的悲剧不会终结直到断子绝孙。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我不会那么为她痛惜这段有点真心的姻缘,她自己也不会为这件事情抱憾终身,张爱玲的笔太毒了,撕得血淋淋的,让人绝望。
舞台的布置很简单,基本也就四扇屏风拼出不同的房间场景。但是灯光和背景很赞,曹七巧成亲的时候昏黄昏黄的,虽然有点暗但是还是有着温度和人气,后来曹七巧穿得花枝招展,灯光却带着病态的潮红,倒是有几分书里所描写的"她再年青些也不过是一颗较嫩的雪里红——盐腌过的。“ 虽然书里是写的长安,但是剧里面对年轻的曹七巧这么处理倒是巧妙,另外月亮是经常出现的背景,配乐也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只有问,没有答,更没有后面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许夜深人静的时候,曹七巧对着冰冷的丈夫,除了怨,还有过那么几分思,思念三爷,思考自己,她只在这种时候才安静得让人有些怜。而对于长安,出现的最多的是轻快而甜蜜的《long long ago》,开头两句的歌词也是恋人之间的情话,然而放在长安身上多少有点像书里提到的那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为了初见的美好,让然后没有然后,放弃挣扎的那个手势。因为先入为主,我宁愿选择长安是剧里这个让人心疼的姑娘,至少在她身上看得到一点点希望,虽然可能会有点背离张爱玲金锁记的本意。
全剧都是粤语说台词,不仅没有违和感,反而多了一种魅惑的腔调,特别是曹七巧那句,别叫我二嫂,叫我七巧。如果那时三爷真给了她一点真爱,结局是不是会真的不一样?
前一篇:恨嫁家族:开了外挂的结局
后一篇:这辈子有过你,倾斜45度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