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猪悟道:(一)关于选择

(2011-04-23 23:28:00)
标签:

力拔山

齐王

中医

《逍遥游》

明朝那些事儿

文化

分类: 小猪读书悟语
我的人生轨迹并不算步步惊心,也不是那么跌宕起伏荡气回肠,但是也会在某个点灵光一闪,豁然开朗,即“悟”。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我对于王守仁蹲在地上守着一株竹子半天只为悟道虽然也觉有夸张之嫌,但是,那种将杂念放低,将自己的内心捞出来,升腾到自然天地山水之间,去感受忘我的境界的感觉我只能说这是我的追求。光是将杂念放低这一点我就做的很吃力了,不过,悟道并不是说悟就悟的,需要契机和历练,也需要清雨落凡尘,再蒸发重生的过程。
我不敢说我悟了多少,但是有些体会我觉得能让我终生受用。
http://s8/middle/4b173076ga1993e336f57&690
(《逍遥游》图片摘自网络)

(一)关于选择
     以前高中写过一篇关于选择的议论文,当时老师说我的观点比较新颖,大意是选择是双向的,鸟儿选择了天空,与此同时,天空也选择了鸟儿,鸟儿拥有了飞翔和生存的空间,天空有了鸟儿的灵气和生命。当时我没有觉得这是多么标新立异的议题,在上了大学后,我渐渐明白了我当时写这篇文章还不大明了的含义。不知哪位名人说过人最伟大的力量是选择的力量。当做一件事情到别无选择,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何等悲怆与不甘,会悔恨吗?如果当时选择了另一条路,会不会是另一种局面?每当听到别人说只能自己适应环境,不能要环境来适应你,唯有改变自己才能适合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心底都会涌出疑问,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选择,说这些话的人是不是不由自主地选择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选择了砍掉自己的脚趾去硬塞进那双不属于自己的水晶鞋?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宏观看,万物本是同源,追本溯源,由道而来,我理解的道是一种状态,就是天地人和的“和”,中医里,怎样是健康的人?就是平人,是阴阳达到平衡的人,我们中医,不,应该是医生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达到这个状态,不一定非要猛药峻剂,只要推波助澜达到这个“和”的状态就行,不可太过,也不可太不及。回到选择上来讲,在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这个“和”的问题呢?我一直比较赞同庄子的看法,《逍遥游》里大鹏能扶摇直上九万里,而小鸟甚至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都勉为其难,但是大鹏也好,小鸟也罢,各尽所能地飞翔,都能享受到快乐。万物本性并非一致,强求一致并不必要。小鸟不必选择九万里遥不可及,大鹏也无需选择矮枝荆棘束手缚脚。之所以选择重要,重要的是选择前的选择很重要,而往往很多人把大量的精力投在了盲目选择后硬着头皮走到底的过程。如开头所说,我的人生阅历并不丰富,但是我认为选择的环境也好,决定也好,一定要随心,这样才能在发展到貌似绝望的情形下,有足够的发自内心的勇气去面对,去突围。每个人天生都有各自的天赋,从这点上,上帝是公平的。我从小反应能力确实比别人差,我爸爸妈妈一直告诉我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也可以遥遥领先,我听从了,也做到了,从刚会认字时就开始背唐诗,小学时每天5点钟起来背语文课文,每天做数学题,读各种各样的书(奶奶家有很多书)。小学、初中一帆风顺,直到考上重点高中,我开始怀疑爸爸妈妈从小给我灌输的道理了。我高一很辛苦,不是说勤能补拙么,但事实并不遂人愿。我做再多的题,对于那些数学总是拿满分的人,我始终难以望其项背。当我的付出得不到我想象中的回报时,我很懊恼,但不绝望。我开始发现,那些数学天才也有他们的苦恼,他们语文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我轻松取得的分数,这就对了,不是努力的问题,我在语文文字方面的悟性远高于在数学理科上的悟性。既然如此,我何必强求一定要在理科上登峰造极呢?兔子没必要一定要苦练游泳而放弃自己跑步的本领啊。不知道这算不算悟,我只知道我想通后,真的是豁然开朗了。心态放开后,反而理科成绩渐有提高。在选择文理科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我会选择文科,只有我一人坚持选择了理科。我到从不后悔我那时的选择。这里我必须说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故事“田忌赛马”,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孙膑献计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阵齐王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阵齐王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阵齐王的下等马,一败二胜,总体还是胜局。那时我想的就是,在文科班,我的语文和其他人比起来就不是优势了,我的地理、政治很差,关键是我没兴趣,而理化生虽然我整体水平偏差,但是水平比较平均,在整个理科班里,算中等水平,不至于拖太大的后腿,做个中等马、下等马还是绰绰有余的。我也要求不高 只要我数理化保持中等偏上水平,这个不会废我太多力气,而语文则再更进一步,足以成为我的上等马,在整个局势中,我还是有立足之地的。选择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相信自己的选择了。这就如同象棋的开局,是攻是守,都要为后面做好思想准备。高考没有发挥好,数学考得很差,但是还在我所能承受的弹性范围内,用我们班主任的话来讲我是那种“不亏本”的学生。高考完后填志愿,学中医其实也是我的电光火石,在上大学之前,我没有接触过任何的中医,没有所谓的中医情结,本来当时是想学心理的,但是理科生是不可以报考心理,我当时想,文科那边的专业我不能选,我要如何选择一个让我的语文优势有发展空间的专业,当中医这个词闪现的一刹那,我就认定,就是它了,虽然有些仓促,但是还是那句话,选择了,剩下的就是相信自己的选择了,我在中国文化方面的悟性定能让我在这一领域相得益彰,这个环境适合我,我就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四两拨千斤将效果发挥到最大,这是我选择中医的理由。我从第一志愿到第三志愿都是中医院校。不过后面的日子和我想象的稍微有些出入,我没想到西医的成分会这么多,也没想到所谓中医氛围是那么薄弱,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还是那句话,一切随心,不强求。我不强求我所有的科目都得A,也不强求要修满多少学分,我只要有收获就行,不管这个收获是不是成绩,或多或少,量力而行,我要把我的激情和努力付出在我选择的方向上,其他的只要不拖后腿就行。在后面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性格也好,气质也好,都和中医有神合的点,越到后面,就越如鱼得水。我的记忆能力我不得不承认,很差劲。这让我在不管中医还是西医上都很费劲,有时候会觉得是不是我选择错了,如果放弃的话,我舍不舍得(注意,不是值不值得)。为什么要随心做选择,就是在自己遇到瓶颈的时候仍然相信自己的选择。我相信这只是去桃花源路上的那个“初极狭,才通人”,只要再“复行数十步”,定会“豁然开朗”。那个桃花源,就是我的理想,成为一个好中医。理想和现实会不会冲突到有一天我无法调和,会不会有一天我别无选择,这我不清楚,因为这一天暂时我还未遇到。但是我依然相信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是可以通过选择一条天时地利的路而达到人和。
     就像我好朋友说的,“我做的每件事都是我自己选择的,而不是别人逼我做的,即便是一开始并不愿意,我也会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理由去找到喜欢的点,去选择它。”虽然看起来好像是改变了自己去迎合了环境,但是主动和被动是两码事,开头一样,但结局不见得一样,在选择的同时,一定要打开双向的那把插销,这样才不会在某一天四面楚歌时空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