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失眠在高考之后

标签:
教育校园卷子小姨高三武汉 |
分类: 关于小猪的事 |
五年前,高考结束的那天,我失眠了。那时我是住在小姨家的,因为小姨家就在十一中对面(我高考的地方),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夜晚很安静很纯净,我听得见自己的心跳。我睁着眼睛,感觉各种情绪从我眼睛里涌出来,顺着我的眼角划过我的耳际,最后在我的枕头上留下轻轻的痕迹。
http://s10/middle/4b173076g740c6133c6d9&690
我并不是因为担心成绩而伤心难过,相反,此时我的心里如这夜一般,安静而纯净,最真实地遵循自己的意愿,因为想哭而哭出来。三年来,我感觉得到自己的成长,感觉得到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的每一个细节。
我一直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在中考前,我自己做出了选择“宁做凤尾,不为鸡头。”
于是高一,我载着父母的期望和我的自豪,从一个普通初中院校考进武汉市十一中,一个重点高中,承,然而一场接一场的月考让我醍醐灌顶,一切都应该重新开始,我不再是享受学校万般宠爱的天之骄子,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辉煌的过去,每个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而在这里,分数的确是个很客观的标准,让我清楚我在什么位置。高一,是我最痛苦的一年,我每天奋斗在题海,却受益甚少,那时心里的纠结就像要开没开的水,沸腾不了却动荡不安。可是,我始终是相信自己的,不管什么时候,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那时是,现在也是。我说的相信自己并不是说相信我可以再次飞上枝头变凤凰,而是很深刻地体会到“人贵有自知之明”,高中班主任说过“人要给自己定个位,要比自己的高度稍微高一点,不能高太多,也不能太矮,要是那种刚好跳起来就能摘到的高度。”经过高一一年的挣扎,我在高二渐渐稳定下来。难的题目我不会,是真的不会,那种千变万化的难题我抓不住它的“万变不离其宗”,于是我放弃,我就做那些基础的,我想得通的题目,毕竟一张卷子最难的题也不过20分,兔子没必要强迫自己学会游泳的。因为稳定下来,所以我又有时间思考了,我承认我从高中开始慢慢变得哲学起来,虽然还是雏形,但是那时和初中很不同,开始慢慢追求深度,我的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强项,而且还算比较拔尖的那种,我是现在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我潜意识选择记忆了很多以前的作文题题面里的小故事,而这些故事会在后来我经历越来越多的事后冷不丁跑出来对号入座。作文还是要以自身的体验和经历为基础的。但在当时,即便是一定要求模式化的作文,考试也好,练习也好,我都不会压抑自己的想象力,我绝对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当然我也不会太天马行空,我也不喜欢自己的作文离题。可能因为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我的这些任性她会格外包容。我不是个总甘心做凤尾的人,因为在凤尾,所以会渴望往上爬,我至少相信我不是最差的那个。
高三,是我最轻松也是最幸运的一年。我换了一个同桌,她是个非常随性非常随心的女孩,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很积极地影响了我,我也许是个唯心主义者,心情放松了,我的成绩反而更上了一层楼,是质变的那种,我又重新对自己有了新的标准和自信。高三的第一次统考,卷子不难,我数学一直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一科,花的功夫最多,却总是最差。在卷子发下来后,135分,我也没有很大的惊喜,因为卷子是真的很简单,我觉得大家都考得很高,貌似确实是这样。但是数学老师突然,真的是很突然,之前我一直觉得数学老师是不认识我的,数学老师说:“这次前面第一卷的部分只有冯启澄一个人是80分以上的(好像前面选择填空之类第一卷总分是90分满分,不记得了)。”我当时真的愣了一下,反应了好久才反应过来这是在表扬我,真的是受宠若惊啊。从此后又是心情决定一切,我的数学好像泼了粪一样地进步,让我有点飘飘然了。化学高三时换成陈副校长(我们这一届后转正为正校长了)教我们班,我的化学基础很差,记不住化学方程式,真的记不住啊,我也很无奈。不过这时一个铁血老师能够弥补我的不足,我被天天放学留下来默写化学方程式,虽然不情愿但是心里明白,这个也许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方法。
英语也是如此,高三换成代代老师,很有想法的一个老师,我也是被老师紧追猛打的对象,作文从8分到12分,再到17分(满分25分),我就停在这里上不去了,老师也大概意识到这就是我的极限,让我一直保持这样,我的作文就真的很神奇地每次都是17分,再怎么写都没上过18分。英语可能高一高二丢得太多了,高三虽然进步很大,但是始终没有到优秀的行列。
高中三年,到最后,总算都摸准自己的定位了。接下来就是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保持在学校排名名次,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高三是很多人飞跃的一年,我是如此,别人也是如此。
高考完后,我思绪万千,无关成绩,三年里我的心思基本上都是放在成绩和排名上了,当然我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也许是被教育荼毒了,但是我并不认为高中三年真的什么素质都没学到。我一直记得某个名人说过“把学过的知识全忘了而剩下的东西就是素质。”我高中的很多经历对我后来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影响我的,当然不是我早已忘记的数理化。躺在床上,我想起我刚进高中的踌躇满志,我想起我第一次月考拿着成绩的失声痛哭,我想起我高一挑灯夜战重难点解析,我想起我高二我排名进步100名,我想起我高三与同桌的相互鼓励。我有时在想,如果我当时选择的不是十一中,而是四中,二十六中,我也许会一直会高昂着我的骄傲的头,而不会尝试从最脚下慢慢向上爬的艰辛,真的,在高中的那些辛苦是我在初中三年从未理解过的。我总在想,高考我都经历过来了,还有什么坎我过不去?
我并没有强迫自己一定要到达数一数二,因为那不实际,在重点高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勤奋的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既勤奋又聪明的人,我不聪明,勤能补拙在这里并不划算。我宁愿在各科保持在我比较吃力但能到达的一个水平再将我擅长的语文精益求精。
高考,我数学失利了,考的很差,都没及格,我想了一下,我们这一届高考数学是比较难,但是后面我说了,我学数学学得飘飘然了,也许因为不扎实,我才会栽在这上面,还好有语文,我语文当时分数是很高的(因为是湖北省前30名还和湖北日报去王国维故里免费玩了一次),语文果然是我最贴心的科目啊~~~其他都发挥正常,没有特别好但还在我接受范围内。总的来说,我对得起我自己,不管结果如何,我无怨无悔。
于是,高考完后,余惊未平。我的总分是个很边缘的分数,在一本线通知下来之前,妈妈担心得不得了,高考完,学校揣测一本线是525,我是526,我和妈妈一直翻一本院校那本杂志,后来小姨又说可能是527,我和妈妈又去翻二本院校的那本杂志,第二天报纸上出来的一本线是524,我和妈妈又把一本院校那本翻出来。
报志愿,是我做的一个又一个抉择。虽然只比一本线过2分,但是我希望能分有所值,如果栽在什么扎堆上就悲剧了。我当时是一心想好学中医的,查各个学校过去六年的招生记录,我选择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大多数考生是不愿往外地报的,的确武汉的好学校很多,不过我很清楚我如果硬要留在武汉,可能我就悲剧了。我很庆幸我没有报北京中医药大学,那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分数线是530。
高考是我人生中经历的第一件我觉得让我迅速成长的大事,虽然过去了5年,但是有些留下的素质依然影响着我,希望今天走上考场的各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为自己的理想铺下第一块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