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文稿】夏日车站
(2009-09-17 22:31:28)
标签:
文化小说 |
分类: 编的那些事儿 |
夏日车站(散文)
高中生活,对她来说,就像傍晚下的车站,渐渐远离了阳光明媚的光鲜,路灯亮起也只是勉强撑起夜晚的垂下的双眸。每天这个时候,她都站在天桥下的车站的站牌前面等车。傍晚的天色不温不火,晚自习下课的时候已经晚霞已经散伙了。路灯下她的影子被拖得老长,像极了被拉长的橡皮筋。
如果不是中考发挥得这样好,她不会怀着过分涨涌的信心来到这所传说中的重点高中。在进入高中的第一个星期,她就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鸡立鹤群”的处境。
傍晚,她倚在车站站牌边,近乎发呆地等,与其说是等车,不如说是等着路灯亮起,看那疲倦的黄晕无助地撑起小站些许凄凉的夜幕。人来人往,没有人会停下,而她,就像是一种默契,一种打招呼的方式。等到灯亮,她就离开。车渐渐驶来了,焦躁的人群瞬间扑上去,堵上了车的欲语还休,车的尾气还没冷却,就又被扯出车站。这时的车站就像另一辆公交车,下了一批人,而总有零零散散的人又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将车站塞满。车站越拥挤,她就越空虚,她甚至觉得车站都被挤得透不过气了。在这个起点,她却找不到自己的坐标。
有一天,是个夏天的傍晚,路灯亮了,天空却绚烂得火树银花,夕阳披着晚霞迟迟不肯转身,路灯在那里就像是整幅画面里的一个无处藏身的另类,显得很拙劣和尴尬。她发现车站里有一个沉默的男孩,就像那个路灯。在流光溢彩的人群中,格外落寞。
他们也算是认识的,在学校的食堂里她见过他几次,跟在车站里一样,有时眼神对上了,也只会客气地点点头,或者在犹豫着要不要打招呼中擦身而过。每天在车站,他们并不站在一起,甚至是一个站在这头,而另一个站在那头,连眼神都对不上。但是即使是这样,她依然觉得这个车站因为有了他而有了新的感觉,他总是头偏向与她相反的方向,也是车来的相反的方向,偶尔回头眼神交错,他也是常常转头眼神望向别处。只是每次都是她先离开,她上车后都会在车经过他的时候与他匆匆说声再见,当然他是听不见的。
她觉得路灯下站牌下的他是这个喧嚣的车站里一个独特的安静的风景,路灯的黄晕甚至会有跳跃的温暖,他是她的风景,也许她也是他的风景。其实从离开学校大门时,他就在她视线里了。可是有几次他走得太快,她在人群里迷失了他的背影。从学校到天桥这段路上,一个女孩心里微微泛起了点点忧伤,点点泄气,说不上为什么,只是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在天桥上,就会远远看到他也被拖长的身影在未褪尽的黄昏中摇曳。她对他当然不是爱恋,他的存在,毕竟在高中生活的车站的黑白画里加了一点别的颜色。她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班级,甚至他的长相,只是记得他的轮廓。夏天的车站,开始晕染起彩色,因为一种默契,除了路灯,还有他。
她普通,所以不求出类拔萃,只求不退则进。在铺天盖地的习题里,她像遥望他一样遥望那些似曾相识的数字符号。傍晚,收起那些纷繁的试卷,走到车站,夜幕降下,路灯亮起,如此匆匆。
又是一个夏天,只是时间换到了中午,高考完了。她走到车站,没有任何遮蔽的车站在骄阳下显得更无所适从了。路灯不可能这个时候亮起,她跳上了车,经过路灯下,她看见他在向她招手,第一次,应该也是最后一次吧。这是打招呼,还是再见呢?她心里突然被一种留恋涨满。她知道,这不算爱,她想起张爱玲的名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她和她,,没有那句“你也在这里吗?”最多只能算是遇上了而已。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她合上书,看了看手上的录取通知书,又抬头看着天色渐渐迷离。还是这年夏天,时间匆匆,人群匆匆,逝去的除了时间,还有什么。只有她站在天桥下,等路灯再次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