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人的姓氏
 
http://s6/small/4b172c31h95c9ad9d0df5&690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民族体系,可是姓氏却是各不相同,很难追溯它的渊源。
   
其实,人类在远古时期根本没有什么姓氏可言。最早的姓氏,只是起源于母系氏族的称呼代号。母系氏族社会要早于父系氏族社会,所以传说中的帝王,他们的姓氏大多都带有“女”字偏旁部首。例如,神农氏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等等。上古时期,还有许多原姓始氏族他们往往以崇拜兽名为自己的姓,如:牛、羊、熊、鱼、龙、骆、鲍等;还有一些氏族是以植物的名字为姓的,如:杨、柳、松、柏、梅等。后来有的就用国名为姓,如:齐、鲁、秦、吴、周、宋、郑等,还有一些氏族用自己的居住地方为姓,这些大多见于复姓,如:东郭、西门、南宫、闾丘等。另外也有一些是以自己所在的官职为姓的,如:司马、司空、司徒、上官、侯、帅、尉等。也有以自己的职业为姓的,如:做陶器的人就姓陶,管仓库的人就姓仓,以及像那些姓巫、卜等的姓氏也都是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传说,部落氏族的时期,老百姓都没有姓,许多人杂居在一个部落里,都没有姓。周文王周游列国,每到一处,就问身边的人:此处为何地?身边人也不知道,无法回答。于是,周文王就用手一指说:这儿就叫
X X 地方吧,于是这个部落的所有人便都叫这个 X
X 姓氏了。再后来部落之间发生争斗,互相买卖掠夺奴隶,就使得姓氏交叉杂居在一起了,现在这样的混乱交叉在一起的五花八门的姓氏,都是后来的几千年的变迁所致。
   
我国流行的《百家姓》中尽管收集了500多个姓氏,但这决不是中华民族完整的姓氏集。明代的《明皇千家姓》里面所收集的姓氏达到了1000左右,比《百家姓》要多收集了300多个姓氏,但是《明皇千家姓》也仍然不是很完整的,至于复姓,远远不止是60几个的。例如《百家姓》里面的复姓以“公”字开头的只有“公西”、“公羊”、“公冶”、“公良”、“公孙”,而新版的《辞海》中却还有“公山”、“公仪”、“公仲”、“公伯”、“公坚”、“公祖”、“公暂”、“公户”、“公玉”、“公族”等等。但是春秋时代的著名科学家鲁班姓“公输”,无论是《百家姓》还是新版的《辞海》都没有收入“公输”一姓。不仅如此,仍有更多的姓氏没有收入相关文献。中华民族的姓氏如此复杂,也是很难收集全的。收集不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笔者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在几十年的生涯中接触过说不清多少的在书本里未曾见过的姓氏,其中尤其是在东北三省的一些少数民族姓氏就更不好说清楚了。我想,中国的西北、西南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更广、更复杂,一定还有更多的华夏姓氏不在书册之中吧。
   
研究和探索我们中华民族的姓氏,对于探讨我们中华民族的起源及其历史渊源是很有意义的,期待着我们的下一代人把这项事业传承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