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起稻浪,馨香韵味长—尹才干《江南稻香十六行》赏析

标签:
江南稻香赏析周冬琼作家尹才干 |
分类: 高校教学 |
江南起稻浪,馨香韵味长
——尹才干《江南稻香十六行》赏析
周冬琼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甚美,江南的春天甚美,大家可知江南的秋天也甚美么?读尹才干老师《江南稻香十六行》尤能体会到江南秋天的美!诗题中“江南稻香”让人联想到山青水秀的江南物丰人厚、稻米飘香;十六行,是一种汉语新体诗歌的体裁。
诗歌的第一节中晶莹透亮的汗珠告诉我们:勤劳的农人不辞辛苦,让稻谷在秧盆里发芽生长。他们在忙碌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这样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是有斑斓的晚霞、皎洁的月光,日子也会充实而美丽。词语“映红”、“温馨”很有动感,“斑斓”、“皎洁”对比强烈,“秧盆”、“斑斓的霞光”、“皎洁的月光”给人强烈的画面感。联系稻谷的一生来看,第一节描写的是秧苗的初生阶段,在大地的怀抱里,在美丽的日光下,在农人的汗水与辛勤浇灌之下开始了生长。
诗歌第二节中,稻子表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们“把根伸进了蓝天”,“在白云怀里生长”,长成了一排排、一行行。她们又是活泼可爱的,看她们“与风舞蹈”、“掀起笑浪”,这是怎样的快乐。“伸进”、“生长”、“舞蹈”、“掀起”等词语富有表现力,表现了稻子的勃勃生机、可爱有趣。这一节“把根伸进了蓝天”,“在白云怀里生长”,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稻子成长环境的广阔、生命力的旺盛。“与风舞蹈掀起笑浪”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稻子的活泼可爱,长势喜人。从整节来看稻禾的生长环境里有蓝天白云、清风,长成一排排一行行,这是非常有画面感的。联系稻谷的一生来看,第二节描写的是秧苗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稻禾长势旺盛,就像人生的少年时期。
诗歌的第三节中,稻子在阳光的沐浴下变得沉甸甸的,逐渐成熟。词语“成熟”与“脊梁”搭配很新颖,“沉甸甸的头颅岂能高昂”,因为“感恩大地的孕育”,引人深思。成熟与收获还须懂得感恩,不忘初心。第三节描写的是稻子的成熟阶段,成熟香馨,感恩阳光雨露、大地草木。在人生中也是如此,只有懂得感恩,珍惜别人的付出,敢于扛起社会的责任,人生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诗歌的第四节中,稻子已变成金色,颗粒归仓。“散发”、“回响”等词语很有动感。“穿上秋天金色的衣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稻谷的成熟美丽。“一颗颗次第归仓”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收获稻谷的有序以及人们对稻谷的珍惜。金色的稻谷,装满的粮仓给人以视觉的画面感,响彻天地的奉献之歌给人以听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第四节描写了稻谷的收获与归仓,在丰收的美好背后更值得歌颂的是农人的奉献精神,在这一节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
这首诗既有感性的形象,也有浓烈醇厚的情感,还有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好比西湖的龙井,初品清新,复品香馥,再品回味无穷。诗歌采用创新的十六行诗格式,四节,每节四句,双句使用了“长”、“亮”、“浪”、“梁”、“昂”、“香”、“响”等字,押“ang”韵,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品来意味悠长,澎湃着感恩、奉献的力量,让我们可以在品读中思索和成长。
附:
江南稻香十六行
尹才干
/
打谷机声今又响,丰收歌谣飘四方。学子课堂诚相邀,即席赋诗情难忘。眉头一皱文思涌,朱笔几挥诗意扬。横空出世十六行,一诗写尽稻谷香。
——题记
/
一滴滴汗珠晶莹闪亮
在秧盆里发芽生长
映红了斑斓的霞光
温馨了皎洁的月亮
/
把根须伸进蓝天
在白云的怀里成长
一排排,一行行
与风相舞掀起笑浪
/
感恩阳光沐浴
弯下逐渐成熟的脊梁
感恩大地孕育
沉甸甸的头颅岂能高昂
/
穿上秋天金色的衣裳
一片冰心散发馨香
一粒一颗次第归仓
奉献的歌谣天地回响
/
8月16日于嘉陵江文学艺术院
/
(作者简介:周冬琼,青年诗人、语文教育专家、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