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尹才干对中国文学的主要贡献
(2022-09-23 06:58:23)
标签:
四川尹才干文学创作 |
分类: 高校教学 |
(转)尹才干对中国文学的主要贡献
四川作家尹才干,以文学创作的不断嬗变,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坛怪才。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先后开创“文章趣味学”“语言陌生化模式”“才干体打油诗”“当代图像诗”“中国十六行诗”“诗歌评价标准细则”“现代小说评价标准”“诗歌高速路体系”“自由体诗”等新的文学理论及文章体裁样式,给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开拓了当代中国文学的疆域。不少作品被中外专家学者纳入研究视野,走上了课堂,走向了社会,走入了大众。先后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项目的研究内容。
一、文章趣味学
充分传承汉语言文学的修辞特点,发掘汉语言文学的艺术趣味,并将二者(修辞学、文章艺术趣味)有机结合,创立了“文章趣味学”。专著《文趣》(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填补了一项文艺理论的空白”,影响海内外。(参见《百度百科》)
二、语言陌生化模式
尹氏创新写作法(语言陌生化模式),是指四川作家、诗人、评论家尹才干探索的关于汉语言语词的反常搭配、异类并举、语义对抗等三种陌生化的方法。给汉语图像诗、十六行诗、新打油诗、纯自由诗的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华诗歌的发展探索了新的航向。尤其是给正在发展中的“新诗”“散文诗”创作,开辟了崭新的语言天地,开辟了崭新的创作航道。新诗、散文诗人们纷纷仿效,创作出了不少的语言奇妙的诗篇。
三、才干体打油诗
近年来,流行一种“才干体打油诗”,这实际上是一种“新韵体”诗歌。尹才干所谓之打油诗,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幽默诙谐有趣的“打油诗”的严重反叛,是一种具有开创特质的新韵体诗歌。主张用“时代”的眼光审视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审视大千世界,审视社会万象,担负起历史和现实的责任,表达和抒发时代精神,引领和传播社会的声音。在写法上,不拘于古板,不墨守成规,放开古韵格律随心所欲而写,不拘平仄,适当用中华新韵,灵活运用大量的时代语言,讲究诗境、词义的内涵,注重气韵、格调的营造,让读者“有油可打”,不断产生诗的共鸣。(参见《百度百科》)
四、当代图像诗
1978年3月,由四川作家、诗人、诗歌评论家尹才干提出,近年来大力推动。所谓图像诗歌,是指利用词语、诗行的排列来创造与内容大致相当的某种图案或形状的诗歌。呈现出“既是诗歌,又是图像”的特点。尹才干的图像诗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创新了“汉语诗歌的形式”,丰富了“汉语诗歌的表达技巧”,开拓了“汉语诗歌的意境”,为当代中外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一些旅游景区增添了新的图像诗景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参见《百度百科》)
五、中国十六行诗
年20207月,尹才干在《鸭绿江》文学月刊上发表论文《浅谈中国十六行诗创作》(1979年1月初稿,后多次修改),此文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十六行诗歌理论”。文中对中国十六行诗歌的探索时间、探索人员、诗歌质地、诗歌特征、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在创作上,不拘泥于古典诗歌的平仄对仗,但要讲究诗意的生成、意境的营造,要灵活运用大量的时代语言,适当运用中华新韵,要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等,进行了阐释,规范了现代新诗的创作,使其朝着有中国诗歌特色的道路前行。(参见《百度百科》)
六、诗歌评价标准细则
2006年6月,尹才干提出了中国第一个现代诗歌评价标准《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是目前中国比较系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具有操作性的“中国现代诗歌评价标准”,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被誉为“民间诗学代表作之一”,被一些高校和诗歌创作培训机构选作教材,反响良好。
2007年6月,尹才干根据自己的《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一文的精神,结合多次评定参赛诗歌等级的实践,从诗的形式(适宜性、贴切性、精练性、韵律性、和谐性)与诗的内容(新颖性、真实性、大众性、深刻性、开启性)两方面,开创性地制定了《现代诗歌的评分细则》,对于用百分制科学量化与评价现代诗歌作了有益的探索。
七、现代小说评价标准
2016年11月,尹才干提出中国第一个现代小说评价标准——四性标准。从宏观角度关照,当代小说评价标准,主要是指对小说反映的内容(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等内容)的评定的量标,具体表现在“史实性、思想性、似非性、诗意性”(简称“四性标准”或“史、思、似、诗”标准)四个方面。至于情节、环境,描写(正面、侧面,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身份、相貌、体型、穿着等)、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抒情(直接、间接)、矛盾、配角、修辞等形式、技巧都是服从、服务于内容的,都属于小说的细小构件,属于微观角度的写作要素。
八、诗歌高速路体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尹才干着重实验易写易读的现代新诗歌(新古风、格律诗、新打油诗、自由诗、十六行诗等),以构建中华诗歌创作的平坦、宽阔、少阻碍、速度快(指适当放宽旧体诗的创作“规范、规矩”),有护栏(指中华诗歌的本质特征,创作时应该必须遵循的而不能放宽的最基本的“规范、规矩”)的高速路。文中总结了语言陌生化、新打油诗、汉语图像诗、十六行诗等一系列创新的诗歌创作方法,并指出不遵循这些中华诗歌的写作规范、规矩,写出来的诗歌就不具有中华民族诗歌的显著特征。
九、自由体诗
自由体诗,是指诗的字数、行数、段数没有固定格式,语言也不讲究格律,仅仅要求押大致相近的韵,分行排列的一种诗歌体裁。尹才干1973年开始探索实验“自由体诗”,数十年来,创作了几百首“自由体诗”,收录在《用多情的目光打水》《梦中的星空》《垂钓又一个春天》三本诗集里。在创作中注重传承了中华诗歌“外在押韵、内在分行”的“传统基因”,创新了“诗歌语言陌生化“模式,开拓了“灵活运用时代语言”的现代技法等。
在众多的探索创新中,以“语言陌生化”“才干体打油诗”“当代图像诗”“十六行诗”影响较大。
2008年,图像诗被哈尔滨师范大学徐畔教授列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532068)”(《中西形体诗的多模态话语解读》,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011年,图像诗被渤海大学文学院吴昊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吕复娟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学语境意义生成机制研究(11YJC751089)”、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文学与图像的互文语境研究(20121slktziwx一37)” 的研究内容。(吴昊、吕复娟《论“互文语境”在文学与图像研究中的功能》,见《理论界》 2012年 第10期第116—118页)
2012年,被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张翠列入“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2YYB041)”的研究内容。(张翠《读图时代网络诗歌的审美嬗变》,《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2月,第26卷第1期)
2013年,被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卢婕列入“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图像诗歌发展动力研究》世界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第14—20页)
2014年,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凌逾教授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14ZDB080)”的研究内容(南京大学牵头)。(凌逾《网络时代的图像诗创意》,见《文学报》2018年4月26日第22版,新批评)
尹才干的艺术创作概况,先后编入《中国诗之最》《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现代格律诗发展史》及世界文学史《图像诗的翻译与传播》(英文版)。
总之,尹才干以“文趣学”步入学界,以“语言陌生化”步入文坛,以“图像诗”步入诗坛,先后成为“文趣学创始人”“语言陌生化开拓者”“新打油诗(才干体打油诗)人”“图像诗人”“口罩诗人”“十六行诗人”等。数十年的文学创作,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尹才干文学创作的不断嬗变,在引起读者广泛争议的同时,也使得他成为一个可资研究的当代文坛的特殊“范本”。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重庆三峡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专家李朝平教授在2021年2期
附:参考文献
1.尹才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cg168
2.龚奎林:视觉、抒情、意象的空间转换和诗性生成——序《尹才干图像诗选读》
3.惠远飞:图诗相彰竞风流——浅谈尹才干图案诗
4.李蔚:中国图像诗在近代与当代的发展
5.诗仙书童:谁是中国第一个诗歌创作公约
6.刘夏、徐瑜、文伟、杨四海:创新路上写人生——记诗人尹才干
7.段轩如:《写作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
8.谭松柏:尹才干为中国文学输入新血液
9.谭松柏:百万诗文翰墨情深(《武胜史略》,武胜史志办公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10.徐畔:中西形体诗的多模态话语解读(《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01)
11.尹才干、龚奎林:《尹才干图像诗选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版)
12.龚奎林:《尹才干诗文解读》(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版)
13.尹祚鹏:尹才干图像诗歌结构造型艺术探析
14.梁晓华:悄悄吻上文学史的处子之唇——读《尹才干图像诗选读》
15.陈宇:第一与唯一
16.雄风:中外图像诗比较研究
17.张翠:读图时代网络诗歌的审美嬗变(《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2月第26卷第1期)
18.寒山石:在有形中展现无形的美——浅谈尹才干图案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版)
19.卢婕: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图像诗歌发展动力研究(《世界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20.李丽:当代图像诗人尹才干【《图像诗的翻译与传播》(The transl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oncrete poetry),约翰·科贝特,黄婷主编,英国劳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21.佚名:关于当代中国尹才干图像诗的争议
22.徐启航、龚奎林:诗形的创新与诗意的自洽——尹才干图像诗论(《现代艺术》2020.04)
23.佚名:尹才干语言陌生化对当代文坛的影响
24.佚名:专家学者作家诗人论尹才干诗歌
25.佚名:尹才干诗文研究传播概况(2021)
26.天马长嘶:深虑新诗五百年之命运——读《尹才干诗话》(《西部论丛》2017.07)
27.陆燕:启蒙性、前瞻性、教育性——管中窥豹探《尹才干诗话》(《西部论丛》2017.07)
28.蒋德均:敢为天下先的诗界干才——读《尹才干诗话》断想
29.太极剑:构建中华诗歌高速路 ——我的诗歌创作谈
30.尹才干:关于自由体诗答高校读者问
31.尹才干:关于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探索
32.刘玲玲:试论尹才干图像诗的陌生化艺术
33.康文静:浅谈尹才干十六行新体诗
34.廖耀国:点评尹才干诗文
35.佚名:尹才干学界别号探源
36.佚名:尹才干对中国文学的主要贡献
37.佚名:尹才干开创的中文史上的14个第一
38.佚名: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尹才干篇
39.黄杰:中国第一处图像诗景观在哪里?
40.定远云:尹才干图像诗概论教案(《写作学教程》教案)
41.庄叔炎:当代大陆第一部图像诗选集——《尹才干图像诗选读》(《中国诗之最》,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7月版)
42.李朝平:都市文明、力量呈示与机械礼赞(《华文文学》202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