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尹才干
尹才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424
  • 关注人气:4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尹才干:创新路上写人生(10716,励志读本)

(2022-08-24 15:20:32)
标签:

武胜县

创新贡献

特色文化

分类: 时代报告

尹才干:创新路上写人生(10716,励志读本)

2022-04-05 

——记当代作家、诗人、**家尹才干

【人物档案】

尹才干(1962—),笔名丁那家、绿风、云帆、长风、太极剑,武胜高石乡人,成都师范学院毕业,中共党员,副高级职称。系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格律体新诗创研会副会长、四川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四川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武胜县文联原专职副主席、嘉陵江文学艺术院院长。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14个第一,被学界誉为文趣学创始人、才干体打油诗创始人、当代新打油诗八大家、当代图像诗第一人、中国十六行诗倡导者、诗坛七十二剑客、当代诗坛十二家、新一代诗歌写法的引路人、中国当代十大特色诗人。

至今已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出版《文趣》《尹才干图像诗选读》等著作11部。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传播。20多件作品被选作《大学语文与应用》《幼儿文学实用教程》《对外汉语教程》等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及中小学实验教材。诗文21篇编辑成中文系本科教材《尹才干诗文解读》(龚奎林教授著),供选用。2014年,其图像诗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研究内容。2017年,获西南大学等单位授予的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奖。创作概况编入中国文学史《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现代格律诗发展史》《中国诗之最》世界文学史《图像诗的翻译与传播》(英文版)。

千里嘉陵,古武新胜。文渊流长,人杰地灵。千百年来,武胜这片丰腴的人文沃土,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古有九洞晴岚传佳话,后有《红岩》作者树英雄。如今,文艺园地更是百花齐放,名家辈出。在众多名流大家之中,有一位出生于农耕之家、却凭着坚忍毅力和刻苦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地笔耕不辍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文艺工作者。他,就是被誉为“开大陆当代图像诗创作之风气者”、“21世纪中国形体诗(图像诗)代言人”的尹才干。

出身农家,苦心孕育文学梦

尹才干出生在武胜县高石乡龙宫村,这里位于该县的最西边,离县城50多公里,与遂宁市蓬溪县接壤。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尹才干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直到初中毕业考入师范。虽然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是,乡亲们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贫穷小山村里的青山绿水,繁花茂木,春华秋实,短笛牧歌,山歌俚语,神话传说,乡音乡情,不仅哺育着他健壮的身体,更孕育了他胸怀坦荡、虚怀若谷、不断进取的品格和善于创新的文学梦想。

 “我的祖上有不少读书人,当时家里有很多藏书,我从小就爱看书。”虽然出生在农耕之家,但是尹才干家里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父辈在耕作之余常常读书解乏,邻居们聚在一起闲谈时也常常讲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内容。在父辈的影响下,聪颖好学的尹才干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缠着长辈们讲述民间故事。

由于从小受到文学熏陶,加上爱动脑筋,上小学时,尹才干的写作才华已经初露锋芒。语文老师常常把他的作文念给班上同学听。不仅是语文,他的数理化成绩也很好,因此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四川武胜师范学校。来到这里,他开始系统学习文学知识,专心阅读古今中外的大量文学名著。“一走进学校图书馆,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恨不得把里面的书读个够。”为了学好知识,尹才干将唐诗、宋词、元曲抄好挂在蚊帐里,睡前背、醒后背,有时说梦话都在背;为了练习写散文,将《杨朔散文选》《刘白羽散文选》两本书分别抄了20余遍。100多页的语文工具书《古文虚词通释》,从头至尾抄了一遍。三年的中师时光里,他饱读诗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见解,文章风格日渐成熟。1979年,他的处女作《越过十六级台阶》在《南充日报》上发表。从那以后,他常有作品见诸报刊,成为学校小有名气的“作家”。

艰辛耕耘,文艺理论填空白

常言道:困境出诗人。中师毕业后,尹才干先后被安排到偏远的建设、高石等乡村学校,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并没有将他击倒,反而让他更加勤奋刻苦。

尹才干长期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每周要上近20节课,批改100余本作文,100余本练习作业。白天繁忙的工作根本挤不出时间写作,于是他就每天早晨4点起床,伏在办公桌前,一字一句地写,一直写到8点上班。由于是手写,写作效率极低。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逐渐普及。学校便购置了一台电脑,他便就开始学习用电脑写作。白天电脑主要供老师办公用,他只得在深夜时间利用其进行写作。利用电脑写作,写作效率比手写高出了许多倍。再后来,随着工资的增加,家里经济逐渐宽裕了,尹才干便买了台电脑,每天早晨5点起床,坚持文学创作及文艺理论研究。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时光,尹才干觉得累并快乐着,“写作除了积累、灵感,更需要长期坚持的毅力。如果没有那段艰苦岁月的磨炼,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尹才干这样说道。

为了将文章的艺术趣味与修辞学知识结合起来,尹才干准备创立“文趣学”,但当时没有电脑和网络,身边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也很少,尹才干便又用起了他的土办法——抄。南充新华书店、高校图书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也都用在了车费上。“那段时间我常常上午去南充,下午赶回来。有一次身上的钱被小偷摸了,还是一位警察托人送我回家的。”对于当年的“囧事”,尹才干毫不避讳。就这样,花了半年时间,手抄40万字,他终于完成了资料的收集。

经过10年的潜心钻研和探索实践,1993年,尹才干写成了国内第一部文趣学专著《文趣》,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一面世便获得专家学者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文趣》是一部创新之作,填补了文学理论中的一项空白。

十年磨一剑,一直默默耕耘的尹才干一鸣惊人,其文学才华得以充分展示,在当代文坛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别开生面,探索语言陌生化

创新,是文学流变不竭的生命力。为了让语言表达更多样、更生动、更形象,不断脱“熟”“俗”,尹才干注重探索语言的陌生化运用技巧。通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实践,他总结出了词语的反常搭配、异类并举、语义对抗等三种陌生化方法。其一“词语的反常搭配”:就是遣词造句,不按常规进行,而出人意料地将一些不合搭配习惯的词语偏偏巧妙地搭配在一起,以达到陌生化效果。如诗句“用多情的目光打水。”其二“词语的异类并举”:就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在前后多个格式、色彩相同、或相近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句子中,将多个意义不同的词语并举,也能获得陌生化效果。其三“语义(或语境)上下对抗”:就是语词、或语境的上下意义相互对抗,也能获得陌生化效果。山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尹祚鹏先生认为,“尹才干《关于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探索》,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提升灵性诗歌写作技巧的文章。文章不仅提出了陌生化探索的三个策略,还对此进行了理论概念和诸多例证的诠释,循此策略进行诗歌创作,必然会创作出新奇化的、启发灵动思维、别具一格、让人拍案称奇的奇妙诗篇。”这些方法,被誉为“尹氏创新写作法”,作为诗歌创新方法写进《诗歌创作入门》讲义;作为歌词创新方法写进《歌词创作概论》教材,作为写作创新方法引进《写作学教程》《创意写作学》等课程,掀起了“诗歌(歌词)语言陌生化探索的浪潮”。数十年来的文学创作实践表明,“尹氏创新写作法”给汉语图像诗、十六行诗、新打油诗、纯自由诗的探索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中华诗歌的发展探索了新的航向。尤其是给正在发展中的“新诗”“散文诗”创作,开辟了崭新的语言天地,开辟新的创作航道。新诗、散文诗人们纷纷仿效,创作出了不少语言奇妙的诗篇。为此,尹才干被誉为“新一代诗歌写法的引路人”。

创新求变,图像诗歌领风骚

 “我看到古人写的两首'宝塔’图像诗,觉得很有趣,于是自己便尝试创作。”在读师范学校时,尹才干在一次偶然翻阅中接触到图像诗,从此开始了图像诗创作生涯。他用三天时间创作出两首“橘子形”图像诗,并发表在班级“学习园地”里,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此后,他尝试并创作了大量形式各样的图像诗,如酒杯形、弹弓形、灯笼形……

起初,尹才干的图像诗不但没有得到认可,反而引来不少人的批评和报刊的抵制。这没有让他停下创作的脚步,他仍保持一颗平常心与图像诗“牵手”前行。“不断超越别人,不断超越自己。”这是他的座右铭。“要超越必须要创新,特别是文学创作上,如果一直沿着前人的脚印走,永远不能超越。”尹才干一语道破玄机。创新求变正是他作品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1999年,尹才干出版报告体诗集《用多情的目光打水》,他别出心裁地用一个“哇”字作为序言,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短的序言。后来,他发现当代的“诗”与“歌”已经“离婚”,于是尝试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艺术力量,2000年,出版诗集《梦中的星空》,让诗与歌“破镜重圆”。同年,尹才干又提出了汉语图像诗理论(又曰“汉语三美理论”),并提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既是诗歌,又是图像”的“图像诗学”主张,进一步深度钻研当代图像诗歌创作。

进入21世纪以后,尹才干的图像诗逐渐被专家、学者认可,并给予高度评价,大、中、小学也开始选作教材。作品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数百所高校的专家纳入研究视野。2014年,图像诗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研究内容。因对当代图像诗歌创作具有开拓性贡献,尹才干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开当代大陆图像诗创作之风气者”、“当代大陆图像诗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导者”、“当代图像诗歌第一人”、“21世纪中国图像诗(形体诗)代言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图像诗人”、“世界两大图像诗人之一”、“中国当代十大特色诗人”。尹才干在中国图像诗理论、形式、技巧、意境等诸多方面均有重大创新,自成一家,为中国图像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艺术天地,在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光明日报》著名专家李蔚指出,“诗人尹才干从1978年开始就大力提倡并推动图像派诗歌运动。”湖北作家、诗人惠远飞认为,“诗人尹才干坚持图像诗的探索精神使其成为'中国当代图像诗人第一人’。图像诗在一些诗人眼中,多误以为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而加以忽略,事实上并非如此,诗人尹才干清楚地看到图像诗的写作具有更加广袤的前景和艺术深度,他大胆地尝试和深入地探索,在图像诗写作方面自成一家。”“图案诗最初的时候只有少数的几种形式,譬如台阶诗、宝塔诗等。在诗人尹才干这里,图案诗的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演进,他尝试并创作了大量的图案诗,如酒杯形、弹弓形、灯笼形、树形、香烟缭绕形、瓶形等等,应有尽有,不胜枚举,这些极大丰富了图案诗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图案诗所能涉及的内容,为前人所不能企及。”(惠远飞《图诗相彰竞风流——浅谈尹才干的图像诗》)。山东评论家尹祚鹏认为,“尹才干的图像诗歌不仅在体制形式上形成创新,还在诗歌和图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种诗画之间的打通弥足珍贵。尹才干的图像诗不仅仅是文字排列组合在图画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是内涵丰富,意蕴深沉,并且数量多,质量高,形成了个性特色。尹才干图像诗在体制形式上对祖国诗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尹才干图像诗的造型具体到某一诗歌是固定的,然而这固定的形状却不是封闭的作茧自缚,而是具有创作和艺术接受的开放性和生成性。龚奎林博士的解读和评论从理论上对他(尹才干)的图像诗进行了系统的评说和总结。如果创作和理论引起其他诗歌创作者的大量唱和,完全可以形成一种独具个性、具有影响的时代创新诗歌艺术流派。”(尹祚鹏《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尹才干图像诗歌结构造型艺术探析》)四川大学教授卢婕认为,“大陆图像诗理论建设者以尹才干为代表,他的《浅谈诗的意向》《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中国现代诗的形式断想》以及《关于图像诗》等论文对中国图像诗歌的发展根基、历程、时间、现状、趋势做了开创性研究。”(卢婕《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图像诗歌发展动力研究》)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张翠认为,“尹才干是一位专一于图像诗创作与理论探索的诗人、评论家,在图像诗的探索方面,其已出版《尹才干图像诗选读》一书,且有作品入选《中外图像诗选集》等选本。致力于图像诗创作与研究,可谓是尹才干对当代中国网络诗歌的一大贡献,他丰富了网络诗歌的文本样式,对网络诗歌实现生态发展、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图像诗是网络时代视觉文化、视觉逻辑呈显学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值得推广与倡导的。如今图像诗已逐步走进大、中、小学课堂。”(张翠《读图时代网络诗歌的审美嬗变》)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刘玲玲认为,“尹才干的图像诗歌运用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形式与意境的完美结合’'意象的独特性’等陌生化技巧,这种诗歌创作手法的陌生化运用使得接受主体在独特的审美张力中获得新奇、陌生的审美体验。诗人尹才干凭借自己的敏锐的眼光和开拓性的思维以视觉暗示的方式,制造诗形的外观之图像效果,从而形成诗歌陌生化的独特艺术风格,造成一种似曾相识之感,给诗歌类型这一大家庭里增添了新的欢乐。”(刘玲玲《试论尹才干图像诗的陌生化艺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澳门理工大学教授李丽认为,“尹才干的图像诗,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发挥了不同的功用;他的图像诗为诗歌作者纷纷仿效。尹才干可谓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图像诗人。”(李丽《图像诗的翻译与传播.当代图像诗人尹才干》)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编辑家肖来青先生认为:“尹才干这首《走不出逝去的心境》,被应用在一方山水间,呈现出特殊氛围,其可与英国(苏格兰)著名诗人伊恩·汉密尔顿·芬利(1925—2006)的图像诗《金字塔》比肩。《金字塔》也被制作在公园深处。其造型是几块厚厚的蜂蜜,下方石座上刻着“Bees fly through the leaves in waves”(蜜蜂穿过树叶,在波动中飞翔),让人想到采蜜者(蜜蜂)时常处于动荡不安中。《走不出逝去的心境》同样让人难以释怀。”井冈山大学教授龚奎林、诗人徐启航认为,尹才干的图像诗“开拓了现代汉语诗歌的疆域,丰富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形式”(徐启航、龚奎林《诗形的创新与诗意的自洽——尹才干图像诗论》,四川省文联《现代艺术》2020年第4期);井冈山大学诗人林辉认为,尹才干的图像诗“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林辉《图像诗——一项未完成的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2012年5月)。2012年,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蔡尚伟指出,当代武胜文人尹才干的图像诗,是与武胜形象相关的、知名度较高的、颇具特色的文艺作品。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教育评估院牵头负责人、中共武胜县委副书记陈立兵认为,“尹才干的图像诗,有创新、有特色,是武胜县的特色文化,应该宣传学习。”广安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谢清涛认为,“尹才干同志的多年创作积累,很不容易。不管我们文学艺术界的爱好者熟不熟悉图像诗,但我们对图像是有感悟的,照片是图像,家庭装饰设计是图像。但是把图像诗意化,这就不简单。目前,在广安能够把图像诗走出国门,尹才干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品牌。所以,今天我们各位艺术家、各位爱好者,能够齐聚这儿,一起搞一个文艺沙龙,听听才干同志专门讲这些知识,大家接下来再继续探讨一些事情,我相信这是广安图像诗腾飞的一个起点。”

大胆改革,打油诗里举旗帜

针对20世纪中叶打油诗、部分旧体诗出现的“削足化、口号化、无意化”弊端,尹才干大胆提出了“无格无律不必愁,诗歌路上潇洒走。平仄害意不可取,有感有情就足够。无病呻吟非诗文,陈词滥调最堪忧。不拽不拉不拼凑,可诗可曲可打油”的诗学理论,主张“用时代的眼光审视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审视大千世界,审视社会万象,担负起历史和现实的责任,表达和抒发时代精神,引领和传播社会的声音”。在写法上,不拘平仄,放开古韵格律随心所欲而写,适当运用中华新韵,灵活运用时代语言,讲究诗境、词义的内涵,注重气韵、格调的营造,无论是理的阐释,还是情的抒发,都力求获得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的张力。不求表面的幽默诙谐,而求内在的机智巧妙。呈现出“博采众长,且中且外,且古且今,且雅且俗,自然清新,神韵兼备,独树一帜”的特点。他创作的新打油诗,被学者许定国誉为“才干体打油诗”。当代新打油诗研究专家福多多赞曰:“小县城出大诗人,开创一代打油风。不拽不拉不拼凑,词词句句能入心。”(福多多《点赞才干体》,详见《节日福多多—新打油诗八大家,个个活在当下》2019年6日20日),并定位为“当代新打油诗八大家”之首,作品如尹才干的《浪》:“一浪一浪又一浪,浪浪撞在石头上;明知前浪折了腰,后浪还要跟着上。”《时光叹》:“时光催人老,不比不知晓。少年在眼前,才觉白发早。”流传甚广,普及率很高,读者纷纷仿效。

兴趣广泛,歌词天地显身手

尹才干兴趣广泛,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他都想要试一试。可往往就是那“一试”,就“试”出了累累硕果。

尹才干先后尝试过小说、剧本、杂文、快板、相声、歌词、音乐剧、情景剧等多种体裁的写作,都取得一定成绩。近年来,他在歌词创作上的成绩可圈可点,先后创作了200余首歌词,应邀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创作了近100首歌词,有60余件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其中歌词《三峡梦》(寇升德曲)获第六届“北极星杯”全国词曲创作大赛特别奖;《张家界恋歌》获第七届“北极星杯”全国词曲创作大赛铜奖;《铁人颂》获“首届中国石油石化歌词创作评选” 专家提名奖;《广安人》(刘景伦曲)获“颂小平,唱广安”(国宝杯)全国歌曲征集活动二等奖第一名;《甜甜的歌谣》(向美庆曲)获全国“红河2003年旅游节及弥勒葡萄酒节”海内外征歌大赛入围奖(不分等级,最高奖);《三峡梦》(寇升德曲)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金奖(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乐山大佛》(寇升德曲)获“中国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海峡的月是艘不沉的船》(谢邦道曲)获第二届“2004——歌坛在行动”全国词曲创作大赛优秀奖(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颁发);《高原人》(寇升德曲)获第八届“北极星杯”全国词曲创作大赛优秀奖;《山城火锅》(寇升德曲)获第十届“北极星杯”全国词曲创作大赛银奖第一名,同时获“中国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妈妈就是大中华》《我的农民爸妈》获“中国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娘恩》《太阳红》《一枝梅》《短信》《幸福日子万万年》等客家民歌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制成CD碟发行传唱。多件作品在广安电视台、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云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播放,受到观众好评。

不懈探索,十六行诗开新篇

大家知道,当代的旧体诗和现代自由诗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旧体诗一味沿袭传统,“绝句、律诗”是其范本,创新步伐维艰。自由诗一味抛弃传统,追求西化,越写越散,“翻译诗”是其范本,丧失了民族特点。尹才干有感于此,意欲让二者各向中间走一步,携起手来,融合一下,弥补其缺陷。于是,就着力探索“中华十六行新体诗”的创作。具体地讲,就是立足中华民族诗歌传统,取其精华;借鉴外来,弃其外民族诗歌的糟粕,合二为一,力求创新,突出时尚,创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体诗歌。

通过40多年的探索,尹才干创作了《买一碗,你就是老板》《中秋月》《走进二月》《夜宿武胜》《梦想就会陪你去远航》《一个梦就能丈量长短》等200多首“中国十六行新体诗”,发表了《中国十六行诗宣言》《浅谈中国十六行诗》《关于十六行诗答高校读者问(一)》《关于十六行诗答高校读者问(二)》《关于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探索》《构建中华诗歌高速路》等论文,提出了关于十六行诗的“创作缘由、理论基础、创作原则、创作模式、创作方法、现状分析、前景预测”等一系列理论,得到了众多报刊和广大诗歌作者、读者的支持,形成创作风气。《十六行诗写作示范(16首)》被选作青年读者学习范本,部分作品被选作各级各类学校教实验教材。对此,河北文艺评论家康文静认为尹才干的“十六行新体诗,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为民写作,辞赋新诗受推崇

尹才干一直坚持为民写作。他想为民所想,思为民所思,写为民所写。“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是他作品的主要特色,尤其是在散文、辞赋、小说、诗歌上表现尤为突出。他特别注重描写家乡的美丽,歌颂祖国山河的绮丽风光。作品初稿出来后,虚心听取读者意见,做“地域性、大众性、可读性”修改。他先后撰写了《武胜赋》《武胜铭》《武胜统战赋》《武胜廉史馆赋》《武胜麻哥面赋》《武胜味道赋》《唐家大山赋》《印山公园赋》《宝箴塞赋》《滨江路赋》《三溪渡槽赋》《中心古城赋》《天生桥赋》《爱情赋》《太极赋》《龙女湖赋》《安泰公司赋》《德丰电器赋》《定远水街赋》《广安交通赋》《广安粮油园区赋》及众多的学校、企事业单位辞赋。还写了不少散文,引人注目的有《游车家湾记》《游真静书岩记》《太极湖记》《大足石刻记》等。作家李良辉认为,“尹才干写的散文辞赋内容丰富,形式较多,挥笔如行云流水,自由挥洒,既有格又不受拘束,抒情为主,遂意为佳,所以他的辞赋有可读性。有故事性,有文艺性,故受读者欢迎。”一些辞赋被刊刻传播。

“除辞赋外,尹才干还写了不少散文,引人注目的有《游车家湾记》《游真静书岩记》《吃刨汤记》《太极湖记》等,这些赞美家乡的散文,情景交融,意趣纵横,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充满了热爱之情,对武胜的自然人文,即使是星星点点,也极力描写,真是翰墨情深。”

还需提及的是,新诗《请戴上文明的口罩》《文明的口罩再也没有摘下来》,写出了群众的心声,广为流传。《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副社长刘裕国撰文说,2020年1月21日,是国家卫健委提倡“口罩文明”前一天,武胜作家尹才干的组诗《请戴上文明的口罩》在《中国诗歌网》《<中国诗人>微刊》发表,被山东、河南、甘肃、陕西、湖南、湖北、上海、福建、广东等地的一些媒体从不同角度转发,引起积极反响。

总之,尹才干胸怀宽广,虚怀若谷,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百折不挠,兴趣广泛,广读博览,立足大众,为民而写,善于创新,堪称杂家,无愧于嘉陵江作家群的领军人,小说、散文、辞赋、自由诗、歌词、图像诗、打油诗、报告文学、文学理论,他都能写,而且出手不凡,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14个第一,在当代文坛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可资研究的文学创新“范本”。2014年,图像诗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研究内容。作品多次获市、省、国家级奖。2017年,尹才干获西南大学等单位授予的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奖。出版《文趣》《用多情的目光打水》《梦中的星空》《垂钓又一个春天》《尹才干图像诗选读》《尹才干打油诗集合》《尹才干诗话》等著作11部。主编《千家歌词选》《诗歌写作教程》《创意写作教程》,合著《翰墨武胜情》(辞赋书法集)。作品入编《2004中国歌词精选》《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中外图像诗选集》《2021中国微信诗年鉴》《新时代诗歌精品选》《世界诗歌年鉴2021卷》《世界华人经典诗选》《2021世界华人诗歌精选》《世界华人三行诗荟萃》《世界华人三行诗精华集》。

其中《走不出逝去的心境》《那朵花开了》《温暖的春》《酒是那么醉人》《童年》《火车》《伞》《鱼》《电线杆》《风扇》《浪》《唱儿歌》《聪明小星星》《铅笔山》《吃刨汤记》《太极湖记》《游车家湾记》《用多情的目光打水》《梦想就会陪你去远航》《武胜嘉陵江游》《中秋月》《买一个碗,你就是老板》《农民爸爸》《三峡幺妹》《宝箴塞赋》《ok,电脑》《法国造香水》《酒之歌》《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等数十篇(首)作品被选入《文学概论》《文学理论》《写作学教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广告创意与表现》《文化创意与文案写作》《创意写作教程》《幼儿文学实用教程》《大学语文与应用》《对外汉语教程》等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和中、小学实验教材,部分作品译介海外。《十六行诗写作示范(16首)》被列为公务员学习资料;诗文21篇编辑成中文系本科教材《尹才干诗文解读》(龚奎林教授著),供选用。被学界誉为文趣学创始人、语言陌生化模式的开拓者、才干体打油诗创始人、当代新打油诗八大家、当代图像诗第一人、中国十六行诗倡导者、当代诗坛七十二剑客、新一代诗歌写法的引路人、中国当代十大特色诗人。传略编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大系系列,中国散文学会林非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第1版)。创作业绩载入《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周仲器、周渡著,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中国诗之最》(庄叔炎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7月版)《现代格律诗发展史》(赵青山著,雅园出版公司2016年12月第1版)等中国文学史及世界文学史《图像诗的翻译与传播》(约翰·科贝特、黄婷主编,李丽教授撰写,英文版,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201911月版,世界发行)。

“才智横溢展异采,干劲冲天显奇才。您得仙气抒真情,好歌如潮滚滚来。”这是当代著名词作家邬大为(经典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词作者)赠给尹才干的一首藏头诗,寥寥数语,既是对他文艺创作成果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他已经走过的文学之路的充分肯定。如今,尹才干探索的“填补空白的文趣学”“独树一帜的图像诗”、“别开生面的语言陌生化”、“才干体新打油诗”、“开辟新风的十六行诗”等如蜿蜒奔流的武胜文脉,跻身于时代文化之潮流,搏浪弄潮,流向远方。

20151月,被四川省人社厅、四川省文联评为“四川省文联系统先进个人”。20197月,被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文化与旅游发展先进个人”。

 “韶华已逝,文情宛在。鬓花已开,诗心不老。忆当年,历尽艰辛;看今朝,满怀喜悦;望未来,心潮澎湃。”这是2019年,尹才干发表文章40周年纪念日当天,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写的一段文字。“艺术无止境,追求无止境。我还会继续创作我一直热爱的诗歌、散文、辞赋、理论,希望尽我的绵薄之力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尹才干真挚诚恳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愿。

2022年4月8日整理

(选自《广安日报》总第6061期,《川东周末》总第647期,20131124《要闻——周末特稿》《广安日报》记者刘夏、徐瑜,武胜记者站文伟、杨四海。《善于创新,翰墨情深——记作家尹才干》(李良辉)。部分内容有更新

(根据《世界文学研究》《中国文学》《中国作家》《中国诗歌》《中国诗之最》《光明网》《人民网》《中诗网》《中国诗人》《文学报》《大学语文与应用》《现代艺术》《鸭绿江》《西部论丛》《四川日报》《河北文艺**》《广安文艺**》《新时代文学选刊》《西江文艺》《新玉文艺》《广安日报》《广安文艺》《广安新闻网》《武胜史略》等报刊网站书籍的相关内容整理)

(黄杰、何倩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