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才干:现代诗歌的创作标准

标签:
诗歌标准文体意识四川作家尹才干 |
分类: 文学评论 |
尹才干:现代诗歌的创作标准
语言陌生。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因此,我始终坚持既有理论真知,又有实践自觉。“以人民为创作中心”,想为人民所想,写为人民所写,以群众喜闻乐见为创作目标;坚持“难度写作”,努力探索语言根性的新的组合生成,使作品凸显一定的艺术水准和品味。诗歌,称之为语言皇冠上的明珠,其语言最忌“熟”“俗”。“熟”“俗”是诗歌同质化的特质,是平庸作品的明显标志。而“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精神的闪光剂,它能增加诗歌本身的骨质硬度和光芒(参见《尹才干诗话》现代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要避免“熟”“俗”,就要注重提炼语言,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白石诗话》)。
内外有韵。传统诗歌,句式比较整齐,四句、八句或更多不等,每首皆有韵,真是无韵不成诗。而新诗在承接传统质素基础上,我认为应该灵活多样,或单有内在韵律(有规律的意义、情绪波动起伏等),或单有外在韵律(押韵、节奏、双声、叠韵等),或内外韵律兼有,让诗歌的肌体具有多姿多彩的韵律感,让读者爱不释手(参见尹才干《文趣》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启人心智。诗歌要有“内核”,即要有家国情怀、社会情感,温润的或尖锐的都应有向善向上的精神向度,要给人生活或心灵的有益启示,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提升读者的心灵,才能开启读者的心智,诗歌的影响力、生命力才会持久。要牢记——诗歌永远是人民心灵的回音。
多角叙写。一般说来,每首诗都有它独特的写作角度、表现方法,这样便于对抗已有的自己,涅槃出崭新的自己,给读者不断提供新鲜的审美存在。就同一写作对象而言,多角叙写,不仅可以使写作对象更加丰满,还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吸引力,仿若听评书之劲头,一首读完且待下首再来。
率先发声。发人心有之,人言无之,先声夺人,是为率先发声。当今时代,是伟大时代,诗意遍存。率先介入生活,以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民族的、心灵的、艺术的、美学的眼界发现时代诗意,率先以自己独具个性的“诗语”表达,作品就会获得温润人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标准是相对的、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没有标准,就不成方圆。就文体而言,真正的诗歌,它是自有其属性和特性的,否则,它就会与其他体裁的文体相混;就个体诗歌而言,真正的诗歌,它除了共有属性外,还具有独立的与众不同的自有特性。没有相对的诗歌创作标准,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写出来的“诗歌”就有可能四不像。
1980年4月18日第一稿,后有修改
【尹才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