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妖
(2023-08-29 08:22:25)刀郎
的新专辑《山歌寥哉》中,有两首歌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首是《罗刹海市》,刀郞的歌曲拾取了聊斋小说中的部分元素,如马骥“少倜傥”,“美丰姿”,罗刹国”两耳傍肩三孔鼻“等,《罗刹海市》至少表现出社会对于一些风格不同、具备独特思考角度的作品有强烈的兴趣。关于它的议论其实也是人们对于社会的思考,内里不乏对于公平公正等真善美的追求。另一首则是《花妖》,这首歌融合了江南戏曲的元素,展现了刀郎的多样化风格。
《花妖》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于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著名的神怪小说集,刀郎在这首歌中,并没有完全按照原著的情节来创作,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新。他将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穿越千年的爱情悲剧。他用女主角的口吻来唱出她对男主角的思念和无奈。他用不同朝代地名的更易来表现时空的错乱,二人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但遭命运捉弄,小小罗盘误千年,茫茫凡尘不得见。歌中涉及到了四个地名:钱塘、临安、泉亭、余杭。这四个地名都是指南宋时期的杭州,但在不同的朝代,它们有不同的称呼。钱塘是唐代的杭州,临安是南宋的杭州,泉亭是西汉末期王莽改名的杭州,余杭是大禹时期的杭州。这样一来,这首歌就将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跨越了千年的历史,从南宋到唐代,再到西汉,最后到夏朝。这是一个多么悲哀而又浪漫的设定啊!刀郎用这样一种巧妙的手法,将中国的历史和古代的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展现了一种人世间最美好、最令人牵肠挂肚的相思,这种牵挂而得不到的爱情,经过江南小调,以轻声细语的方式唱出来,道尽了人世间的无奈。
相较于《梁祝》,《花妖》的结局更为凄凉。毕竟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灵魂最终能够以蝴蝶的形式相会,但《花妖》中的花妖却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被时空的力量分散,生生世世无法再度相聚。这使得她们的爱情故事更加凄美而感人。
刀郎通过他婉转动听的嗓音,将歌曲中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情感和温度。他运用各种技巧,利用音乐和歌词将听众带入到这段爱情故事中,令人无法抗拒地陷入其中。通过《花妖》,刀郎让我们深刻思考爱情的脆弱和命运的无情。他以其独特的才华描绘了花妖的命运之苦,揭示了爱情如何在时光和空间中迷失。
真是凄凄惨惨戚戚,欲语还休话别离,避过了阴曹地府,躲过了刀山孟婆,却仍旧没能躲开这阴差阳错,轮回无遮。最后感念世人,若遇人间挚爱,切记心扉敞开诚相待,虽视铜臭为粪土,仍需拼搏在,因了那金银不是碎花屑,岂能随风破窗来?还需在凡尘苦修炼,还了那累世的情怨债。
歌词中:君去时禢衣红,小奴家腰上黄宋朝平民多着褐色衣服,“君去时褐衣红”指的是男子死时穿的褐色衣服被血染红。“腰上黄”来自典故“霸王别姬”:垓下之战前夜虞姬腰缠黄绫为霸王舞剑,最后自刎殉情。这句说的是姑娘跟随男子殉情了。“尘凡儿缠我谤我笑我白了头”。这首花妖以唐宋“时调”为曲,委婉旖旎。以“闺怨”的方式表达了女方对于这段千年交错时空爱情的坚贞及等候。其手法与汉乐府民歌有颇多相似之处,也与宋朝“婉约”派词人有异曲同工之处。“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你追寻我而来,却如断线的纸鸢,在天边追逐西沉的落日飘零在暗夜的深处;我好似那盏风中闪烁不定的灯,回首望着飘向远方的纸鸢无助地向黎明前的夤夜(是指寅时的黑夜,凌晨3点至5点,古代称之为夤夜,据说是人心最脆弱的时候,出自《三国演义》)绝望地飘走,绝望地无声道别,渐飘渐远,一个向着西方,一个向着东方,一个在黎明,一个在黄昏,一个在唐朝,一个在宋代,痛苦绝望地飘零在不同的时空……
就这样寻寻觅觅,悽悽惨惨,几世轮回走进了“遇不到,爱不得”的死胡同,真不如梁祝可以化蝶成双,也不似牛郎织女可以鹊桥相会,正是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今生的有情人,听到刀郎的《花妖》,请好好爱惜枕边人,“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这辈子能牵手走进婚姻生儿育女的男女都是千年修到的缘份,千万不要把感情当儿戏,因为一次囗角,一些金钱,一段艳遇而放弃最爱你的那一个,或许这一松手,就是终生的遗憾。
《花妖》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小姐与书生执着爱的坚定信念,在时光的轮回里无尽地追寻而始终保证了爱情的纯洁、专一。歌曲中小姐的存在让人着迷难忘,因为小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至始至终是纯洁的、坚定的、几千年心无旁骛,一心追寻书生一人,从未在人世一辈子又一辈子的千年光阴里有过见异思迁的动摇,在深远的时光隧道里始终守身如玉,不像红尘中那些有了自己的爱人和家庭还冠冕堂皇地假借爱情的名义谋划着跟曾经自己主动放弃了的人暗度陈仓,不仅玷污了曾经的故事,也玷污了社会伦理道德,这种居心叵测伪装成爱的滑稽模样让人耻笑,这种虚假与淫荡的丑恶行为本质上是对爱情的亵渎与侮弄,也是对人格尊严的侮辱,本质上与《花妖》有天壤之别,因此更加衬托出《花妖》这首歌曲的感天动地的惊人之美。
如果说阎肃先生填词的“化蝶”,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以优美的文字表达,给人带来极强的画面感,结合小提琴协奏曲娓娓道来的那种意境,把梁祝的故事完整传神的展现出来,刀郎的“花妖”则是以精妙的构思,以第一人称直述,类似《红楼梦》里“葬花吟”的韵味。“花妖”的故事和旋律,让我想起自己曾多次哼唱过的“梁祝”和“葬花吟”,那柔美的江南小调和穿越时空的画面,让我的心绪仿佛穿越到古时的余杭。
一张专辑收录了11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作品取材并挖掘《聊斋志异》的故事精华,借古喻今,启迪人类,融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蕴含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生哲理。专辑每一首歌曲融合了不同的民歌、小调等传统音乐的多种元素和风格,如“序曲”采用了广西山歌调,专辑每一首都是一个沉甸甸的故事,都值得了解一下它们的背景,否则的话,学得再好,唱出来都没有韵味,少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