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博物馆之旅

(2022-11-23 20:06:07)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
文学大师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想说,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堂里的“天堂”。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中国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范围内。
春到江淮两岸,醉心春暖花开。与这个季节相适宜的不仅有美好的自然风光,还有充满着历史文化气息的众多馆藏。今年三八节,市民盟为丰富女盟员生活,组织女盟员参观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据了解,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5510平方米,展区面积4222平方米,由“安徽楚文化”基本陈列、“寿县文明史”基本陈列、“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三部分组成。对话历史,聆听文物千年之音。初春的大自然,春风拂面,花香弥漫。这个春天里,让博物馆的讲解员带你春游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将展馆与文物一睹为快。
我们走过长长的“一步千年”玻璃栈道,来到馆前,扫了安康码,出示网上预约的参观订单后,终于踏进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大门。走进展厅,瞬间被巍巍古风的“江淮楚歌”所吸引,正馆之宝——楚大鼎,楚大鼎鼓腹圆底,魅伟雄悍,三足硕大,充满张力,鼎腹底部和鼎足膝部各刻有“安邦”铭文,寓示着鼎立天下。略有遗憾,眼前的大鼎是复制品,真正的楚大鼎现居安徽省博物馆,鼎的三足具有张力,整体看上去魁伟,充满着“君临天下”的霸气。这件青铜大鼎是楚国当年“安邦定国”的国之重器,它也是我国现存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圆形青铜鼎,其价值和地位可与商代“后母戊”大方鼎相媲美。我们一行人看着这楚大鼎,纷纷拿着手机,跟它合影留念,我们还在这照了集体照。然后我们迫不及待的走进各个展厅参观浏览。
楚文化,是我国古代一支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它同“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一起,被誉为“盛开在长江流域的三朵上古区域之花”,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楚辞》从上古走来,构筑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辞赋之宗,和《诗经》一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基础。
“楚国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雄踞中国南方的泱泱大国。眼前的浮雕主题墙,展示的就是楚东进江淮的历史场景。”杨柳介绍道,望向楚大鼎的另一边,便能够看到一面气势恢宏的浮雕主题墙,楚东进江淮,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安徽地处江淮,先秦时期这里方国林立。春秋中叶,楚东进江淮;战国早中期,统一江淮;战国后期,迁都寿春,至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终被秦所灭。至此,楚国在江淮地区经营长达四百多年。楚国东进意义重大,不仅结束了江淮分裂的局面,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还有力推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楚人们所创造的精彩绝伦的文化,也就成为了江淮地域文化的宝贵遗产。
寿县的古老方国,州来国遗存则能够表现出淮河中游以南地区在春秋早中期与楚、吴截然不同的本土文化特征。窃曲纹铜弦鼎,鹿首附耳铜盖鼎,窃曲纹立耳铜鼎……一件件静静放置于陈列柜中的器物充满着沧桑感,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的一段段历史故事,展现了那个时期的经济文化。尤其是1975年在寿县出土三足羊首铜尊,作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件器物造型独特,形态生动。
》专题陈列展区内,陈列文物楚金币、越王者旨于赐剑、汉八龙纹金带扣等一千余件文物藏品让党员们留连忘返,在扑面而来的厚重感中,大家回忆往昔,感慨当下,徜徉在历史长河中,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共同感受历史巨变。安徽楚文化基本陈列展区中,每一件器物、每一张图表、每一部分陈列都是对历史的再现,“孙叔敖治水安民”大型多媒体场景真实反映了孙叔敖与安丰塘这一大型蓄水灌溉工程的紧密联系,一组记述大国之间关系的铜器铭文,则真实呈现了数千年前推动历史进程的一幕幕场景。总而言之,在这里真实感受到的是楚在江淮经营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以寿春为中心,特色鲜明的江淮楚文化,它们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秦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弱胜强,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以少胜多的不朽篇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到这里看一看,对淝水有了更直观的印象。而今这里留下的芸芸众多的人文景观,无不昭显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底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 ,招方士数千人,有名者为苏非等八人,号称"八公"。他们常聚在楚山,即今日八公山,谈仙论道,著书炼丹。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豆腐。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县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也为有这样的城墙充满自信和自豪。当询问起寿县还有什么值得观看的景观时,几名老人纷纷推荐:“你们就去古城墙,离得不远,可以去那里走一走,很不错的。”
古城墙有4门,并各有瓮城,呈方形。与友人聊起,当敌人困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想想那种场景也是挺血腥与恐怖的,不禁后脊背涌起一阵凉意。遂想起在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墨攻》中,他主演的墨子,主要指导城内百姓为守城池演绎了此惊心动魄的场景。此时身处瓮城之中,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冷静与计谋。仰头望着那高耸的城楼和绵延的城墙,用手轻轻触摸着它的坚毅和斑驳,这古城墙上刻印着历史那悠长的身影,仿佛这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蓍,她的深沉与厚重,也让人痴醉留连。与友人共同顺着历史的遗迹,一路探寻楚文化的渊源,感受他的厚重与沧桑。
60余年风雨兼程,三次建馆三次飞跃!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用7年时间,成就寿县文旅发展新里程;4222平方米展陈面积,1600余件套精美展品,向四海宾朋展示着安徽楚文化和三千年寿县文明的风华绝代!
博物馆充分运用现代展陈理念和技术设备,较好展示了安徽楚文化和寿县历史文化。它将我们的视线转向了3000多年前那段瑰丽浪漫的历史。寿县是楚文化的最后积淀地。楚国迁都寿春后,江汉文化与淮夷土著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寿春城为中心的特色鲜明的江淮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灿烂篇章。
到了西汉淮南国时期,寿春城的文化中心更加突出。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门客达三千,编纂巨著《淮南子》内外54篇,诸经论集百数十卷,歌赋百余章。一些学者认为,《淮南子》在学术上和文学上的极高成就,代表着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参观博物馆,我们就能体会到古人对自己故乡深切热爱与眷念,也能感受到古人为国捐躯的壮举,同时也为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感到敬佩。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筒木板,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文化血脉参观博物馆会让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属于它的历史,他们虽然沉默不语,但是它们作为历史的代名词,过去的见证者,却可以与我们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近距离领略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建设成果,更透过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等内容深刻了解寿州文化的变迁,感受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
伴随着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各个项目的不断完善和建设,寿春城与楚文化的故事将得到当代人更科学、详尽、生动的追溯与描摹,让其抖落历史尘埃,散发更加迷人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雪节气
后一篇:我的国画学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