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ARADE

(2010-10-14 19:24:29)
标签:

杂谈

  很喜欢my chemical romance的那首<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开头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when i was a young boy my father took me to the city to see the marching band,he said one day ...a phantom to lead you in the summer to join the black parade 本来看这本<the easter parade>的时候,我就立马想到这首歌,有点黑暗,但是很革命的感觉,曾经也在我的节目<revolutionary road>中播出过不少次,更巧的是,看书背后的对作者的介绍richard yates,著名代表作<revolutionary road>。碰上这么巧合的事情,加上我对于那部电影的感情和对于两年播音的那档节目的感情,我毫不犹豫的读了起来。

  先说下作者richard yates,生于上世纪20年代,被称为“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文风与我最近很喜欢的fitzgerald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本书主要就是说60年代女性生活被惯性传统的束缚和悲惨的命运。我总是很喜欢看这种说姐妹之间故事的书籍,像《傲慢与偏见》《小妇人》,可能是因为我和姐姐很亲密,但是也确实是性格迥异,所以很喜欢在书里面寻找共鸣吧。sara是一个可爱,甜美,讨人喜欢的女孩,也是姐姐,emily作为妹妹没有姐姐那么迷人,看上去似乎内向,其实内心还蛮自由,典型的“闷骚”型的吧。性格很不同的俩个孩子,我不知道究竟是谁更加悲惨一些,姐姐看似美满传统的婚姻生活下却独自承受着家庭暴力和精神压抑的痛苦,最终沉迷酒精,莫名其妙的在奔五的路上死了,而妹妹思想解放,处子之身献给一个街上问路的男军官,嫁给过一个心理变态的性无能,然后离婚后在没有再婚,一直风流自在,身边的男人走马观花,自己在乎的一直没能爱上自己,爱自己的男人自己受不了,最终50岁的人了,也是一事无成,什么也没搞懂。

  两姐妹走的道路完全不同,一个传统,一个革新。但是结局其实是一样的,毫无疑问的都是悲剧,这也许和她们从小的家庭环境有关系,和那个社会有关,我也不知道。但是都沉迷于酒精的她们显然都是“live fast and die young”的生活方式吧。还记得《绝望主妇》里面bree也曾经因为生活迷茫而沉迷于酒精之中。我顿时害怕未来的自己,不过乐观的我应该会把持好的,肯定的。

  突然联想到我和我的姐姐juliet,我们两个也是很不相同的。作为医生的她显然是要走中规中矩的道路,比较顺利,比较传统。而我知道我的性格中总是有不安分或者过于浪漫的因素,也许我就是注定要去乱闯乱撞的。我知道我的生活轨迹会和她很不相同,我也不知道最后我们谁会结局更好,不过想想,生活根本就没有结局,都是扯淡。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找个我爱的人和我一起无聊。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我对自己是有要求的,我觉得不断学习是我必须坚持的。最近看了很多书,真的觉得心里很充实。

PS:本书中很喜欢一句话“文科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而是解放思想,你以何谋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觉得很正确,但是老雷说我们中国的教育业也确实没给我们谋生的道子,但是思想也是没解放的。对于这个问题我就不说明我的立场了。

  对了,前天和老婆好好的聊了一番,总觉得我和她不需要经常见面,也总是心领神会,心心相惜。老婆说说话给能听懂的人听真是开心。我觉得也是。

  好的,以我热爱的王尔德的话结尾吧“通过艺术,只有通过艺术,我们才能完善自身。通过艺术,只有通过艺术,我们才能让自己逃避实际生活中后果不堪的危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