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店该何去何从?
常祝和
【酒店业,餐饮业,旅游业,人才,模式】
北京奥运结束后,中国的酒店趋向于了经济连锁业的发展快车。尤其去年年底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型连锁酒店更是受到一些商务人士和游客的喜爱,可惜的是中国本土的品牌酒店却是少之又少,那么中国的酒店业的发展前途该何去何从呢?
我们谈起喜来登,香格里拉,希尔顿,洲际,皇冠,雅高这些名词时就能想起他是一个酒店,并且是一个不一般的酒店。所以这些名词已经成为了高端酒店的代名词。可是在我们国内,却很少有这样的品牌,不能不说一件遗憾的事情。
中国本土酒店业的发展相对于这些高端品牌酒店,在其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人员素质等方面去综合评比的话,差不多落后了三十年吧。当然我说得有些夸张了些,但这是一个事实。
中国本土的酒店也有好的,像经济型连锁酒店中的老大“如家”就做得很好,还有格林豪泰,锦江之星等都很不错,并且房价都在中间层次,属于大众化消费。但是大型的高端商务品牌酒店就很少了,在北京和上海还有广州可能稍微多点,业就是说在区域分布上很不均衡,当然酒店业的发展和地区的经济水平是挂上钩的。
在一线东部沿海城市的五星级酒店数量之和是中部和西部五星级酒店之和的八倍甚至达到九倍。并且在一线城市也分布得很不均衡,就青岛这个城市来说吧,五星级酒店目前有成“扎堆”的现象。青岛的服务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总体都不是很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员工服务质量,因为没有了积极性了,怎么能谈上高质量的服务呢?并且从业人员的员工素质都相对的低,受教育水平以及接受培训的时间都很短。
中国本土的酒店业很多都和地产商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酒店业在卖房时候就是在出租自己的房子,只不过以一种变相的形式来出租自己的房子。所以这样做酒店就不能有什么专业性和集团化了。无论是做经济连锁的酒店还是高端商务酒店,重在管理模式,管理很重要,只有高效的管理才能创造出高端的服务,打造高端的品牌,让客人认可你的服务,接受你的品牌。这样也就自然而然的把酒店做得更专业,更集团化了。
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五星级酒店的数量是很多,像北京,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家,其中有一半是国际性致命性品牌,像万豪,洲际,香格里拉,希尔顿,皇冠,假日等,但是本土化的品牌还很少。有一些还是国营的,像钓鱼台宾馆,中国大饭店,这些都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而商业性不是很强。
青岛这两年的酒店业发展得很快,更大知名品牌都很看好青岛这座旅游城市,所以在青岛能很明显的看到星级酒店“扎堆”的现象。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同时又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这些酒店全面营业后就能暴露出来。
不管中国的酒店业怎么发展,去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中国具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在中国,酒店是不怕多的。毕竟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所以只要按照这个规律去进行,我想中国未来的酒店业发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只不过在投资上需要谨慎,需要职业经理人做出有效的决策,否则就会被动,就会陷入酒店业盲目投资误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