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北山街的老屋

标签:
一凡散文感悟随笔西湖北山街文化 |
杭州北山街的老屋
文/一凡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的建设让这些沉睡的老屋唤发出新的风采,开放的建筑宣扬了西湖的历史内涵,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偶尔去了北山街,感受一下季风吹着的温湿的历史,阳光立刻把我柔进这道风http://s12/small/4b1616b0gbef18b97d63b&690
景,带进那段用建筑符号垒砌的历史画卷。一幢幢老屋纷至沓来,中西合璧的多种建筑样式,展示了欧式建筑的高贵典雅和江南园林的精巧布局。
西湖边的近代建筑大部分接受了西方风格样式,而中国园林美学中的借景艺术,在这些建筑中更是得到充分的运用。青山葱郁,湖水碧波,绿树浓荫,花草芳菲,正好与这些点缀于西湖美景中的建筑和谐统一。登楼观景,居高俯瞰,西湖赏心悦目。
式花园别墅,从北山街5号路口进入拾级而上,盘旋数百步即到。张与孙中山关系甚密,曾以巨资匡助同盟会,因而孙书赠张一名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洲”。
参与,开中国办世博之先河。当时的工业馆会址选在北山街41-42号,现为西博会博物馆。
化名人如蔡元培、章太炎、马寅初、丁西林、徐志摩等都曾在此居住。
<>
报的史良才,于西博会期间入住“新新旅馆”,史因留恋西湖山水,便紧挨着“新新旅馆”,为其爱妻沈秋水建起了这中西合璧的别墅。其庭院位于北山街56-60号,仿红楼梦“怡红院”的格局。
一方秀美的山水,似江南女子般的纤弱,演绎了凄美柔情和英雄侠气,为西湖
http://s6/small/4b1616b0gbef1f9524fb5&690增添了柔情侠骨的特质。如此景地,注定要成为上流雅集之地,名流荟萃之所,会聚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名流、文化大家。直至上溯数百年,里西湖沿畔,宝石山南麓,密布的宅院、会馆、佛寺、道观,留下了众多历史的生动注脚。
如今这里的老屋早已物是人非,留下的是游人赞赏的目光,情侣温情的牵手,稚童烂漫的欢笑。那些老屋的岁月里沉浮的先人们,他们的思想情怀和伟业,直到今天摆放在这里的一切陈列,和着风雨霜雪的日子,永远让人缅怀。
http://s7/bmiddle/4b1616b0gbef21c263b16&690
http://s6/bmiddle/4b1616b0gbef226b1d6f5&690
http://s6/bmiddle/4b1616b0g797ea39a168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