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标准工时及生产效率的案例分析

(2007-08-17 21:30:27)
标签:

产经/公司

管理咨询

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

案例分析

分类: 管理咨询
    收到网友的有关标准工时及生产效率的案例咨询,现作一分析和解答。
 
案例原文:
    你好,首先谢谢你能回信给我,在博客中看了您的文章,有些问题请教一二。
关于工作效率的,我公司的生产效率也是大于100%,不知是否正确,我公司现在的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产量*人工标准工时)/(实际人数*实际时间-无效工时)
注:人工标准工时=35(人)/标准产能(公司系统中都是如此计算),我公司一条生产线的标准人数定为35人,但实际中一般都少于35人.

机型        生产数量(pcs) 生产时间(H) 实际人数(人)标准人工工时(H)
42050559A   930           0.7         30           0.023
效率=930*0.023/(30*0.7)=102%
42050449A   500            2.2        36           0.159
效率=500*0.159/(36*2.2)=100.4%

    另一计算公式为:线标准工时*工作站数*产量/(实际人数*实际时间-无效工时),这里的工作站数该如何解释,以前一顾问解释为:如果有三个人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那么这三个人就视为一个工作站,在计算时按一对待,那么如果这样计算上面例子中的生产效率是:
3600/(35/0.023)*26(工作站数)*930/(30*0.7*3600)=75.67%
3600/(35/0.159)*32*500/(36*2.2*3600)=91.77%
 
    (我们一条生产线中有三个测试做一模一样的事情,4个检查两两做一模一样的事情)请问我们工时的计算方式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对我们公司回造成怎样的后果,有什么影响?生产效率在实际公司计算中是如何应用的,或有什么作用?
 
案例分析:
    对于如何计算生产效率我在我的《生产率和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一文中已作了介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b9b90100059m.html,对生产效率大于100%的案例也在我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大大超过100%以为这什么》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5b9b9010007qs.html,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针对上述案例,第一种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在理论上来说是没有错的,首先该效率102%和100.4%在允许范围之内,其次也说明标准人工工时是正确的,为什么的出这样的结论呢?因为所提供的工作时间只有0.7小时和2.2小时,也没有异常工时的影响。但对于实际应用来说,这种计算方法却不准确。通常生产效率是用来分析人工工时的利用情况的,考核的是管理者对人工的使用能力,不能只针对某个作业员个体,或者单纯地对某个产品而言。
 
    生产效率的使用主要可以针对这样几个方面:
1。生产效率要以生产线或者以生产部门为相对应的单位来做数据分析。
2。生产效率的计算周期至少要以天为单位,建议以周围单位较为合适。
3。生产效率也是用来进行趋势分析的,它不是以点作为分析元的,而是以其发展趋势来做分析的。
 
    就对生产线而言,如果一天内生产几个产品,生产效率计算公式可以扩展为:
生产效率=∑(产量i × 标准工时i)/(直接员工人数 × 8小时-损失工时)
其中损失工时为非生产部造成;i=1,2,...n,n为产品品种数。
 
    如果要以周来计算,依次类推。
 
    在实际应用中,要分析和检讨生产管理的状况的话,建议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放在一起分析,同时分析损失工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
 
    生产力的计算公式:
生产力=∑(产量i×标准工时i)/(直接员工数×实际工作小时)
 
    第二种算法个人认为不正确。标准工时系统包括两部分的工时分析,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案例中的工时为人工工时,只和人数有关,对工作站的分析时,不要将人工工时的概念与机器工时的概念混为一谈。
 
    如果案例中的生产状况非常稳定,生产效率常常在100%左右,这是不奇怪的。这种情况下作持续改善的话,生产效率这个参数已不起任何作用,要寻找和运用其他的管理改善的方法和工具,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