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戛纳电影节 |
2007-5-21
今天一个记者来电话问戛纳电影节上三十五位导演短片贺寿的事,这才想起来自己去年拍了张艺谋导演的那个三分钟短片,昨天在电影节上放了……
片子是去年八月份在北京郊区拍的,当时因为要拍《红色康拜因》,差点没去成,不过好说歹说最后总算还是把时间争取到了,但是代价就是后来九月份《马背上的法庭》去威尼斯的时候不能跟剧组请假。可是面对这么好的导演,我当然会选择拍戏了,所以也没什么遗憾的。
我在短片里演一个农村放映员,我跟师傅去村里的日子就是村里人过节的日子,放映员也很自然地受到大家的优待,不仅要准备好的酒菜,还要村里漂亮的女孩端茶倒水。这女孩就是李曼,也是我暗恋的对象(准确地说应该是相互喜欢
)。电影终于开始了,我悠悠地摇着胶片,女孩就坐在前面的光影中,之前热闹的大人小孩也都安静下来,有的已经睡着了……
可能是自己的电影之前去了柏林跟威尼斯,所以一直对戛纳心存向往,在这三大电影节中,好像对戛纳的电影也更偏爱一些,最近几年的《大象》,《孩子》,《儿子的房间》都特别喜欢……
虽然我的第一次戛纳就三分钟,好像有点太过短暂,但是不要忘了,三分钟其实是关于电影的梦,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好的……因为有梦!
末了,为这个短片做个介绍:
在一片群山环抱的村落中,一场露天电影让整个村子欢腾起来,天渐渐暗下来,但电影还未上映,躲在银幕背后的放映员一举一动都被呈现在银幕上,一场“皮影电影”开始上演……
在短短的三分钟里传达出太多有关电影的讯息,乡村电影放映员和村姑之间的懵懂情感,孩子们对电影的热情和好奇,甚至连中国皮影戏的元素也通过戏剧化的设计被展现,于是开始猜度,导演难道是想通过这样的片段,来传达出中国人和电影的千年缘分?
摘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