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川城市面面观43   漆水河---铜川的母亲河

(2012-05-19 11:06:29)
标签:

铜川

宋体

北市区

姜女祠

川口

马建国

杂谈

分类: 我的铜川城市系列原创文章

铜川城市面面观43   漆水河---铜川的母亲河

 

漆水河是铜川最主要的河流之一,是石川河的上源之一,发源于凤凰山至庙山一带。东源出宜君庙山东麓的庙山沟,经云梦,武家河,枣庙,雷家沟等地,名漆水河。西源出柳林沟,源于凤凰山东侧,铜川市印台区焦坪乡的崾岘梁下,柳林沟经前烈桥,何家坊,接纳贺家沟,半截沟后,流至金锁关与从哭泉南下的塔尼河相会,称之为铜官水,流入铜川北市区后汇入漆水河。被铜川人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

 

漆水河实际上是从柳林沟至耀州区岔口沮河的汇合处,流域面积为814.70平方公里,河长64.2公里。漆水河为山区小河,从源头至沮河的交汇处,总落差约875米,马莲滩至川口河道较为弯曲,河谷开阔,川口以南经石灰岩地形,形成V型峡谷,弯曲不多。

 

百度上说:漆水河,渭河支流。又名漆水,古称杜水、武亭水、中亭水。在陕西省中部偏西北。源出麟游县庙湾附近山丘。东流折南流,经麟游县,永寿县、乾县、扶风县,至武功县白石滩入渭河《水经注》:漆水出扶风杜阳俞山 东北,入于渭。

 

郦道元《水经注》,(卷十六谷水、甘水、漆水、浐水、沮水):“《山海经》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盖自北而南矣。《尚书禹贡》、太史公《禹本纪》云:导渭水东北至径,又东过漆、沮入于河。孔安国曰:漆、沮,一水名矣,亦曰洛水也,出冯翊北。”这样看来铜川的漆水河应该算是漆水河上的一个分支吧,

 

位于漆水河上游的铜川北市区曾经是铜川市政府所在地,是铜川的商贸和文化中心,北市区旅游景点姜女祠和闻名中外的耀州窑遗址就位于漆水河边。从川口往南漆水河流域是铜川水泥,建材和陶瓷工业基地,铜川四大工业园区黄堡工业园区就位于漆水河岸。

 

漆水河水量不大,但是一旦夏季暴雨时节,暴雨形成洪水,湍流不息,传播速度极快,据史载19325月“漆,沮两河洪水暴发,水头高数丈,泛滥为灾,计淹没夏禾0.13万多公顷,溺毙541人,牲畜483头,损毁房窑300多处”,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漆水河流域共发生水灾害12次,累计受灾耕地0.66公顷,受灾人口2.2万人,死亡137人,经济损失5657万元。1969810日铜川暴雨,河岸与水相平,以致原一马路体育桥冲垮桥冲垮,现在的体育桥是后来建设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铜川人民在“铁市长”张铁民的带领下,政府及所在城市企事业单位,市民,组成浩大的漆水河治理队伍,历时三年,完成北起马莲滩,南至黄堡镇建设砌石堤防30公里。并在沿途修建小型水库,淤地坝,解决了漆水河夏季河水满溢的状况,使洪水泛滥得以控制,并在漆水河沿岸修建了铜川第一座人民公园,美化了城市环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从而奠定了铜川北市区的发展基础。

 

上世纪90年代铜川市政府在北市区一二马路改造中,对漆水河北市区堤防进行了加固维护。2004年市政府颁发《关于印发铜川市老市区防洪预案的通知》(铜政发[2004]48号文件,进一步确立了各单位在漆水河防洪中的责任和任务。使漆水河的洪水泛滥得以抑制。

 

在和网友:《谁怜一片叶 》聊天的时候他说“方舟,配合一下把铜川的桥拍一下吧,早就有心想要拍一组从北关到川口漆水河上的桥,只是自己抽不出时间真正的去走一趟。”我听后便答应下来,他的话题让我想起很多年铜川的木板吊桥,桥身用铁索相连,桥面铺着木板,走上去颤颤巍巍的,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带有历史遗迹的东西已无处可寻,也好趁着这个机会对铜川北市区桥梁河道做个了解,于是步行从北关姜女祠附近的铜川桥分两次走到川口高速公路桥,全程记录铜川的漆水河过河桥梁。

 

漆水河是铜川的母亲河,漆水河上的桥是铜川人最熟悉不过的,在试发一部分图片后,网友热情的反应是我始料未及,点击量很快飙升到2939人,有些网友看到此贴“回忆起了过去”, 网友冒牌修车的说:很多美丽亲切的风景, 都被我们忽视了, 只因为太熟悉。”有些网友认为一些改建的桥没有新意,还有网友认为:“多点这样的素材,展示一下真实的大铜川。

 

通过这个帖子让我感到每个生活在铜川的百姓深深爱着这片沃土,不管是年老的回忆,还是年轻的向往,他们都在关心着铜川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在拍摄过程中笔者第一次全面感受了铜川漆水河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一座很不起眼的铁桥,天堑变通途,少了许多的弯路,便捷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沿河的一些路段很早以前的土路已不复存在,有些闭塞路段已经打通,水泥路面贯穿始终,各类小型广场聚集了男女老幼谈天说地,其乐融融,铜川漆水河两岸在城市建设中的变化真的很大。

 

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我们城市规划中落后思想,河堤道路基本都是眉毛路,缺乏一种长久思想,铜川城市化建设比较早,在城市建设中拆迁,改建是一项无法回避的问题,那么在拆迁,改建中对于一些城市道路为什么不能多留出一些,这样一来道路部分就可以成为铜川又一条主干道,道路一边或者两边就可以形成城市经济,繁荣区,不至于只是建了许多楼层,白白浪费了资源,在拍摄过程中发现印台区很多住宅区都在挖山垦土,从而扩大地域使用面积,为此想到在自贡城市看到的沿山建筑,层层叠叠,岩石护坡,各显壮丽景象,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为什么不可以采取这种办法呢?从而可使裸露在城市表面的山体部分也悄然退后,从而发展我们的山地旅游。对于城市公园建设,很多城市都在挖掘自己山的优势,因为山地公园有一览众山小,而且健身,休闲,在临潼芷阳湖就是利用山地建起临潼最大的烧烤夜市区,也是掺杂于石榴树丛,别有一番风味。

 

在行走过程中,纵观铜川北市区漆水河上的桥,很多的桥梁的护栏油漆因为时间较长以致脱落,一些桥梁下面水泥部分因为水的冲刷已经消失,因为只是局部,是否带来安全隐患不得而知,另外,一些河道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青草,一些河道堆积着垃圾,有些桥洞下面的淤泥让桥体变得低矮了许多,现在马上面临夏季,如果遇到洪水这些河道是否会因为堵塞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得而知,我觉得应该防患于未然。在河道中,一些市民利用河道宽阔处垦荒种地,对于河道里充斥着垃圾,个人在河道内开拓的自留地是否会对身体有影响,笔者不知,故此不敢妄谈。

 

在拍摄过程中最大的欣慰就是除了北关新桥上的一个栏杆不知什么原因栏杆遭到破坏,露出一个很大的黑洞,存在不安全因素之外,漆水河上的桥不管新旧,桥面基本完整无损。最起码保证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通过这次拍桥,以及和网友的一些的交谈,感觉城市的发展不在于它的面积有多大,地域有多宽阔,地域宽阔,在建设中我们可以做大手笔,地域狭小,我们可以挖掘它的潜力,用精品建设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现在从北市区印台区姜女祠开始至王益区川口河段,漆水河上大大小小的桥梁也有30多座,有特色桥不是很多,市医院附近的五环桥算是其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了,很多桥千桥一面,我们在建桥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它看做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部分,稍微用点心思,不仅仅只把它当作一座便民桥或者公路桥,而是把它当做一座城市的一个艺术品来设想,把它作为一个城市雕塑或者城市标志物来建设,从而在漆水河上形成各种不同样式,不同建筑风格的桥体,让横跨漆水河上的桥梁也成为铜川景点的一部分,而吸引游客,这样一来对于漆水河的治理,美化自然就成了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陷入一种因为治理而治理的被动局面,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一面,只要我们用心打理,城市的每一处都可以成为一个风景区,最后我想说的是铜川建养生城市不是问题,而且我们会做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