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编导、诗人和诗评家朱杰仁
朱杰仁(左)吕佩浩(右)
七律·悼朱杰仁学长四首(平水韵)
吕佩浩
题记
朱杰仁学长于2025年9月6日下午因病逝世。我悲痛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与朱兄相交廿载,既是诗词唱和之知己,亦是传承文化、服务校友之兄弟。他毕生笃行“仁爱”,于三晋舞台铸艺魂,于天山校园尽心力;晚年虽身卧病榻,仍心系天
下,热爱生活。其景其情,十分感人。今特赋七律四首,寄托我深深的哀思。
其一
白露风凉噩耗传,
学兄离世泪潸然。
廿年唱和吟诗厚,
一片真情待友虔。
文苑词坛留雅韵,
高山流水胜时贤。
今朝驾鹤西归去,
惟有清名载简编。
其二
忆昔筹谋同学会,
奔波联络意何真。
夕阳曾绽千重彩,
羸体犹存一片仁。
洒泪送行情愈切,
樟园追念绪难伸。
学长此去应无憾,
喜看擎旗继有人。
其三
舞台三晋勋常在,
艺苑一隅新曲鸣。
庭院常迎桃李至,
厅堂久伴德馨盈。
家风传世温如玉,
师表垂人重若城。
此去仙乡无恶弊,
诗书文脉自承賡。
其四
病榻何曾避苦辛,
每闻灾讯寄诗真。
“爱人”二字承先圣,
忧国千思系此身。
远客越洋询故影,
天山满座祭良臣。
莫言尘世知音少,
火热心肠更照邻。
[注释]
第一首诗 聚焦笔者与朱杰仁学长的私人友情,追忆二人交往点滴与知己情谊
高山流水:典出《列子·汤问》,讲述琴师俞伯牙奏“高山”“流水”之曲,唯樵夫钟子期能精准领会“峨峨若泰山”“洋洋若江河”的意境,二人遂成知音;子期逝世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弹。此处借典故喻指朱杰仁学兄是笔者今生难得的知己。
胜:动词,意为超过、胜过。
时贤:名词,指当代贤能且有声望的人,此处用以称赞朱学兄的才德修养超过一般人。
简编:代指书籍、史册。此句指朱兄的清雅声名将被铭记,流传。
第二首诗 追忆朱学长为筹建天山中学校友会所做的贡献,感念其奉献校友的精神
同学会:此处特指“上海市天山中学校友会”,是朱学兄奔走付出的核心场景。
樟园:为天山中学的代称,因校园内栽种多棵老香樟树而得名,“老香樟树”承载着校友共同的记忆。
羸体:形容词,意为瘦弱的身体,此处用以体现朱学兄即便身体虚弱,仍为校友会事务尽心的品格。
仁:中国古代亲善、友爱、助人为乐的核心道德理念,呼应朱学兄待人处事的道德品性和风格。
绪难伸:表达主观情感的压抑,此处特指朱学兄离世而生的带有悲切和追忆往事的情绪。“绪”,指思绪、愁绪、痛绪。
学长此去应无憾,喜看擎旗继有人:天山中学校友会换届后,新班子成员便分头到老校友家拜访、问计。新会长王佩筠偕同余国放、柏万中和寿惠娜几位校友会代表赴奉贤探望朱学长,虚心征询工作意见。朱兄曾欣喜地告知笔者,“校友会有了好接班人,我完全放心了。”尾联以天山校友会的新作风、新面貌告慰了朱杰仁学长。
第三首诗 颂赞朱学长对文化事业的贡献,涵盖其职业经历、育人成果与文化传承精神
三晋:山西省的别称。朱学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曾在山西省话剧院任演员、编剧、导演。舞台,指朱兄深耕文艺领域的职业生涯。暗含其编导的剧目获全国及省(市)的大奖。
艺苑一隅:艺苑,泛指文艺界。一隅,特指朱兄后期作为人才交流回上海,在奉贤文化馆从事群众文艺普及工作。此两句体现朱兄在专业舞台与群众文艺领域的双重坚守。
桃李:喻指学生和所培养的人才。朱兄在山西期间培育众多演艺人才,晚年奉贤家中常有门生(不少是文化界名人)前来拜访。由此可见其在业界的声望。
诗书文脉自承赓:这句诗是我的同窗好友,著名作家、诗人张宝林为我推敲修改。诗句不仅指出,朱学长饱读诗书,尤其在诗词方面造诣深,而且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继承、有发展。文脉,指文化发展、传承的脉络和关系。承赓,为传承、延续之意。笔者认为,此处强调朱兄对祖国文化事业的独特贡献,立意与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首诗 追忆朱杰仁学长晚年生活与影响,凸显其在文坛和校友中的威望
“爱人”二字承先圣:“爱人”,源自孔子的“仁”学。据《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朱学兄晚年以“仁者爱人”为笔名,既显示其对孔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也恰是其一生道德人品的生动写照。
远客越洋询故影:特指远在美国的尹碧茵同学,因在“永远的学生会”群中久未见到朱兄发声,心生牵挂,特打越洋电话向笔者及多位老校友询问朱兄近况,从一个侧面体现朱兄的人缘之好,与众人对其的深切惦念。
天山满座祭良臣:“天山”,代指天山中学校友群。“良臣”,本指辅佐君主的贤臣。此处比喻作为校友会副会长的朱杰仁,以公仆之心服务母校与校友,践行“鞠躬尽瘁”的精神。“满座祭”,则描绘朱兄逝世后,天山校友群中满是缅怀、悼念朱杰仁的声音,凸显朱兄在校友心中的分量。
照邻:源自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原用于赞颂张良“德化广被”的功绩。此处借指朱兄的火热心肠与高尚品德,能广泛影响身边的人,传递温暖与正能量。
2025年9月16日初稿
9月30日定稿于北京
朱杰仁学长在参加天山中学六十周年校庆活动时与郭兆年校长、张东林书记合影
七律•思师思友亦思哥
超弹力
我与朱杰仁先生都是骄阳组建的疏影诗社成员,双方建立微信私聊是2017年7月3日。当时我们都将朱先生看作群里最有学问的长者。当他提出要与我建立微信私聊时,我既惊又喜。我尊他为师,他坚决反对;我知道他年龄长我许多,又称他为叔,他还是反对。他说:我在家是大哥,我兄妹八个,最小的弟弟比你还小,你就叫我哥吧,我就喜欢哥这个称呼。这以后,我们就以兄妹相称。一个哥的称呼,瞬间拉近了我俩的距离,成了我们私聊特有的称谓。八年多的时光里,我们隔屏相聚,一起切磋学问,一起写诗赋词,一起唱和接龙,一起分享成功。我们写春夏秋冬,写琴棋书画,写梅兰竹菊,写自然天象,写南京八艳,写越王宝剑……真正成为诗友。如今先生仙去了,我们虽未谋面,但先生大哥的形家和仁者爱人的品质永远活在我心中。
惊闻星坠难相信,
回忆屏前琢句多。
春夏秋冬书美景,
风霜雨雪谱新歌。
常因择韵三更醉,
时为搜词一字磨。
此刻萦怀千缕绪,
思师思友亦思哥。
行香子•杰仁先生千古
超弹力
屏际初逢,诗苑相容。更兰襟德艺谦崇。金陵咏艳,吴越书工。冠师坛杰,墨池隽,艺林雄。
天吞鹤影,词存雅韵,忆遗篇泪洒秋空。奉贤雨碎,金汇塘封。恨烟霞锁,泉路杳,暮云重。
超弹力:网名,原名马蓉,女,山东青岛人,工程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作协会员。疏影诗社诗人。
杰仁老师离世了,我真不敢相信。朱老是一位伟大的热心肠人,文学诗词功底根深,一直是我崇拜学习欣赏的榜样。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其诗词文章永远飘香绽放在世上……
本为艺界大名人,
疏影诗群栖贵身。
妙笔生花惊众客,
用词豪气有精神。
忽闻仁者归西去,
疑是谣传不信真。
秋雨潇潇成泪水,
子陵滩上送儒君。
2025年9月20日于山东烟台
大飞:网名,原名周鹏飞,男,山东烟台人。交通部烟台打捞局干部,先后任潜水员,政委,船长。疏影诗社诗人。
五绝•悼念朱杰仁学长两首
曹庆惠
一
惊悉西行去,
悲哀透眼神。
愿君天上悦,
怀念永甘醇。
二
品洁才华溢,
舞台推善真。
尘间远恶假,
坦荡性情人。
2025年9月8日于上海
曹庆惠:原上海市天山中学学生会委员,朱杰仁的学弟,诗友。
2020年新会长王佩筠偕同余国放、柏万中和寿惠娜看望朱学长(前座)后合影
摄于2004年上海延安西路虹桥绿地
(左起依次严立铭、陶孝纯、朱杰仁、吕佩浩、李也未)
附录:
悼念缅怀朱杰仁先生文章摘选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朗诵家陈铎悼词:
惊闻朱杰仁先生仙去,特表深切的悼念!
朱先生是著名编导、诗人和诗评家。忘不了他关注和点赞我从事电视事业五十周年的诗歌朗诵会,也忘不了在海南陵水佩浩来访吟七律后,他热情洋溢的评论。
祝朱先生一路走好!祝他的家人节哀顺变!
(2025年9月13夜从南京回到北京时)
徒步黃河全程英雄、华学书院院长萧先华老师悼词:
感恩关注我徒步黄河的良师益友——朱杰仁老师!
朱老师一路走好,深切缅怀。
上海市天山中学校友会王佩筠会长的悼词(摘要):
朱杰仁学长是我们天山中学校友会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在本世纪初,他以极大的热忱投身校友会筹备工作,成为联系校友的主心骨和纽带。2004年校友会成立以后,他因身体原因,退居二线。但令人动容的是,即便深受哮喘顽疾困扰,离不开氧气罐吸氧,他心中牵挂的,依然是校友会的工作。这份超越病痛的坚守与担当,彰显了他对母校、对校友们深沉的爰。
2020年天山中学校友会换届选举后,我刚担任校友会会长,曾和副会长、《校友》主编余国放,副会长、《校友》副主编柏万中,以及第五届高中分会代表寿惠娜一起去奉贤看望朱杰仁学长。尽管他当时还吸着氧,但看到我们非常高兴。我们愉快地进行了交流。学长中午还准备了丰盛的菜肴,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招待我们。我们边吃边聊,校友间浓浓的感情尽在其中。
朱杰仁学长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雅士。他在病中,寄情于诗词,笔耕不辍,用优美精炼的文字,抒发对祖国美好山河、对生活的热爱,也表达对人世间友情的珍惜及人生的种种感悟。诗词是他精神的栖息地,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另一份珍贵的遗产。
愿朱杰仁学长一路走好。愿他的家人节哀顺变,多多保重!
(2025年9月7日于上海)
上海市天山中学校友会副会长、《校友》副主编柏万中的悼词(摘要):
白露的风终于吹来了,却带走了天山中学最熟悉的身影。朱杰仁——校友会的老大哥、舞台上的艺术家,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们深深怀念他。我们不会忘记,所有为校友会的创立和发展做过贡献的老校友。
(2025年9月8日于上海)
上海市天山中学校友会第六分会名誉会长、美国游泳教练陶孝纯的挽词:
很遗憾!再也见不到朱大哥了。原来想好今年年底回国看望他的,
早知道这样,我会提前去看他。现在我还在带队,这么多孩子跟着我,不能说走就走呀!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善良、真诚、正直的朱大哥永远活在我心里。
(2025年9月11日于美国)
朱杰仁的忘年交,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文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系硕士,香港保诚保险有限公司经理陈枚的缅怀文章:
朱老师,我至今仍难以相信,您已永远离开了我们。
早在大学时代,经吕佩浩教授引荐,我有幸与您结为忘年交。承蒙您不吝赐教,耐心指导我的博文、诗词与论文。此情此景,多年来从未间断。难忘那些登门请教的日子。夏日里,您坐着轮椅、抱着氧气瓶也尽地主之谊。荷花池畔,我们品诗论文,蝉鸣声中,您妙语连珠;冬日时,古华公园寒风中,您谈兴不减……这些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们曾相约年年相聚,奈何新冠疫情阻隔,竟成未竟之诺。年初我们还相见,怎料教师节未至,您我却已天人永隔。
您一生怀揣信仰,对事业与人民满腔热忱,"仁者爱人"是您的文学名字,也是您本人最好的注脚。
多年来,您身患严重的哮喘病,却始终乐观面对,积极抗争,其精神可叹可敬!
您是我的良师,更是忘年挚友。
您的音容笑貌,将永驻我心。
您家夏日的茶香与冬夜的灯光,都将成为我记忆中最温暖的珍藏。
朱老师,一路走好!
愿师母和姐姐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2025年9月7日 于香港)
朱杰仁最疼爱的“孙女”、中国传媒大学二年级学生吕金黛的缅怀文章:
听爷爷告知:朱爷爷永远离开我们了,这真是个噩耗,很坏很坏的消息。我很难过,深深地怀念朱爷爷!
我叫吕金黛,从小有两个爷爷,一个是我北京的亲爷爷,一个是上海的朱杰仁爷爷。两个爷爷都很疼爱我。我现在很好听的名字就是两位爷爷给我起的。
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几次帶我到上海探亲。朱爷爷和他的家人、朋友总是热情接待我们。朱爷爷还写了好多诗鼓励我。我忘不了,朱爷爷同奶奶一起帶我到当地很神的万佛阁拜菩萨,庙里八十多岁师太亲自请我们吃斋饭。至今万佛阁有以我名义捐赠的一尊观世音金像。这菩萨一路保佑我啊!我现在长大了,去年考上了爷爷奶奶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动漫专业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朱爷爷知道后,很高兴,在视频里热情鼓励我。
朱爷爷很慈祥,他是一位好爷爷,是我敬爱的长辈。如今,朱爷爷成仙了,驾鹤西去了,但我觉得,朱爷爷没有走,一直在大家的记忆中活着。是的,朱爷爷的音容笑貌永远在我心中。
(2025年9月7日深夜于北京)
朱杰仁生前和他的忘年交陈枚在上海奉贤

朱杰仁生前和陈枚及疏影诗社海边人在一起
朱杰仁的单人照由朱杰仁女儿朱云提供,其他照片由天山中学校友会和当事人提供,特此说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