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母校六十华诞/吕佩浩

标签:
中国传媒大学六十岁生日传媒人才的摇篮芬芳桃李美名传吕佩浩 |
分类: 美好的回忆 |
祝福母校六十华诞
博主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大门
“亲爱的母校,我回家了!”
博主在母校校史展前

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晚宴,欢迎海内外嘉宾
与刘继南老校长在晚宴上
与江苏台同仁共祝母校生日
与新闻系六四级同学相逢(佚名拍摄)
我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属“马”。她诞生于1954年,那是农历甲午年,也就是马年。今年是2014年的马年,正是母校六十岁生日。在一个甲子年中,母校就像一匹神驹,有过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在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基础上,成立北京广播专科学校;第二次是从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发展成为培养多学科广播电视人才的北京广播学院;第三次是在学校创建五十周年之际,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目前,母校在校学生近15000人,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在全国学科排名中位居第一。六十年来,中国传媒大学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的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
9月20日,中国传媒大学迎来了六十周年华诞。数千名校友返校和在校师生一起为母校庆祝生日。我应母校校友会的邀请,从南京专程赶回北京,观看以“白杨情
庆祝大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主持。校长苏志武在回顾了中国传媒大学六十年的发展里程和取得的巨大成果以后表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崇高的使命。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快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脚步。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太平绅士代表海内外校友致辞。他说:“‘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指引我们在专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感谢母校给了我们作为传媒人的一份情怀和一份专业激情,感谢老师用知识引领我们攀爬梦想的天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教授和欧洲大学联盟主席、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校长波佩玛(Sibrandes
接下来的文艺演出是引人瞩目的。母校南操场人山人海。有的在校生得不到入场券,就跑到操场附近塔楼借用教师宿舍阳台观看。有人把中国传媒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晚会比作“小春晚”,这话一点不假。因为这台晚会名星云集,李瑞英、敬一丹、李咏、毕福剑、邓男子、王立宏等众多名人校友回到母校参加晚会,宋祖英、王刚、冯巩、郁钧剑、白雪、降央卓玛、姚贝娜等艺术家和当红歌手助阵献艺。央视春晚最多有六位主持人。这台校庆晚会主持人有八个,他们是:白岩松、康辉、海霞、陈鲁豫、徐春妮、鲁健、涂经纬、尼格买提·热合曼,都是校友,又是著名电视主持人。晚会开始时,著名歌唱家、传媒大学的客座教授宋祖英先后唱了《送你一朵东方茉莉》、《大地飞歌》,那甜美欢快的歌声响彻夜空,我还以为置身于春晚了呢!因为除了春晚,一般晚会是很难请得动宋祖英的,而且一唱就是两首。央视《星光大道》的主持人毕福剑“毕老爷”一出场,那不正经的话一堆又是一堆,还唱了当年在广院学习时编的两个调皮捣蛋的老段子,让我们既感到好笑,也感到母校的宽容。他还用他特有的沙哑嗓子,和漂亮的洋妞搭档对唱《花房姑娘》,把晚会带到了又一个高潮。我也喜欢由著名影视明星王刚扮演大学教授的情景朗诵《师说》,因为睿智的“王教授”的确回答了当代大学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个节目创意很好。这台晚会,从晚上八点,一直演到次日凌晨两点,充分展现了母校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和教学成果,深情歌颂了老师的培育之恩,表达了历届学子对母校的爱及献身祖国新闻广播影视事业的豪情。晚会自始至终洋溢着青春的激情,让我深深感动。我认为,母校虽然创办六十年了,但她仍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是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学校。因为,在她的怀抱里,有着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白杨在生长。
我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69届毕业生。我们这些经历了文革风雨的校友对母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当年母校不顾自身伤痕累累,还奋力保护了她的儿女。2004年9月7日是北京广播学院建校五十周年纪念日。我们于6日至8日组织原广院新闻系65-2编采班的同学在毕业三十四年后第一次回母校聚会。7日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大会堂校庆纪念大会上见证了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历史时刻,晚上,又在母校大操场观看了由校友白岩松、周涛、文清和鲁健主持的“红烛颂”大型文艺晚会。8日,我们在母校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许多老教师闻讯前来与同学们见面。由于文革,我们毕业时连一张毕业照都没有拍,座谈会后,大家穿上广院文化衫和老师们在一起合了影,了却了萦绕心头三十四年之久的一个心愿。2009年10月25日是母校五十五周年校庆日,我们又组织原广院新闻系65级编采专业两个班的同学于23日至25日回母校聚会。母校电视与新闻传播学院为我们专门举行了与老教师的座谈会。院党总支书记雷跃捷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同学们返校参加母校五十五周年校庆。他说:“母校永远是同学们的家,欢迎大家常回来看看。”会上,我们向母校赠送了由书法家撰写和参加聚会同学亲笔签名的“师恩难忘”条幅,同时向母校校友会赠送书法家书写的“校友之家”条幅,表达了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恩之情。25日晚,同学们兴高彩烈地到人民大会堂观看了庆祝母校五十五周年的文艺晚会,第二天心满意足踏上归程。今年是母校六十周年大庆,我们虽然没有组织同学们返校为母校祝贺生日,但大家的心是和母校连在一起的。此前,我曾接到河南亢书堂、河北李海、湖北周子平等同学的来电和短信,询问母校校庆的消息。我这次从南京回北京参加校庆活动,曾分别与一班同学会会长邹兰春、二班同学会会长周复民通了电话,他们让我代表同学们向母校送上一份诚挚的祝福!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今年4月16日,在纪念著名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温济泽一百周年诞辰中,我们新闻系65级编采专业两个班的八位同学和师长们集资向母校赠送了一尊温济泽半身铜像。温济泽曾在中国传媒大学工作了近二十年,为学校的新闻教育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向母校捐赠温济泽老师半身铜像,让他永久性地陈列在传媒博物馆,不仅是对老一辈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的缅怀,而且对发扬前辈的革命精神、传承校园文化、激励莘莘学子都具有积极意义。这尊铜像,可以说是校友们向中国传媒大学校庆六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末了,我最想说的话是:感恩母校!感恩老师!不仅仅是感谢母校和老师当年对我们的教诲、培养和保护,也感谢母校和老师对我们校友活动一贯的支持。我这次回母校参加六十周年校庆,有幸参加了学校欢迎海内外来宾的晚宴,苏志武校长、刘继南名誉校长分别和我合了影。校友会还特别委派了志愿者、广告学院三年级学生何咏秋同学负责接待我。小何是个美丽、热情又细心的姑娘。我还在来京高铁列车上时,她就主动与我联系,告知我相关事宜。第二天我到校时,她在南大门笑盈盈地迎候我,事前帮我领了晚会入场券和校庆纪念册等礼品。我游览校园,拜访校友会,参观传媒博物馆和图书馆,她既是向导,又是摄影师。晚宴后,又领我到南操场晚会嘉宾席入座。那天晚上,她穿的衣服很单薄,但不顾寒冷,一直陪着我看演出,晚会结束后,与另一位志愿者一起,把我送到学校新建的国际交流中心,安排在预订好的客房休息……从小何身上,我感受到了母校对我们老校友的关怀,同时,也看到了新一代中传人的风采。在感恩母校的同时,我要对何咏秋同学道一声:“辛苦了!”
七 绝
观中国传媒大学六十周年晚会有感
今年9月20日,我有幸应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邀请,回母校观看六十周年 校庆晚会。这台晚会名星云集,白岩松、毕福剑等名人校友参加主持和演出,宋祖英、王刚、冯巩、郁钧剑、白雪、降央卓玛、姚贝娜等艺术家和当红歌手助阵献艺。晚会从晚上八点一直演到次日凌晨两点,充分展现了母校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和教学成果,表达了历届学子对母校、对老师的爱及献身祖国新闻广播影视事业的豪情。我深受感动,呤诗一首以抒怀。
栽树成林六十年,
芬芳桃李美名传。
群星耀眼歌喉亮,
难忘今宵不夜天。
博主在中国传媒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晚会现场
国传媒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晚会剪影(八位名主持人主持晚会)(博主拍摄)
中国传媒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晚会剪影(博主拍摄)
中国传媒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晚会剪影(歌曲《我们追逐的梦想》)(博主拍摄)
洋溢着节日气氛和青春活力的母校校园(博主拍摄)
洋溢着节日气氛和青春活力的母校校园(博主拍摄)
谨以十年前的旧博文献给中国传媒大学七十周年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