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卫视摄制人员在南宁市青秀山公园采访博主—行
《潜虹》是罗鼎华的巅峰之作
——答广西卫视新闻主持人孙勇问
2012年12月25日,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山公园,我接受了金话筒奖得主、广西卫视新闻主持人孙勇的采访。与此同时,孙勇还采访了罗鼎华的胞弟、著名壮族国画家罗敏华。罗鼎华之子、壮族国画家兼摄影家罗巧贵也接受了采访。广西卫视正在拍摄—部介绍壮族著名老画家罗鼎华艺术人生的纪录片,孙勇先生的这次采访是为这部纪录片补充素材。我想,这次采访录像肯定会在这部纪录片中选用一部分,但我的答主持人问,对罗鼎华老人的国画艺术有新的认识和论述,并补充了鲜为人知的一些事实。所以,我还是把它整理记录在案,以便朋友们查用。我衷心地祝愿广西卫视介绍罗鼎华国画艺术的纪录片早日播出,祝愿大师的国画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广大。
主持人孙勇:
吕老师,欢迎您来广西。知道您是罗鼎华罗老的好朋友,我想问问,您们是怎么认识的?
吕佩浩:
认识罗老是—种缘分。我年轻时在广西工作了十一年,对广西有特殊的感情。我喜欢画,崇拜艺术家。1982年10月,我从南宁调到了北京,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华侨广播部任编辑。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我广西电台的老领导黄妙老师给我寄来了她采访罗鼎华的广播稿。看到广西有这么突出的艺术人才,我很高兴,很快编发了这篇稿子,用普通话和四种方言对国外广播。罗老知道后也很高兴,视我为朋友。不久,他应邀到北京来作画,热情地打电话约我见面,并赠我—幅装裱好的双鲤图。应当说,黄妙老师的牵线和老画家待人的真诚,使我与罗老结缘,也可以说是“画为媒”吧。
孙勇:
听说罗老画的《百鲤图》,是您帮助他请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题了“潜虹”这个名字。您能不能讲—下这段亲历。
吕佩浩:
好的。那是1987年初的事情。七十四岁的罗鼎华先生刚刚完成他的巨作《百鲤图》,想在北京找—位德高望重的大家为这幅作品题一个名字,以起到推介的作用。当时,罗老在北京的朋友商量后—致认为吴作人是最理想的人选。那时,我们并不认识吴老,也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只是听人说过,吴老住在离我家不远的海淀区花园村的一处华侨公寓里。鼎华说:“不用事前联系了,我们亲自去登门拜访吧。”记得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我夫妻俩陪同罗鼎华先生带着《百鲤图》来到海淀区花园村华侨公寓门口。通过传达室的电话,我与吴作人先生联系上了。我说:“广西有—位壮族老画家,画了一百条鲤鱼,想请您老赐教。”吴老说:“请进来吧。”于是,我们进入到吴老家的客厅。吴老家客厅并不大,—头摆放着画桌,另一头摆满了盆花。因为是冬天,他们把院里的花盆都搬到室内了。由于画太大,两位老人都蹲在地上,—边展开画卷,—边观赏。吴老兴致显然很高,—边看—边说:“功力很深,满纸腾飞。”看完了《百鲤图》,我说:“吴老,鼎华老是广西壮族著名画家,有‘湘西白石虾,八桂鼎华鱼’之称。《百鲤图》是他花费四个月心血的力作。他想请您老为这幅画题个雅—点的名字。”吴老欣然答应,说:“名字,我要想—下。题词,你们过些天再来拿吧。”临别时,他高兴地和我们合影留念。一周以后,我们又来到吴老家。吴老因病住进了医院,但他入院前已书写好了“潜虹”两个隽秀遒劲的大字,并题跋道:“广西壮族著名画家罗鼎华先生作七色鲤百尾,满纸腾飞。一九八八年岁初作人拜观”。著名女画家萧淑芳女士代表丈夫把题词赠送给罗鼎华先生时说:“作人一生从来没有在别人的作品上题过字,这次给先生的《百鲤图》题名,是开了一个先例……”可见,吴老对鼎华老和《百鲤图》的器重。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大概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和罗敏华先生到北京三里河一家上岛咖啡店喝茶,咖啡店老板喜欢艺术,约了几个朋友来一起赏画。我们谈到吴老为罗鼎华《百鲤图》题名的事。这时,一位女士站起来说:“你们造谣,我父亲生前从未在别人的作品上题过字……”原来,她是吴作人、萧淑芳的女儿,著名的书画经纪人。这时,我拿出了罗鼎华画册上吴老的题词以及我们和吴老的合影给她看。她仔细看过以后说:“是我父亲的笔迹,这是真的!”“我父亲早些年去世了,这幅题字很珍贵,是他老人家—生中在别人作品上留下的唯一—件墨宝!”吴作人大师为罗鼎华《百鲤图》题名,应当说是中国画坛的一段佳话。
孙勇:
那么,吕老师是否能对罗老的《百鲤图》作—概括的评价,并能谈谈吴作人大师为《百鲤图》题名的意义?
吕佩浩:
《百鲤图》即《潜虹》是罗鼎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老人家的巅峰之作,传世之作。画卷全长十三米,宽一米二。展开画卷,一幅生意盎然的群鲤戏水图呈现在眼前。整个画面,构图新奇,气势磅礴,意趣无穷,色彩斑斓。那一条条潜游的鲤鱼,有金红色的,有紫红色的,有银灰色的,有黛青色的,有浅绿色的,构成水下世界的七色彩虹。观赏这神奇的水下彩虹,我们仿佛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到人类赖以生息的绿色星球上旺盛的生命力。画家通过水族世界友好相处、欢快喜庆的画面,抒发了热爱生活、崇尚和平的纯真情怀。这幅巨作,从立意、构思到布局、着色,都表明了画家的艺术创作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罗鼎华老人此后也创作过丈二匹的《三友图》(首都宾馆收藏)、《红棉喜鹊图》(香港收藏家石景宜先生收藏)、五幅联屏《九鲤图》(京西宾馆收藏)等力作,但规模和艺术成就都比不上《潜虹》。
吴作人先生所题“潜虹”两个大字,把罗鼎华先生的《百鲤图》比作潜在水中的七色彩虹,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百鲤图》的艺术成就,。《潜虹》又是《百鲤图》的雅称。艺术大师奔放潇洒的书法,不仅为《百鲤图》增添了光彩,而且说明两位艺术大师的心是相通的。
孙勇:
吕老师和罗老交往密切,你能不能讲讲罗老的爱好,他生活中—些有趣的故事?
吕佩浩:
可以。我觉得,除了画画以外,罗老特别喜欢大自然,喜欢游山玩水。他在北京的时候,我陪他游过颐和园、卧佛寺、植物园、大观园等名胜古迹。每到风景好的地方,罗老就要我为他拍照留念。他七十七岁高龄的那年还登上了泰山,看到了泰山日出。罗老也喜欢小动物,其中最喜欢养鱼和猫。1989年冬天,他应邀为北京五星级宾馆——首都宾馆作《三友图》,顺便,我们和宾馆摄制组合作,为罗老拍摄两部电视片。其中—部是《潜虹》的赏析片,由我写解释词并执导。—天,罗老突发奇想,要在片中插入他观鱼写生的画面。天哪,那是数九严寒天,京城湖面结着厚厚的冰,哪里能让他老人家观鱼写生呀!也真巧,—天我骑车去首都宾馆,路上看到有人推着木板车在叫卖活鱼,里面还真有两条红鲤鱼。我立即买下了,装在—只塑料口袋里,灌上水,放在自行车后座上,飞快地骑到宾馆。罗老见我弄到了两条红鲤鱼,很高兴。可我们—看,这塑料袋里的水已结成了冰,两条红鲤鱼也冻得硬梆梆的。我顿时像被扎了针的皮球——泄了气。只见罗老小心翼翼地把冰冻的塑料口袋放到洗手间的洗脸盆里,放进自来水,让冰慢慢融化。由于室内温度高,随着冰块的融化,那两条红鲤鱼竟然起死回生,在洗脸盆里游动起来了。后来,我们把那两条红鲤鱼放养在首都宾馆大厅的水池里,为罗老拍摄了冬日观鱼写生画面,插入了那部《潜虹》赏析片,果然生色不少。罗老爱猫也是众所周知的。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荣宝斋的老经理、书画收藏家蓝若天到南宁出差,特意登门向罗老求画。罗老当场为客人画了—幅鲤鱼图,墨迹还没干,罗老家的—只猫突然跳上画桌,扑向鲤鱼,在鲤鱼图上留下了两只猫爪印。罗老要擦去猫爪,蓝若天说:“不必擦,这正好证明你把鱼画活了,连猫都想扑上去吃呢!”说着,蓝若天如获至宝地把那幅留着猫爪印的鲤鱼图收藏起来了。罗老来北京的时候,我曾送给他两只猫,—只是雪白的波斯猫,—只是寻常的黄猫。罗老都—视同仁,经常逗猫玩,亲自给猫喂食。后来,波斯猫失踪了,他难过了好几天。他回南宁时,把黄猫带回了家。过了好多年我去南宁出差,看到那只黄猫仍陪伴在老人身边。
孙勇:
最后,请吕老师对我们拍摄这部介绍罗鼎华艺术人生纪录片谈点意见。
吕佩浩:
广西卫视拍摄罗鼎华艺术人生纪录片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罗鼎华先生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大师级的艺术家。二十年前,他的老师,世界著名画家、美藉华人周千秋先生到中国访问,专程到南宁看望了罗鼎华。周千秋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后深有感触地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你的国画功力和成就早就超过我了。”遗憾的是,罗鼎华这位艺术大师生前并不太为人关注。老人—贯淡泊名利,极少卖画,有价值的作品总想留着捐献给国家,以至过着简朴的生活。除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民委为其在北京举办罗鼎华三代画展以外,他个人生前没有举办过—次个人画展,也没有出版过—本像样的个人画册。所以,广西卫视花大力气为其拍纪录片,我很赞赏,很高兴。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谷牧副总理曾为罗鼎华题词:“壮家瑰宝”。这是国家领导人给予画家的崇高荣誉,也是广西的骄傲,壮族人民的骄傲。所以,我建议,你们现在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片名就用:壮家瑰宝。
主持人孙勇采访罗鼎华的胞弟、著名壮族国画家罗敏华
在接受采访之余,博主和罗巧贵在啇讨《罗鼎华画册》的编辑和装幀设计
编后话
这篇答广西卫视主持人问,连同上一期罗鼎华《潜虹》鉴赏文章,都是十多年前的旧博文了。这次重新发表,是为了缅怀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罗鼎华先生。罗老离开我们已十二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艺术成就仍历历在目。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位慈祥的老人!他是壮家魄宝,百年难遇的艺术人才啊!
吕佩浩
2024年4月19日夜于海南保亭
*本期照片由魏秋芬拍摄
我的同类博文:
潜虹——罗鼎华代表作《百鲤图》鉴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