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端午感怀
吕佩浩
五月榴花妖艳红,
龙舟竞渡鼓声隆。
中华习俗传千载,
甜粽飘香祭屈公。1
注释1.
屈公,屈原的尊称。战国末期楚国人。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因遭国内贵族排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抱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又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其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屈原是五月初五投江的,乡人纷纷划舟搜寻他的尸体,并在江河中投放糯米做的食物,以防鱼虾吃食其尸体,由此形成了我国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千年习俗。
2023年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晨于北京
七绝·海南恋
吕佩浩
北国冬寒花木凋,
南飞琼島觅春林。
椰风海韵十年伴,
更念阳光知己音。
2023年6月20日于北京
七绝·海南保亭美
吕佩浩
一半城郭一半山,
悠悠白鹭水云间。
保亭是处林泉美,
候鸟冬来乐不还。
2023年5月14日于海南保亭
编者按:
端午至,中国广播电视总台老年文学协会的张余、吕佩浩、李玉萍、于旋、王雪峰5位诗友,或接龙,或唱和,同吟一首端午诗。这组诗有特点,有新义,把纪念端午、纪念屈原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天上人间同庆贺的主题。
总台网络平台“金秋拾叶”栏目于瑞午节发表这组诗。我的新浪博客也同时刊载,以飨读者。
祝福总台所有老同志和各位博友端午安康!
博主吕佩浩
七绝·粽叶飘香
张 余
端阳款款降神州,
粽叶飘香溢满楼。
巨著离骚留后世,1
屈原万古伴龙舟。
注释1.
《离骚》是屈原的主要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和理想为脉络,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以及失败后欲以身殉国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称“巨著离骚留后世”。
接张余一首
吕佩浩
屈原万古伴龙舟,
共庆群龙竞上游。
阵阵棹歌催进取,
声声锣鼓响中流。
接佩浩一首
李玉萍
声声锣鼓响中流,
端午习俗跨五洲。
粽子已成国际语,
香囊艾草驾云游。
七绝·端午至
于 旋
香囊斗草竞龙舟,
菡萏初开百鸟啾。
仲夏悄临端午至,
艾馍角黍赛珍馐。
接于旋一首
王雪峰
艾馍角黍赛珍馐,
坠露垂英醴酒稠。1
却话灵均悲叩问,
而今天外任遨游。2
注1. 坠露垂英,取自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意。屈原诗翻成现代语就是: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屈原运用比兴手法,借木兰、秋菊比喻君子的高洁品行,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本诗作者取屈原的诗意,赞美屈原。这里,因落英的.“落”应平,故改为“垂英”。
注2.
灵均,是屈原的字,这里就是指屈原。悲叩问,指屈原在长诗《天问》中所提出的问题。《天问》,全诗370多句,1500余字,是屈原的第二首长诗,也是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它以诗的形式从开头到结尾一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天地的开辟、日月的运行,以及远古人类的神话传说和朝代兴亡的历史等社会内容,即表现他对有关宇宙、历史、人生、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诗歌基本上是四言句,通篇发问,写得变化错综,引人入胜。“而今天外任遨游”,指我国航天人在行星探测上取得的重大成果。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经过三百多天在天外的长途飞行,成功抵达火星并在火星预定地面软着陆。截至目前,作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的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运行1000余天,实现火星全球遥感探测并发布了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其中,22个地理实体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以命名,将中国标识永久刻印在火星上。应当说,诗作者的这句诗,是对二千多年前的屈原最好的告慰。
和于旋《端午至》
张
余
清晨艾草挂门楼,
五彩丝绳腕上留。
淡淡清茶消暑热,
遥遥夜幕一弯钩。1
注1.一弯钩,比喻月亮。农历五月初五,月亮不是圆的,而是一个像弯钩的半圆形状。
接张余一首
李玉萍
遥遥夜幕一弯钩,
敬礼航天三巨头。
浩渺太空深探索,
屈公之问后人求。
接玉萍一首
王雪峰
屈公之问后人求,
梦想成真壮志酬。
奔月嫦娥携玉兔,
天宫端午宴神舟。
接雪峰一首
吕佩浩
天宫端午宴神舟,
千载骚魂唱不休。1
甜粽寄情民护佑,
安康愉悦太空游。1
注1.骚魂,屈原长诗《离骚》的灵魂,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这句诗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求索”精神,二千多年来,也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接雪峰一首
张
余
天宫端午宴神舟,
热粽香甜厚味留。
宇宙人间同庆典,
民俗久远史悠悠。
以上同吟一首端午诗版权属总台老年文学协会张余等所有,感谢他们的支持!

本期博文的图片选自网络,向有关作者表示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