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秋“接龙”大家谈

(2020-01-06 12:37:30)
标签:

金秋“接龙”大家谈

《诗丛》微信群

龙头

龙尾

文化

分类: 诗歌诗论
如梦令·己亥国庆大阅兵/吕佩浩
披上节日盛装的北京天安门广场

编者按
  新年伊始,我们在这里公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年文学协会《诗丛》微信群关于2019年金秋三组接龙诗的一次讨论发言。
  2019年的金秋,是个不寻常的金秋,收获满满的金秋。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度过了七十岁的生日。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庆祝活动,举国欢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年文学协会的十多位退休老人,利用微信平台,以传统格律诗接龙的方式,礼赞新中国、礼赞奋斗新时代,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心中的喜悦。应当说,这是一个新鲜事物,也是网络诗坛的一段佳话。这三次接龙诗,已先后登载在我的实名新浪博客上了。我发表这次座谈会发言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朋友来分享我们的接龙诗,分享我们的快乐。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是每一个奋斗者都能够梦想成真的时代。我想,作为诗歌爱好者,我们应当不负使命,用诗歌艺术为人民抒怀,为新时代立言,为中国梦放歌!我愿与诗友们共勉!
                                                吕佩浩
金秋“接龙”大家谈

金秋“接龙”大家谈
(2019年12月11日一12月14日)

吕佩浩:
  很高兴,看到我台老年文学协会《诗丛》微信群今年10月以来先后搞了三次诗接龙游戏,也就是说,今年我们有三条龙“横空出世”。应当说,这是诗友们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正如张余会长说的,“近年来,《诗丛》还未有过如此大的动静呢。此次接龙一试,可以看出咱们文学协会还是有潜力的。”
  搞诗接龙,是我们向网上诗友群学习的成果,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题材抓得好。在国庆长假期间,群主张余率先写了《国庆有感》、《玉渊落霞》两首七绝,发动大家来接龙。这两首作为龙头的诗,既抓住了重大题材,又贴近生活,一下就调动了诗友的积极性。诗友们用一天多时间完成了《玉渊落霞》的接龙,又用一天多时间完成了《国庆有感》的接龙。两条龙,28首诗,三四天时间就完成了。我十分欣赏策划者抓重大题材的做法。因为讴歌新时代,讴歌新生活,应是当代诗人的担当和使命。
  二是作品都循律。这三次诗接龙都以七绝形式举行,不仅一二四句压韵、讲究诗句的平仄交替和对粘,而全部诗作一韵到底。吟长李树田一开始就向大家分析了龙头诗格律,指出这两首诗都是采用首句为平起平收式的七绝,此种格式的绝句,末句也是平起平收,接龙时,后一位的首句必须采用前一位的末句,也就是说,所有人的诗都是首句为平起平收式的七绝。由于循律,接龙诗的过程,就是大家学习格律诗知识,巩固、提高格律诗创作能力的过程,也是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的过程。
  三是发扬民主。在整个接龙过程中,诗友们共同切磋,边接龙,边讨论,边修改,接出了水平。

张余:
  十月金秋,各位诗友齐心协力绘制了两条龙。这两条龙急于腾空,此时,佩浩吟长拿起笔,蘸上墨,为两条龙认真地画上眼睛。于是,天空出现双龙共舞的景观!至此,为诗丛首次尝试接龙游戏画上圆满的句号。
  岂料,继两条龙之后,嗅着玉桂迷人的甜香,第三条龙紧追两龙而去!诗丛群空前活跃。正是:
  激情四射众诗龙,
  跃跃腾飞向碧空。
  细细耕耘结硕果,
  笔耕不辍建新功。
  感谢各位诗友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感谢树田吟长的层层把关!感谢佩浩吟长的“画龙点睛”!

李玉萍:
  我的感触很多,千言万语,化作这四句话吧——
  龙腾加虎跃,
  燕舞伴莺歌。
  思路互开放,
  精华携手得。

于旋:
  我很喜欢《国庆有感》这条龙。这组接龙诗,以金秋盛景,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起首,继而,各位诗友以接龙的形式,将新中国七十年的光辉历程用诗句深情表达出来。
  龙头诗的首句:“中秋盛景沁心扉”。作者一开始就将美景与心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龙头诗的结尾“七旬业绩尽光辉”,将整个接龙诗的主题《国庆有感》凸显出来。
  紧接着,各位诗友有感而发,妙句连连,前后诗文内容衔接有序,格律严谨工整。整条诗龙犹如一幅新中国成长的壮丽画卷,同时又韵味十足,体现了这组接龙诗的艺术性和高水平。因篇幅不宜太长的原因,有关佳作妙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国庆有感》接龙诗高潮部分,也是诗龙的结尾之处。李树田吟长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
  富强路上果累累,
  广场花篮理不亏。
  难捺激情邀喜泪,
  金秋胜景沁心扉。
另一个方案是:
  富强路上果累累,
  广场花篮理不亏。
  难捺激情邀喜泪,
  七旬业绩巨龙飞。
李树田说:这两个方案,第一方案结句“金秋胜景沁心扉”,回到龙头诗的首句,一字不差;第二方案末句七旬业绩巨龙飞”,紧扣龙头诗的末句“七旬业绩放光辉”,也有特点。他征求大家意见,究竟选哪个好?
  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一致赞同了第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将“龙尾”与“龙头”巧妙地对接,形成大回环,使《国庆有感》成为一组完整的回龙诗,也使这组接龙诗完美收官。
  我是一名新手,参加这样的诗接龙是第一次。在各位吟长的带动下,我也斗胆试接了几首,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认为,创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次诗接龙和参加大回环的讨论,我受益匪浅。我还会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

王雪峰:
  关于《玉渊落霞》接龙,我很喜欢张余龙头诗的意境。首句“夕阳不舍返西山”,表面写夕阳,实为写人,是拟人手法。“不舍”两字道破真情,最打动人。末句“悠闲自在一游船”,写作者闲暇时在公园游玩的情景,更是借船写人。岁月流逝,转眼就过了大半辈子,纵有万般不舍,仍须悠闲自在。这无疑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
  我还特别喜欢李树田接龙诗的后两句:“手指划折湖底树,桨端点破水中天。”一下就把我们带入公园湖中划船的情景中,具象、动感、写实、诗意。这两句堪称佳句和诗眼,不仅修辞工巧,颇具表现力,而且拓展了诗的意旨,生活意趣和哲理互现,既是闲适,又是进取。联想到,多少次写格律诗遇到难题,甚至感觉高不可攀,经李树田老师妙笔生花,就这么轻轻一划,一改,一点拨,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接龙诗中,佳作不断。李玉萍吟长的诗句“轻艇划波耕玉渊”,那个动词“耕”用得特别好,我很佩服。本想多举点例子,怕写长了,就此打住。
  今年10月,《诗丛》微信群诸位接龙热火朝天时,我正在看护病人,间或有点滴时间,就看诗友们接龙,备受鼓舞。开始试着写了4首,没来得及发到群里,就被快手们接续了。后来紧赶慢赶,在《国庆有感》和《咏玉桂》接龙中发了4首,不能说水平多高,重在参与吧。

吕佩浩:
  非常赞同诗友于旋、王雪峰对《国庆有感》、《玉渊落霞》两条龙的精彩评论。这两次接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诗友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怀以及表现出的国广人宽阔的视野和崭新的精神面貌。
  我没想到的是,我写的七绝《咏玉桂》,也引起大家的兴趣,成为龙头,又接出了一条腾飞的龙。
  诗友们开始接此龙时,我正在海南忙于接待一位从英国来旅游的华人朋友,一点不知情。待送走客人后浏览诗丛微信群,正看到张余的接龙诗:
  更挂神州秋夜凉,
  风吹落叶任飘扬。
  归根一片黄金伴,
  桂韵天香入梦乡。
 有所感,即兴接了一首:
  桂韵天香入梦乡,
  身轻奔月拜吴刚。
  闻知桂子遍华夏,
  今夜神宫韶乐长。
  此处写我进入梦境,登月宫访问,从而引发诗友们的浮想联翩。
李玉萍诗:
  今夜神宫韶乐长,
  丝弦芦管伴霓裳。
  多情不奏帝王曲,
  只为嫦娥颂故乡。
李树田接诗:
  只为嫦娥颂故乡,
  京昆首选最应当。
  吴刚也爱皮黄调,
  胜似歌星蹭痒痒。
吟长语言幽默风趣。李玉萍又接道:
  胜似歌星蹭痒痒,
  嫦娥只肯赏皮黄。
  月宫票友喜相聚,
  玉兔门前检票忙。
……
  诗友们的诗作,把我访月宫的梦境,演义得如此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平日清冷的月宫,今夜好热闹啊,吴刚、嫦娥都登场了,票友们大聚会,玉兔忙着把门检票呢!多么丰富的想象力!
  诗,贵在创新,贵在形象思维。咏玉桂的接龙诗,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的生动结合,是传统格律诗的推陈出新。正如疏影诗社女诗人超弹力所言:“这条龙从现实出发,进入梦境好一番神游,又回归了现实。接龙诗永远不知道下位诗友怎样接,所以也充满了悬念,充满了期待。这也是接龙诗的魅力所在。”

李树田:
  大家谈的,我都看了,谈得很好。吕大编、张会长两位的总结较全面,我有同感。雪峰、于旋的议诗论句也不错,加上玉萍的以诗评诗,真够15个人赞半个月的!
  我正住院,等待手术,只能写几句话,表个态。
  第一、我认为接龙诗的形式很好,以后仍可采用。金秋诗接龙,激发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我也参与了,大有收获。以后,“哪怕只贡献个鳞片,我也要参与!” 
  第二、诗接龙,应当循律。循律,有利于整条龙体例的一致,增强诗的鉴赏性,也有助于大家熟悉格律知识,提高格律诗创作水平。
  第三、搞诗接龙,是群体的创作活动,接龙的过程,可以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第四、建议接末句为首句时,围绕主题,注意连接自然。
  第五、写末句时尽量给后边诗友留出(或引出)可发挥的空间。
  此外,接龙诗是一韵到底的,在一条龙中,应尽可能避免韵脚的重字。《咏玉桂》这条诗龙共有诗14首,韵脚42处,只用到16个韵上字。其中,香字出现7次,黄、尝、乡和 长各4次,忙、裳各3次。除掉前后诗衔接处必要的重复外,重复率是比较高的。这样的话,不知读者会不会生烦?江洋辙是个宽韵,一条龙中韵脚重字过频,不能不说我们的思路偏窄、语汇不夠丰富。这是我们今后应当改进的。

(本期博文选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年文学协会《诗丛》2020年第一期)

  点击以下标题,可查看《诗丛》微信群三次接龙诗详况:

国广人的接龙诗之二《<wbr>玉渊<wbr>落霞》/å¼ <wbr>余策划李æ <wbr>‘田指导吕佩浩编制

  




本期博文的照片均选自网络,特表感谢!




  金秋“接龙”大家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