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2018-07-25 17:58:54)
标签:

七绝

夏荷

芙蓉仙子

红莲

分类: 诗歌诗论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荷—-不染污泥展丽容 
 

七绝·夏荷
                                   吕佩浩


赤日炎炎照绿蓬,
青蛙无语对熏风。
芙蓉仙子塘中立,
不染污泥展丽容。
                                                                  2018年7月

 

【诗人自议】
    我喜欢荷花,特别欣赏荷“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故我在诗社倡导大家写荷花。
    这首诗题目是《夏荷》,但一二句不直接写荷,而是写荷花盛开的季节和周围的环境。首句写夏季太阳的毒,是火辣辣地照在池塘的荷叶上。绿蓬,指荷叶。二句进一步描写天气的热,连池塘里的青蛙也懒得鸣叫了。经过一二句的铺垫,三句开始转,尽管天热,蛙不鸣,池塘的荷花却亭亭玉立,给人们带来清凉和美丽。末句是诗眼,一言点题,抒发作者热爱夏莲、学习夏荷高贵品质的心声。联系当今社会污浊的环境,该诗就更加发人深省了。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七绝·寻莲
                                    平 儿

绿伞斜擎点艳妆,  
罗裙摇曳露珠香。
轻烟细雨生浓郁,
穷碧丛丛藏媚娘。

 
【行家点
    新诗《寻莲》写得好!好在词语生动,意境优美,形象鲜明。平儿不仅哀婉诗写得好,写景状物的抒情诗,也写得颇有趣味和韵味。  (朱杰仁)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七绝·红莲
                                秋 影


  微风细雨过荷塘,

碧叶凝珠花吐香。
  欲向池边觅新句,

拾来几朵入诗行。

 
【行家点
    一二句:轻描淡写荷花塘,细致入微碧珠香。一副雨后荷塘美景,逼真的形象,引领读者身临其境。三四句:出人意料吟新句,自然流畅入诗行。  (朱杰仁)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五绝·荷叶

                              平 原
   舒卷护绡彤,
   青衣为尔浓。
   纵然秋已近,
   逢雨奏叮咚。

 

诗人自议】
    俺认为,荷叶是为荷花生的,它的使命是护花,遂有头句。荷叶甘当配角,只是为了衬托荷花,遂有二句。秋至叶枯,残叶听雨也悦心;荷叶一生快乐,三四句。不知表达清楚没? 

                                                                    (平 原)

【行家点
    平原说得好!这首诗不仅写了荷叶的无私,而且第四句,更体现了荷叶的乐观精神,是一首构思独特、角度别致的好诗!  (朱杰仁)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七绝·
                                      海边人

 叶美花娇莲子鲜,
   池塘染绿彩云间。
   荷花荷叶荷枝尽,
   玉藕无言水底眠。
                                                      2018年7月10日

诗人自议】

自从吕老师倡导写“荷”,我一直在修正构思。起笔时,本以为荷“一身是宝”,去掉茎、叶、花,莲子可以代表“荷心”。但在修改过程中,发现“荷的根”即藕才是根本。所以,借吟赞“藕”,营造“繁华落尽,荷见真淳”的意境,藉此赞颂光鲜亮丽的社会中朴实的老百姓,他们才是我们社会的中坚,社会的“根”。 海边人)

 

【行家点

这是一首构思别致、视角独特的好诗。

诗人不写人们通常夏日所见到的风姿绰约的荷花,而是写隐于水下湖泥中的藕。诗人用“花荷叶荷枝尽,玉藕无言水底眠”这样平直质朴的语言,准确地塑造了藕的形象,告诉人们:花、叶、莲蓬都很美丽,但是,都有时过境迁、枯萎衰败的时候。唯有水下无言的玉藕才是生命的延续!三句的重字也不显重复,这种重复是对比,也是强调。应当说,这是诗人炼字的功力,更是立意的匠心所在。  (朱杰仁)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七绝·荷塘来客

                                            超弹力


碧绿荷塘一点红,
姣妍含露秀玲珑。
正疑花蕾翩云舞?
 缘是精灵跃黛丛。1

 

  注1:精灵,指绶带鸟。
                                                                     2018.7.1

 

诗人自议】

 我在疏影诗社看了朱杰仁老师发的视频,一只美丽的绶带鸟,不时飞入荷池,洗理身上的羽毛,很美,很有趣。当时的出发点是:起初看到一点红,原以为是荷塘中挺立的荷苞,忽然见它在动,正在疑惑之际,只见它在荷叶丛中戏水飞跃,才知道这是绶带鸟来荷塘做客了。这首诗的诗名用《荷塘来客》,就是想把我当时的心境表述出来,通过设问,让人们去猜荷塘里的这种动态的美到底是由谁带来的。 超弹力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七绝·晴湖晚趣
                                木 溪


   栏外山光接水光,

 来风泛起一丝凉。
   荷花不待人归去,

  收起香衣逐豆娘。
                                                                 2018.7.31

注1. 豆娘,一种类似蜻蜓但比蜻蜓小的昆虫,常在水边嬉戏,样子非常可爱。在我家乡,人们戏称它“小姨子”。                                             一一作者自注

 

【行家点

木溪老师此诗立足点为“趣”,全诗虽没有出现“趣”字,但妙在结句:“收起香衣逐豆娘”。我仿佛看到,一只颜色鲜艳的豆娘,正在盛开的荷花上欢悦嬉戏……天色渐暮,就在荷花缓缓地收拢闭合花瓣的瞬间,小精灵机敏地飞走了,似乎在与花逗趣捉迷藏呢,多么生动有趣的自然现象,多么美妙和谐的一幅画面啊!我猜想:这些,让热爱生活、观察细微的木溪老师捕捉到了,必定是兴趣斐然,流连忘返而吟成美诗。
    美诗所展现的意境,激发起我儿时的记忆,回味捉豆娘的乐趣。此“趣”,无穷!各位诗友,您们是否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呢?
                                                                  超弹力

 

今天欣喜地看到超弹力的评论,不仅帮助我读懂了这首诗,而且深入地理解体会了木溪老师《晴湖晚趣》的精妙之处。我认为,木溪老师这首诗精妙之处在于:引导读者由客观赏读,因被激发想象,而进入主动调动自身的生活经历,将诗歌的有限文字,拓展为无数“可见”的丰富画面,完成更高阶段的审美过程,从而达到审美的满足。超弹力的点评,正是这样一个赏读木溪老师美诗的奇妙审美过程。

感谢木溪老师的美诗,感谢超弹力的美评。
                                                                    (朱杰仁)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荷花上的豆娘   (木溪提供)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编后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在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责编过一本名为《中国新诗人成名作选》的新诗集。主编丁慨然先生在征稿时,诗作者大多付上了自己的写作体会和报刊评论。当时,我就在作品后开设了两个栏目,一个叫《诗人自议》,一个叫《名家点评》,摘编了作者提供的资料,读者反映很好。这次,我在我的新浪博客发表了选自疏影诗社的几首同题格律诗,同时尝试开设这两个小栏目,诗人自议和行家点评也大多取材该诗社的微信群。其中,朱杰仁先生是诗友们公认的诗评专家。希望这一尝试,有助于朋友们对格律诗的鉴赏和理解。
                                                                          (吕佩浩)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博主2017年5月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行政楼荷花池前留影


 

  ◇以上荷花和绶带鸟照片由骄阳选自网络,特表谢忱!

 

我的同类博文:

      北京颐和园的荷花  吕佩浩文并拍摄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七绝·夏游颐和园(两首)   七绝·夏荷吕佩浩/同题诗吟唱:平儿秋影海边人等/点评朱杰仁等

   七绝·夏游颐和园

     七绝·游保定古莲花池    

    七绝·夏游白洋淀 (外一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