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七言诗]
题李香君
朱杰仁
多才多艺冰清女,
心许候郎情意深。
扇面桃花鲜血染,
忠贞刚烈脱凡尘。
2016-12-29 08:59
[五言诗]
怀李香君
和朱杰仁老师《题李香君》
王志学
但有忠骨在,
千秋有芳魂。
柔若清水时,
亦为壮怀人。
2016-12-29
11:17:55
[五言诗]
也题李香君
云
垠
无奈名青楼
身贱铁骨头
愤撕桃花扇
羞煞降清侯
2016-12-31
13:46:55
[七绝]
和杰仁兄《题李香君》
吕佩浩
轻歌漫舞香风起,
疑是天仙降浊尘。
一缕青丝花扇绑,
遗言惊世别情人。①
① 指李香君病重去世前,剪下自己的一绺青丝,绑在以她鲜血画成的桃花扇上,用红绫包好,托人转交给心上人侯朝宗,并留下遗言:“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2016年12月31日
猴年最后一首诗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桃花扇》演出剧照
李香君 《雨景山水》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C/E0/C9/C9.jpg七言诗 五言诗~题李香君 朱杰仁 王志学 云垠 " TITLE="[转载][诗唱和] 七言诗 五言诗~题李香君 朱杰仁 王志学 云垠 " />
[附录]
李香君
李香君(1624-1653),又名李香,原姓吴,出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媚香楼名妓,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卖艺不卖身的)"秦淮八艳"。她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歌喉圆润,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但不轻易与人歌唱。
李香君,这个温柔、美丽、多才多艺的少女,但是她又是一位秉性刚烈女子。她虽是秦淮歌妓,但与之交往的多是复社领袖,受到他们的思想影响。她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爱憎分明的感情,秉性正直、善良、刚强,不贪富贵,不畏强权,深明大义,嫉恶如仇。李香君与侯方域见后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两人相爱,侯方域题诗、并赠扇作为定情物,李香君视为珍宝。
侯方域《迎春图》 选自吕佩浩博客
当她知道投靠魏忠贤的阮大铖送来妆奁时,义正词严地责备侯方域,并自己为侯方域凑资归还。因而成为阮大铖迫害的对象。南明建立以后阮大铖有投靠马士英而得势时,继续迫害东林党人,侯方域不得已离开南京,李在桃叶渡设酒并唱一曲琵琶词为侯送行,鼓励他投奔史可法抗清。在宜兴史可法大营,替史可法拟《复多尔衮书》,其文采飞扬,许多文人学士,称出于李雯的手笔的多尔衮《致史可法书》,纵不能胜于侯方域代史可法所拟的复书,至少亦是旗鼓相当。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侯方域走后,阮大铖乘机逼婚嫁田仰,她坚决拒绝,声称:“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她为反抗阮大铖逼婚而撞柱,以致血染扇面,迫使阮大铖撤走逼婚队伍。后由杨龙友拾起扇子,端视良久,深为李香君的贞烈品性感慨嘘啼,一个奇妙的构思在他脑海中形成。进屋探视过昏迷不醒的李香君后,杨龙友带着滴血的扇子离开媚香楼,回到自己家里,立刻在书房中坐下,取出一枝不曾用过的羊毫笔,就着扇面上的血迹稍作点染,血迹便成了一朵朵鲜艳欲滴的桃花,再以墨色略衬枝叶,一副灼灼动人的桃花图便完成了。杨龙友对扇沉吟良久,又在扇面上题下三个小字——桃花扇。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孔尚任与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在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完成,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加入故事情节,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 [转载][诗唱和] <wbr>七言诗 <wbr>五言诗~题李香君 <wbr> <wbr> <wbr>朱杰仁 <wbr>王志学 <wbr>云垠 <wb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桃花扇》演出剧照
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可谓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他对《桃花扇》的改编甚至影响了民国以来不少的戏剧创作。田沁鑫认为:“欧阳予倩先生当时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改编了这出戏,有着极强的影射和借古讽今意味,后人大都追随并沿袭了这一版本。可以说《桃花扇》曾被各种颜色调和了很长时间,而我们则是想恢复其本真和古朴的原貌。我想我们最多能够整理出七八出,我想用一晚上演完。其实整理出多少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如何取舍,如果舍得有意思,相信会是另一番风貌。”田沁鑫所说的恢复《桃花扇》“原貌”,在情节上主要体现在结尾。
欧阳予倩版的电影广为流传,结尾是李香君自尽,侯方域降清。事实上,在孔尚任的原作中,结尾是侯、李二人在国破家亡后出家。
http://a1.att.hudong.com/38/25/300001051406130873258783306_950.jpg七言诗 五言诗~题李香君 朱杰仁 王志学 云垠 " TITLE="[转载][诗唱和] 七言诗 五言诗~题李香君 朱杰仁 王志学 云垠 " />
电影《桃花扇》剧照
关于桃花扇
另传侯方域在史可法抗清失败,南京陷落南明王朝灭亡战乱中,回南京到李香君住所寻找李香君,见媚香楼在大火中焚烧,虽然李也在不远处,但未见面而失散,李香君则出家为道。
亦有传: 后来,李香君为逃避清军,一路颠沛,辛苦不胜,终于病倒。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好友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亦有传李香君闻侯方域降清,愤而怒撕桃花扇。
侯方域乡试
而所谓“侯方域降清”的事实是:侯方域回家后,被迫参加乡试,并未入仕当官。
有学者考证曰:
辛卯(顺治八年)侯方域时年三十四岁,被逼应河南乡试,闱中所作策论五道!具载《壮悔堂文集》第八卷。其时顺治甫行亲政而尚未成年,故试策首以《勤于读书》为谏,计陈三事:《开经筵》、《亲儒臣》、《读汉书(文)》。第二策议礼,以为“人主居五帝三王之位,继五帝三王之道。治五帝三王之民,而欲废五帝三王之礼,是欲强天下以自为便利也,天下岂从之哉?”第三策论治道,应特重州县官;第四策论不可轻议治河;第五策论明赏罚,申明大法小廉之义。这五篇煌煌大文,确实下过功夫,既非一味颂圣,虚与委蛇,更未故违功令,意在被摈。
窃以为,这不能称之为投降清廷。
然,侯为此举深为后悔,于顺治九年治《壮悔堂》,又治《四忆堂》,潜心写作。著有《壮悔堂文集》,及《四忆堂诗集》等。
侯方域的作品,还有人物传记,如《李姬传》写品行高洁、侠义美慧的李香君,同时也写反面人物阮大铖,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如《马伶传》写伶人刻苦学艺故事,情节曲折,精神感人:均有唐代传奇笔法,具有短篇小说特点。有论文书信,如《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答田中丞书》、《朋党论》、《王猛论》等,或痛斥权贵,或直抒怀抱,都能显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畅恣肆的特色,尤其是《与阮光禄书》,洋洋洒洒,词严气盛,挥斥鞭辟,颇能感人。
侯方域的文章风采,著名于时。史可法给多尔衮的回信《复多尔衮书》即为方域起草。他的散文往往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形成一种清新奇峭的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
从侯方域的遗作中去考察,有种种证据显示,辛卯乡试一举,内心之痛悔、抑郁、委屈,无以言表。越二年,在悔恨和对李香君的思念中,抑郁而亡。终年37岁。
本页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选自网络百度图库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