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课程考核分析表
(2015 -2016学年第 二 学期)
开课院、部: 新闻传播学院
考试班级:13编辑出版学专转本1/2班 (21/25人)
课程名称: 书刊选题策划和案例分析(必修)
学分:2 任课教师:吕佩浩
应考人数: 46
实考人数: 46
考试时间:2016年6月下旬
考试类型: 考查
考试方式: 结课论文
综合成绩分布
分 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 60
人数:两班共46人 90分以上31人 85~89分 15人 最高分数96分
最低分数85分
比
例: 90分以上 67.4%
85分~89分 32.6%
1.基本知识、理论、技能掌握如何,试题的主要特点及不足?
2.教学质量有哪些提高,具体反映在哪里?
3.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
4.其他意见和建议?
2016年上半年,我担任了本院编辑出版学专业两个专转本班(46人)书刊选题策划课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和考核上,我针对这两个班的特点,侧重图书选题策划的教学和考核。
期末,对这两个班进行了基础知识和实战两项考试。前者有解释题、填充题、简答题、论述题,采取开卷考试形式;后者是写一份纲要式的图书选题策划书。
应当说,经过一个学期书刊选题课程的学习,两班同学在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础知识、理论考试,46位同学有16人得满分,其余都在90分以上。最后一题,要求通过对市场的调查,说出一本畅销书名或好销杂志名,分析其好销的原因?同学们都交了令人满意的答卷。选题策划书的考试,两班分数在90分以上有31人,占总人数的67.4%。其中,96分两人,李梦思《就这么酷》、徐薛娇《旅行的意义》;95分十人,王月玲《天堂向左,考研向右》、张思文《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关于冒辟疆是〈红楼梦〉作者的文章汇集》、王倩《大人需要看童话》、王思远《皮囊》、蒋世豪《说话从绕口令开始》、杭静《轻松上手微软办公软件》、刘志豪《中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软件》、曹安东《旅游中国》、张羿《禅与人生》、邹敏《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92分的三人,他们是:孔令悦、王悦臣、张渝晗;90分十六人,他们是:柏桐、鲍阳、费红梅、李云、刘甜甜、毛秀、莫秋诗、裴月月、吴兴、徐义坡、严晗、唐婷婷、王璐璐、王敏求、魏颖、袁征;最低分85分。写一份纲要式的图书选题策划书,实际是一次实战,体现了平时学习的成果。从这次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看,同学们策划选题题材比较广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有一定创意和实际可操作性,特别是普遍注意了总体框架设计。我为这届学生能策划出不少高水平的选题感到高兴。
由于我上课之前,这两个班的同学已学过出版基础概论和编辑实务课,有关图书的体例、开本、纸张,版税等知识,我在教学中提到时大家都比较清楚,这样我讲课时能集中精力讲选题策划。过去,由于补基础知识,像“国是论衡丛书”、“《中国青年》学雷锋专刊”等经典选题策划案,因为课时不夠我就不讲了。对这两个班,我备课的经典案例几乎全讲了,是历届学生中受益最多的。值得表扬的是:这个班的同学对专业知识学习很认真,守纪律,课堂认真听讲,注意记笔记。
尽管我们的教学有可喜的成果,但仍要对学生进行一丝不苟编辑精神的培养训练。新闻出版署规定,书稿中文字的差错率应在万分之一以下,两处标点符号差错,等于一个错别字。也就是说,一万个字的文章中只能出现一个错别字或两处标点的差错,超过了,就是不合格产品。在同学们二千字的选题策划书初稿中,我发现体例不统一较普遍,错别字、漏字、标点错误时有发生。即便是开卷考试中,也有人把《廊桥遗梦》误为《廊桥移梦》(2班的)、“讨论提纲”误为“讨论提供”(1班的),因为是关键词错,造成扣分。很明显,这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否则,我们是不能成为合格编辑的。
对学院教学工作的全局,我不了解,没有发言权。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开设,我认为是必要的。现在,我们的大学,比较重视外语和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忽略对我们的母语——汉语的教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实际也是汉语写作基础课。学好了这门课,打好汉语基础,不仅能在出版社、杂志社当好编辑,在其他媒体也能大显身手。我还认为,我院当前开设新媒体专业课程条件还不成熟,有关内容可融入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中,即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能从事纸质出版,也要能适应网络出版的需要。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努力提高自己。我的书刊选题策划课,有一讲是专讲网络出版对出版产业的影响以及传统出版企业发展网络出版的基本策略的。但我只能用两节课时,要深化话题,需要增加教学课时。我说过,出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出版是包括音像和网络出版的。我们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学,应从狭义的编辑出版向广义的编辑出版方向发展。
任课教师签字:
吕佩浩
2016年 7 月
6日
附录
期末选题策划书评分标准
我在期末给编辑出版学专业专转本两个班出的考题是:写一份图书选题策划书。
要求学生在对当地图书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写一份纲要式的图书选题策划书(即选题策划报告),可以是一种书的策划案,也可以是一套丛书的策划案。
我的评分标准是:凡是能从内容、形式和市场定位上对选题做总体策划,体现策划书的基本要素,有一定的创意,文字流畅,字数在2000字左右,都可以得到85分以上的好成绩。具体来说,要有书名、选题内容及其特色、作者名及拟选理由、编者意图和写作要求(表达方式或编纂方法)、基本结构(章节目录)、装帧设计、读者定位以及选题论证等要素。其中,好的题目、好的架构、好的样章、好的包装及好的营销策略,每一项好创意都可以加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提供给同学们一个纲要式选题策划书样本,目的是让同学们熟悉、了解策划书所要填写的大致范畴,方便同学们制作策划案;并不要求每一项都填写、填准确。事实上,像策划书样本中的定价、纸张、装帧要求,成本测算、效益预测等,主要是由出版、发行部门和社长来决定的,策划编辑只是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所以,这些都不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评分的主要依据是策划的选题是否对文化建设有意义,选题策划案能否体现创新精神和有实际可操作性。选题论证是否充分,是否言之有理。这三条是评分的关键。本次考试有两位同学取得96分,一班李梦思的《就这么酷》
,二班徐薛娇的《旅行的意义》
。另外,有10位同学取得95分。优秀率占两班总人数的(46人)26%。这些高分的试卷,并不是面面俱佳的,而是其在选题的创意上有突出的表现。
我认为,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考试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我的期末考试,都让同学们写一份图书选题策划书,目的就在于此。这也是书刊选题策划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这学期期末考试中,我针对两班人数少的特点,采用大课讲评的办法,用了两节课时,选了九份优秀的考卷,让两班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策划成果,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此外,我坚持“面批作业”的做法,用了三天时间(包括晚上),让同学们分批来我的宿舍,一对一地分析卷子,互相探讨,统一认识,再由同学改定后作为正式考卷上交。对此,同学们表现了高涨的热情,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我想,这是同学们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次期末考试,两班同学平均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是我任教以来专转本班学生考试成绩最好的一次。
吕佩浩
于2016年7月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