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友亭到校友林 尹碧茵

标签:
母校校友亭校友林感恩文化尹碧茵 |
分类: 校友会活动 |
从校友亭到校友林
2011年6月24日,天山中学校友会向母校赠送一副楹联。楹联为:春雨无声润桃李,秋霞有意染樟槐。是六五届校友、文化学者吕佩浩所拟,并由六五届校友、作家兼书法家张宝林书写。苍劲有力的书法,加上内涵深厚的楹联,承载着校友们对母校的一片感恩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罗素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师生情似海,师恩重如山,校友会与母校想到了一处,决定将楹联刻在竹子上,挂在校园内一座凉亭的柱子上。我们也把这座凉亭称为校友亭。
在新校舍的东南面,幽静整洁,有一池清水,上架一座小木桥,穿过小木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玲珑剔透的山石堆起的假山。顺着假山的台阶拾级而上,校友亭掩映在绿树丛中。左右两旁亭柱上的楹联黄底绿字,十分醒目。在第三册《岁月如歌》前面的彩页上,有向母校赠送楹联实况的照片和众多校友与母校师生在校友亭前的合影,我也在其中,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
以后,只要有校友到母校,到校友会,都会到校园里转一圈,到校友亭看一看,在校友亭前留影留念。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天山中学校友会已走过了十个春秋。这期间,不断有新的届别毕业生联系校友会,校友会的各届分会,接二连三地成立。其中七〇届分会在王佩筠的带领下搞得尤其出色。她第一次到校友会,正逢校友会例会日,讲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终于找到娘家了!”王佩筠是原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虽已退休,还被学院聘用。她现在也可谓我们校友会的中坚力量。
还值得称道的是七七届的施林小学弟。他是通过母校找到校友会的。令他感动的是,有这么多上了年纪的老校友在为校友会做义工,在服务母校,服务校友。校友会也为有这么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小学弟而高兴。七七届的校友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段,在单位都是挑大梁的。而施林就是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导演,有不菲的工作成绩。他这次来母校,倡议在母校校园里造一片校友林。他将代表七七届校友在校友林种第一棵树,以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施林的一个思考来自《管子·权修·第三》,其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施林认为,这段话寓意极其深刻——十年树木,意指寒窗苦读的学子;百年树人,意指成就一代宗师。施林的另一个思考是:树启人生。我们每一个天山学子,都像小树一样在母校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成长,得到园丁的呵护,吸收着泥土的养分,慢慢长大,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施林的倡仪得到母校领导和校友会的大力支持,学校专门划出假山附近的一块空地,让校友们营造校友林。
站在母校划出的这块空地上,放眼望去,高处是学哥学姐们心目中的校友亭,而眼前即将是学弟学妹们为母校留下念想的校友林。我感到,今天七七届校友种下的不是一般的树,是一棵感恩的树,一棵倡议的树,一棵承前启后的树。这个心愿能代代传承下去,让未来天山学子们纷纷效仿,薪火相传,成为一片茂盛的绿树林。
经七七届校友商量研究,一致决定种红枫。红枫叶形优美,枝序整齐,层次分明,红色持久,十靓丽。现在已是深秋,使我想起了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久即将迎来母校建校60周年,让枫树的红色为校庆添彩。
施林的这个创意立即得到了王佩筠的响应,王佩筠要向母校赠送桂花树。王佩筠喜爱桂花,认为桂花不仅香气袭人,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桂花是美好、高雅的象征。古代民间皆视桂花为吉祥之树。举凡中榜登科、仕途成功,都被称为“折桂”,对获得殊荣者则被戴上“桂冠”。在王佩筠自家的花园里,有一棵栽种了十年的桂花树。时值丹桂飘香季节,王佩筠要把这棵树移植到天山校园里,让她为校友林增加一份清香。在运树的车上,我看到,她的“香溢天山”四个大字的标签挂在树梢,随着桂花香,迎风飘动着。七〇届校友是母校的同龄人,母校今年六十周年,他们也刚好六十岁,一起步入了花甲之年。王佩筠的赠树更具特殊意义。她特意请人刻了两方印,还在印章旁写着译文及寓意,一并挂在桂花树梢上。原文转抄如下:“两方篆印译文:风雨同舟,春华秋实,即为桂花树可谓四季绿叶盛枝,却逢秋花香四溢。寓意:愿此桂花树伴随母校全体师生风雨同舟,春华秋实。并祝母校可敬的老师们辛勤育人,莘莘学子学业有成!”
11月4日,风和日丽,在校领导和校友会的指导下,经过周密的筹划,一切准备就绪。上午十点,植树仪式开始。那天,正是校友会例会日,夏会长和校友会的工作人员都来到了现场。郭兆年校长也亲临现场,还来了很多母校的师生。大家挖土的挖土,抬树的抬树,不一会儿,一棵红枫,一棵桂花树都种在预定的位置上。
施林早已定制了代表七七届校友的石碑,上面恭敬地刻着:“乐在其中
母校的高三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是天山的准校友。听夏会长说,他们也将在校友林种下一棵最“年轻”的树,为校友林添彩。
校友林就在校友亭前的东南方,两相守望。从校友亭到校友林,传承的是同一种精神文化,这是一种爱校的精神,一种感恩的文化,一种时代的正能量。
2014年11月8日,是天山中学建校六十周年校友返校日暨庆典活动。那天,细雨绵绵。我特意到校友林去看了看,刚种下几天的红枫和桂花树正沐浴在细雨中,挺立在校友亭前方,尽情吸收着雨露,她们将会茁壮成长。
天山中学校友会向母校赠送楹联仪式。楹联为:春雨无声润桃李,秋霞有意染樟槐。卜
出席母校校友亭楹联挂牌仪式的天山中学校友会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合影



安放在七七届校友所赠红枫树前的石碑,上面刻着“乐在其中

挂在桂树上“香溢天山”四个大字的标签代表了她的心声


* 本期博客照片大多由校友会提供,特致感谢!
我的同类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