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六十载
重返樟园都是情
——上海市天山中学校友返校日随笔
吕佩浩
和钟国端老校长在校庆日
和朱杰仁等学长在校庆日
和老校友们在校庆日
在校友珍藏室和师长合影
在校友亭和柏森兄合影
随夏炽曜会长参观校友林
与校友林倡导者施林合影
与高初中同班同学在一起
(以上照片都由校友拍摄)
参加香港校友常秀红晚宴
为校友张柏森伉俪祝福
(以上两照片由餐厅服务员拍摄)
今年11月7日,我在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刚刚讲完课,就连夜坐动车来到上海,准备参加我中学时代的母校——上海市天山中学六十周年校友返校日暨校庆活动。天山中学和我大学时代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一样,诞生于1954年。六十年来,她从一所建立于工人新村、面向工农子弟的学校发展成了上海市颇有名望的实验性示范高中。在教育家钟国端老校长和历任校领导、新老教师的努力下,学校已经形成了德育为先、艺体见长、人文丰厚、全面发展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确立了崇德、立志、务实、创新的校训,为高校和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有用的人才。天山中学是我成长的摇篮,也是我梦牵魂萦的精神家园。我在这里读了初中,又上了高中,度过了六年快乐的时光,开启了心智,扬起了寻梦的风帆。可以这样说,我有今天的成绩都离不开天山中学老师对我的栽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和同学们一样,欣然回来向母校祝贺生日。
第二天是周末,也是校友返校日。早晨,天下着不大不小的雨,但雨水并沒有阻挡住同学们返校的热情。天山中学校门口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校园里到处是欢声笑语。据了解,这天返校的都是天山中学历届毕业的校友,大多家在上海,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人数约三千五六百人。校友会准备的2400册《岁月如歌》第三集,很快被领取一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领到礼品书。校友们分年级或班级举行了聚会。在中心会场,学校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现任校长郭兆年,历任校长的代表顾国芳和校友会的代表等都讲了话,庆贺母校六十周年的生辰。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郭兆年校长讲的一番话,她说:“我们将校庆看作是一方校友相聚的平台,一次凝心聚力的机会,一种校友文化的提升,一个促进发展的抓手。今天,学校老领导、老教工、各届校友相聚一堂,共叙师生情、同窗谊,共忆美好的校园生活。校友、老师、同学们拿到的六十周年纪念品——美丽校景图册、校园四季风景书签、励志明信片、CD音乐专辑、纪念徽章和学校校徽、《山风》文学专刊等都来自学校老师、学生之手。他们传递着浓浓的爱校情结,见证着师生的成长,彰显着学校的品质。”她说:“六十一甲子。这次六十周年校庆是天山中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学校拼搏奋进、勇攀高峰的新起点。天山人将秉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不懈追梦,再铸辉煌!”
为了庆祝天山中学六十周年校庆,天山中学校友会开展了“四个一”活动:搞了一台《天山情·中国梦》演讲会;编辑出版了《岁月如歌》第三集;筹备了一台校友演出的文艺节目和一个校友珍藏的在校证书和照片展览。与此同时,母校还在9月份举行了以“秉承传统共谋发展”为主题的学校老领导和现任班子成员座谈会,开展了学长导航与校友寄语廊语文化建设,10月份又先后举办了聚焦课堂教师教学展示、传承校训校风学生校园诗歌创作等活动。11月8日的校友返校活动,把母校六十周年校庆活动推向了最高潮。
在中心会场,让我特别感动的有两个场景:一是由历届校友代表向母校的历任校长和支书献花,二是播放七零届、七七届校友为校友林种下笫一棵桂树、笫一棵红枫的视频。当主持人宣布献花开始的时候,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都一致对准了在前排就座的老领导们,全场热烈鼓掌,向他们表示崇高的致意!我按下相机的快门,拍下了第一届学长夏炽曜向老领导献花的珍贵瞬间,随后又拍下了方丹文老师与钟国端校长久久握手的情景……视频里,我看到老校友们齐心协力在校园里挖土种红枫树、桂花树的情景,七七届学弟、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栏目导演施林站在舞台一侧,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他们在校园里造一片校友林、报答母校培育之恩的心声。由于聚精会神看视频,我都忘了给施林学弟拍一张照片。这两个场景,是校友们感恩母校和老师的生动写照。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情怀,感恩是一种文化。天山中学六十年的教育成果,也体现在这一束鲜花、一个视频里。因为从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母校已经成为历届天山学子真正的精神家园。这种对文化的尊崇,说明了正确的价值观已在他们内心深处建立起来了。
我这次返校,一个心愿是想多见一些老教师和老同学。我认为,师生情、同窗谊是最纯洁、最宝贵的。我最想见的人是老校长钟国端。我在天山中学学习了六年,钟校长一直是我们的校长。当年,他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我们学生干部也最喜欢听他的形势报告。我清楚地记得,高中毕业前夕,老校长在学校草坪上同我促膝谈心,针对我放弃考大学、直接支援边疆建设的想法,开导我说:“国家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建设人才,工农子弟要上大学,要敢于攀登科学文化高峰!……还是应该做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在他的鼓励下,我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踏上了一条崇尚文化和真理的人生之路。老校长可以说是对我一生有影响的人。虽说近十年我回上海时多次见过他,但我仍然惦念他,希望见到他。屈指算来,老校长今年已八十八高龄,属米寿。真是心想事成!在母校教学大楼前,钟校长打着一把黑色的伞,在雨中向我们走来。他不用人携扶,老远就向我们打招呼。我和负责接待工作的夏炽曜会长赶忙迎向前去,和老校长紧紧握手、问好。老校长收起了伞,和我们在教学楼前亲切交谈并合了影。看到年近九旬的老校长身体这么硬朗,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另一个我最想见的人是我的学长朱杰仁。朱杰仁是天山中学首届毕业生,长我五岁,我习惯称他朱兄。我们同校有一年时间,但互相并不认识。2004年8月,我正在浙江的雁荡山度假,接到他发来的邀请信。23日,我应邀到上海参加了天山中学校友会的筹备会议。那次会上,我听人介绍,他是上海戏剧学院高材生,毕业后在山西从事话剧工作,既做编剧,又做导演,作品获得过全国大奖,后来落叶归根,回到上海奉贤安了家。他襟怀坦荡,作风民主,办事能力强,在校友中有很高的威望,被推举为校友会筹备组的主要负责人。我俩一见如故,视为同道中人。校友会成立后,他因气喘病,主动让贤,但一直关心支持校友会的工作。我俩还同时在新浪网开设了实名博客,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格律诗创作,用传统诗词歌颂人世间的真善美,歌颂我们伟大的时代。近年来,朱兄身体一年比一年差,走几步路就气喘,要靠吸氧来维持正常生活。但他一边吸着氧,一边坚持写作。在我眼里,他并不是病人,而是一位无畏的战士。以前,我夫妇每年回上海都要到奉贤探望他。去年,我上半年和下半年都在南京讲课,因为忙,我们没回上海。至今,两人有一年零十个月没有见面了。这次校庆返校日,我们相约在母校见面。碰巧,8日那天,他大学的同学也在上海聚会,邀他参加。为了做到中学、大学同学聚会两不误,他提前一天住到市区的弟弟家,第二天一早赶来天山中学,上午10点后再去参加大学同学的聚会。那天,我俩终于在天山中学的校园里见面了。我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带着氧气瓶,来到他们一届的教室看望同班同学,好几位女同学激动地拥抱了他。我们在楼道里张宝林挚友赠母校的条幅前拍了一张合影,参加合影的有校友会会长夏炽曜,常务副会长张柏森、秘书长沙文、副秘书长尹碧茵和我。在拍照时,朱兄取下了戴在鼻梁上的吸氧罩,脸部露出了喜悦的神情。
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六届分会利用校友返校日举行了换届会议,选出了以杨光为会长、赵根宝为常务副会长、徐龙兴为秘书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六届分会成立于2005年,我曾被推选为首届会长,周云雕为常务副会长、陈达仁为秘书长。2009年春,我们提前一年举行换届会议,我退下来,由杨光任会长,周云雕为常务副会长、陈达仁为秘书长。不久,陈达仁就让贤,由徐龙兴接替秘书长。这次,周云雕又退下来,由赵根宝接任常务副会长。应当说,周云雕、陈达仁都是功臣,但他们不居功自傲,一旦发现有更适合的人选,就主动让贤。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有一个团结、民主的班子,我分会的工作一直搞得红红火火,受到校友们的欢迎和总会的好评。作为名誉会长的我,那天高兴地在会上讲了话,衷心地祝贺这次换届会议的圆满成功!衷心地祝愿老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友谊长存!
校友腰鼓队在主楼前打起腰鼓欢迎校友们返校
八十八岁高龄的钟国端老校长精神奕奕地参加校友返校日活动
(校友会提供)
朱杰仁学长带着氧气瓶前来参加校友返校活动
图为他与郭兆年校长、张东林书记合影
(校友会提供)
校友会副会长朱杰仁坐着轮椅来到教室看望首届同学
老同学在校园里喜相逢

同届校友冒雨拍合影
六届分会利用校友返校日举行了换届会议 (陈达仁拍摄)
六届分会同学们欢聚一堂,共叙友情
(陈达仁拍摄)

校友男声小组唱在演出前再排练一次

天山中学60周年庆祝活动在主会场拉开帷幕

郭兆年校长致词

顾国芳代表老领导讲话

在校学生代表发言

校友会副会长王佩筠代表校友会发言
老校友崔金根将创作的国画作品赠送给母校,郭兆年校长、张东林书记接收赠画
(校友会提供)

共建单位代表讲话

上海巿长宁区教育局长、天山校友姚期讲话

夏炽曜会长和历届校友代表向母校退休的老校长、老书记献花

老书记顾国芳同返校校友热情握手
方丹文老师和钟国端老校长亲切交谈
郭兆年校长和八十八高龄王秉贞老师在一起
八十岁高龄的原教导主任刘慧勤(左)和首任大队辅导员杨文镜老师(右)出席大会
七七届校友施林提出在母校造一片校友林的倡议(校友会提供)
老校友们以热烈掌声祝福母校六十华诞
天山中学管弦乐团演出管弦乐连奏
校友郭晓玲的独舞:《东亚风情》
(校友会提供)
校友杨玉凤的独唱:《老师,我想你》(手风琴伴奏:房增福)
(校友会提供)

校友蔡旭华的萨克斯独奏:《伴我一生》
(校友会提供)
返校老校友参观校友珍藏的在校证书和照片展览
在刘胡兰雕像前留个影
11月11日(星期二)上午,夏炽曜会长主持校友会例会,总结校庆六十周年工作

郭兆年校长与参加校友会例会的老校友合影,感谢大家为母校六十周年校庆做出的贡献
(佚名拍摄)
本期博客的图片除署名者外都由博主拍摄
我的同类博文:
'
加载中,请稍候......